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国家农业信息化基地建设的启示(doc 25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763929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国家农业信息化基地建设的启示(doc 2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国家农业信息化基地建设的启示(doc 2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国家农业信息化基地建设的启示(doc 2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国家农业信息化基地建设的启示(doc 2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国家农业信息化基地建设的启示(doc 2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国家农业信息化基地建设的启示(doc 2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国家农业信息化基地建设的启示(doc 25页)(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科技情报成果报告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国家农业信息化基地建设的启示来自资料搜索网() 海量资料下载濮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濮阳市科技信息协会周立德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以及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繁荣农村市场经济、应对农村科技新需求、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做为省级科研项目“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内容之一,是该项目实施的重要研究依据。濮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濮阳市科技信息协会自2007年实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以来,积极开拓科技情报信息服务领域

2、和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探索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强力推进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村村通”用户300多户,会员2000多人,建立具有产业特色科技信息辐射中心30家,初步形成了城乡上下联动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为全面深入了解农村信息化及服务体系建设状况,借鉴外地市好的做法和经验,探讨我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构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濮阳市科技情报所、濮阳市科技信息协会课题组成员在对部分国家认定的农村信息化试点地市和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十堰市、荆门市、黄冈市、英山县、湘潭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和科技信息服务运作模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农村信息化及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3、建设的现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一、湘、鄂两省国家农村信息化基地及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一)“农技110”科技服务热线的建设情况湖北、湖南两省在实施“农技110”工程方面情况基本相似,均由省科技厅与联通通讯和移动等电讯部门共同搭建信息平台,统一号码(湖北电话热线为11896100,湖南电话热线为96318),各地市均可共享资源。他们的具体做法是以电话热线为纽带,以有线广播、电视、Internet网络、卫星接入系统输出设备等多终端设备形式应用为基础的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以这个平台为依托,逐步形成全省“农技110”信息化服务系统。1、荆门市农村信息化服务基本情况荆门市是我国开展“农技1

4、10”服务较早的地市之一,2005年被国家列为农村信息化试点市,2006年沙洋县被国家列入农村信息化基地,2007年全市有9家单位被湖北省科技厅和省移动公司列为省农村基层科技信息服务站,有60个村被湖北省科技厅和省联通公司列为村级信息服务点,并从资金和物质上对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给予重点倾斜。据不完全统计,国家、省、市、县四级共投入经济1000多万元。他们的具体做法:一是开通了“农技110”服务热线。2007年底在开通湖北“农技110”语音热线的基础上,组建了省级专家服务团队和市级专家服务团队,开通了湖北“农技110”电信和移动专家服务热线。全市现有“农技110”用户4万余户,占全市用户的

5、25%以上。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农村全部开通。对开通的用户,每月只交纳1元的电话月租费,尽量让利于民,便于农民接受。二是对农村科技信息平台进行了改造和丰富。三是加强了农村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扩充和整理了农业、农技、农贸、农资及农村科普信息,建成了全省较大的农业农技信息资源库。四是加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点建设。与湖北和荆门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在全市建设了9个省级乡镇基层信息服务站和45个市级基层信息服务站;与省联通和市联通公司合作,在全市建立了60个村级科技信息服务点。对农村基层科技服务站(点),主要建在乡镇农技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农资经销点、农业大户,能直接面向“三农”开展信息服务的经济实体

6、。在服务功能上,具备“四种功能”,即:具备面向基层宣传、推广湖北“农技110”的能力;具备收集、发布基层信息到湖北“农技110”网站的能力和条件;具备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的能力;具备开展移动、联通通信业务服务的能力。五是积极开展科技信息服务。荆门市所有信息员的电话号码24小时向农户开放,全天接受农民的咨询,对于需要进行现场指导的问题,信息员及时与农户进行沟通,尽快赶赴现场。农户还可以通过手机短消息和荆门农业信息网上的“疑难解答”专栏,提出遇到的问题。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农村科技信息的传播,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成为农村科技工作中的一大亮点。2、十堰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十堰市200

7、6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市。在信息化建设中,他们的具体做法是:(1)建立了一支农技110信息服务队伍。成立十堰市农技110信息化服务中心。该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3名,其中专业信息技术人员2名、信息人员25名;农业专家41名。农业专家当中,有研究员5名、高级农艺师17名、农艺师17名。由国务院特贴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沈康荣研究员担任该项目首席专家。以此为基础,建立组建乡镇服务站75个,配备基层农业信息员668名。加强了全市农技110信息服务队伍建设。(2)形成了农技110信息服务的运行机制。“农技110”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运用电信网络开展农业信息

8、服务,扩大了信息覆盖面,有效推动了信息进村入户,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建立了三大平台,一是建立十堰农业信息网站,该网站年点击人数达10万人次以上;二是建立十堰市农技110专家热线服务和语言服务平台,固定3名人员开展热线服务;三是建立“农信通”短信服务平台。现在每年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发布各类农业信息1万余条,他们与中国移动通讯十堰分公司、荆州万声通讯有限公司合作,开通了“农信通”农业科技信息移动短信服务,丰富了农技110信息化服务的内容,已基本形成了一套热线咨询、现场服务、专家坐堂、信息发布等农技110信息服务快速反应机制,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二)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建设1、黄岗市信息网络建设

9、基本情况黄冈市自二00五年开始着手搭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以来,始终遵照“市县乡村”的“城乡四级网络体系”结构,建设黄冈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牵引性工程来抓,通过与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部门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有效集成了各种资源。到2007年底,黄冈市以先后投资1500万元建立黄冈星火网、黄冈乡镇信息网2个市级科技信息服务网站;各县(市)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33个具有特色的二级信息网站;乡(镇)级建立一级信息网站80个,124个乡镇场办有63个初步实现了网上办公;有条件的村实现了科技信息“进村入户”,全市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网络体系与移动联合建立信息服务

10、站35家,其中有7家被列为重点;与电信联合建立“农村信息化示范乡镇”50个、“农村信息化示范村”102个;与联通联合建立信息服务点107个。2007年被国家列为农村信息化试点市,具体做法是:()转变观念,加大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力度。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一是黄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农村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分管科技的副市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科技局,全面负责全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协调解决信息建设各种问题,统筹发展规划。二是在科技局指导下,黄冈信息中心先后建立了黄冈星火、黄冈乡镇信息网和大别山新农网三大主平台。三是同步发展县市科技信息网站。四是组织乡镇及村、农户的应用示范,到目前为止,全市

11、建立了近300个网络平台,其中市县二级涉农企业网站33个,乡镇一级信息网站80个,星火学校网站20个,企业网站100多个。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网络体系结构,为全市的乡镇工作提供了一个交流、共享、展示和推介的互动平台。(2)依托“中国星火计划网”,开发建设了“黄冈星火网”,网站中包含十三个栏目,二十一个内容板块,十三个中型数据库;涉及内容包括农民产前专项指导、产中技术支持、产后市场预测及供求发布,整个网站数据容量达4.6G。(3)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建立了“农业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卫星接受站,全天侯接收农业实用技术多媒体课件,并在“黄冈星火网”及“罗田星火网”、“英山科技信息网”、“麻城星

12、火网”等县市科技网站上在线播放、农民可根据自己需要在线点播。(4)对黄冈市辖十一个县市区科技信息网站的建设进行规划,提出“资源共享、突出特色、普及科技、引导应用”的建设方针,对“实用技术”、“供求信息”、“名特产品”、等共性栏目按各县市区划资源特点,作出个性规划,使“名特产品”与基地联系起来,“实用技术”与农户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市级有规划、县级有目标、农民能收益的体系建设格局。(5)开发利用本地信息资源,一是建立了本地市场信息资源库。收集了本地市场涉农的良种、化肥、饲料、兽药、农机具、优质水产、农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方面的服务机构名称、所在地以及价格、规格、品种等市场信息。二是建立本地人

13、才资源库。对全市涉农的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科技专家、科技示范户、专业户、协会的技术特长、专长以及科研项目,有影响和领先的学术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收集,整理入库。三是建立本地涉农政策信息资源库。对各级出台的有关涉农的优惠政策、奖励措施和有关收费标准进行了收集整理入库。四是建立本地科技新项目、新技术及本地的科技发明、技术创新、专利技术和应用技术的信息资源库。2、英山县网络平台建设情况英山县是国农科技部科技扶贫重点联系县,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是国家农村信息化建设示范基地县。近年来,在国家科技部和大别山科技扶贫团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统筹规划,整合共享,分步推进”的思路,以科技信

14、息进村入户为重点,以建设全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示范县为目标,市场化运作,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加速科技长入经济,培植县域经济的增长点,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推进了农民知识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模式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新路子。具体做法:()创新举措,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网络体系建设。全县11个乡镇和县直80%以上部门以及部分产业大户都建有独立网站。网站建设达273家,70%以上的企业实现了网上贸易。建立了县级远程科技培训中心,并将远程培训网络视频延伸到乡村,建立具有开展远程视频培训能力的村级科技信息站5个,形成了县、乡、村、户的网络体系框架。“英山

15、县科技信息网”、“英山云雾茶网”、“东冲河生态农庄网”等一大批特色产业的网站形成品牌效应。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与湖北省信息院、北京农林学院信息所等科技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开发的大别山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星火信息互动平台已被500多家企业采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注重实效,发挥网络体系作用一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全县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基层干部和农民每年达3000人次,技术信息、经贸信息日更新量达5000余条。二是推进特色支柱产业化进程。通过专业特色网站的推介,拉近了英山同外界的距离,信息网络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柏林、蚕桑、药材等当地产业超常规发展。三是促进电子商务开展

16、。农产品交易平台建立,构筑了英山特色产品进入国际国内大市场的网上高速公路,结合特色产业开展网上招商,全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年交易达到了8500余万元。(三)科技合作社的运作模式1、基本情况在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中,湘潭市坚持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推广、服务水平。特别是大力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充分发挥科技联合体、农业科技合作社、产业协会等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粮食、生猪、湘莲、竹木、蔬菜五大主导产业,湘潭县与湘乡市都是全国的粮食、生猪百强县。形成了生猪生产、肉食加工、饲料生产、畜药生产、皮革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条,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包括畜牧加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39元。2、具体做法:从湘潭市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形式来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