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终极押题(2018.06)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696148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卷·2018届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终极押题(2018.06)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卷·2018届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终极押题(2018.06)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卷·2018届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终极押题(2018.06)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卷·2018届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终极押题(2018.06)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卷·2018届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终极押题(2018.06)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卷·2018届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终极押题(2018.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卷·2018届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终极押题(2018.06)(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阳市35中 2018届高三 终极押题高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陇右指中国陇山以西,大致包括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的部分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一带。陇右文化便是在这一特定地域孕育生成和演化发展的。 陇右灿烂的史前文化曾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船。周、秦崛起秦陇之间,为中华古文化书写了辉煌的篇章。两汉以降,内地汉族居民的大量迁入进一步加速了陇右民族融合的进程,加之作为“丝路”主干道,中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荟萃于此的特点,更形成陇右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这是汉唐开发陇右的文明之果,其影响远及封建社会的后

2、期。 自汉至唐,陇右人文之盛,蔚然可观。据不完全统计,汉至唐正史列传中的陇籍人士就有400多人。他们或是身系社稷安危,或是笔关文场之变,对当时乃至后世,都有过重大的影响。 陇右自古多名将。汉唐千年,仅正史有传的陇籍将领即达百余人之多。从“汉之飞将军”李广到一代英主李世民,陇右诸多名将都曾在中国军事史上写下辉煌篇章。在“志士每多登陇首,诗家端爱唱边声”的唐代,他们的功业更成了世人追慕的高标,诗家吟咏的主题,留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诸多千古名句。 中国文学瑰丽宏伟的殿堂中,陇籍文人也是济济于列。东汉政论散文不朽杰构的王符“潜夫”之论,开汉魏抒情赋新局面的赵壹“刺世”之篇,均属一代

3、文苑的典范之作。魏晋以降,王子年的拾遗记称誉志怪之林,皇甫谧高士、逸士、列女诸传传诵千古。有唐之世,陇籍文士更是争奇斗艳,各领风骚:李白、李益之彪炳诗坛,梁肃、李翱之享誉翰苑,李朝威、李公佐传奇创作堪称一流,牛峤于词之发展功不可没。从我们大致的统计数字看,全唐诗中陇籍诗人多达百人,几占全唐诗作者人数的二十分之一,这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比例。而全唐文所录诸帝、诸王及其他陇籍文人亦达百余人之数。 中国学术史上,晋末十六国时期的“五凉”学者多是闻名遐迩的硕学宿儒。晋书中的杨轲、宋纤等,魏书中的张湛、阴仲达等,也都是这样的人物。他们博通经籍,著述繁富,教授门生,动以千数。从中亦不难窥见陇右教育之发达,文化

4、之繁盛,以至有“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之说(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隋唐时代陇右之文化学术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得以繁荣起来的。 (摘编自达浚、韶蓉汉唐丝绸之路与陇右的开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陇右文化是在特定地域产生的,它的史前文化曾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船。 B陇右文化呈现多元性和开放性是因为内地汉族居民大量迁入加速了其民族融合的进程。 C自汉至唐,陇右文人济济于列,优秀篇章层出不穷,这些正是陇右文化繁荣的体现。D隋唐时代,陇右的文化学术是在陇右教育发达、文化繁盛的基础上繁荣起来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 ( )A文章主要论述了陇右文化的灿烂繁荣,并从军事、文学、学术等角度进行了阐述。 B文章先界定了陇右在地域上的概念,然后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其文化孕育和发展的过程。 C文章提到拾遗记全唐诗全唐文晋书魏书等,是为了证明陇右人文之盛。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并引用大量事例对陇右文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论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志士每多登陇首,诗家端爱唱边声”,作者引用此两句诗意在表明陇右自古就是武将渴望建功立业、文人喜爱吟咏歌颂之地。 B文中“达百余人之多”“多达百人”“二十分之一”“亦达百余人之数”等数据的运用更加准确地说明了陇右文人之多。 C无论是在军事上

6、,还是在文坛和学术界,陇右都有很多顶尖人物,所以陇右文化对当时乃至后世都有很大影响。 D陇右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文明影响深远,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今天,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丹霞药娃何开纯 小伙子,这是什么药?一位游客模样的人,指着地摊上的一株似木非木似草非草的中草药问道。 盘膝坐地,手里拿着一本全国中草药汇编的年轻人放下书回答说,这叫八爪金龙,别名百两金八爪金,铁雨伞,农村人叫开喉箭。功能是清咽利喉,散瘀消肿。 它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游客又问。 它生长在低山林下或沟谷阴润处。年轻人回答非常顺口。 那么

7、,这种药呢?游客又指着一株草药问。 这叫七叶一枝花,多年生草本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胃痛,阑尾炎和疮疡肿毒。 游客看了看这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他穿着一身蓝布补丁衣服,脚上一双裂口的解放鞋,头发像半年没剪过一样。 这个问话的人不是游客,是县卫生局方局长。方局长对假药、游医查处很严,是全县有名的方青天。 这天,方局长接到举报,丹霞崖景区门前有人摆摊设点,非法行医。方局长为了严肃医药市场管理,维护景区形象,亲自带领人员来到现场。 你是医生吗?有证件吗?方局长一边出示工作证,一边问。同时,几名随同人员开始拍起照来。 年轻人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向方局长鞠一个躬,说,我没行医,只是摆几样草

8、药方便村民,我是山上人,只有身份证。 请你把药收起来,跟我们走一趟。方局长收回工作证,说,我叫方云,县卫生局的。 这是我们的局长,一位工作人员补充说。 药娃姓岳,今年18岁,山里人有的叫他药娃,也有叫岳娃的。因为岳和药在当地方言里是同音字。 药娃很不情愿地收完药摊子,提起胀鼓鼓的蛇皮口袋,想说点什么,又咽了回去。眼里噙着几滴泪花。 车上,方局长细细打量着这个乡下孩子。 药娃来到局长办公室,方局长端来一杯热茶,说,你什么文化程度,为什么不继续读书? 前年初中毕业。 没考上高中吗? 家里没钱读书! 那为什么不出去打工? 方局长的这句话,像针一样刺痛了药娃的心。 方局长,有电话。这时,办公室传来了喊

9、声。 电话是丹霞乡政府打来的。电话里说,方局长,我是乡政府办公室小张,你们带走的岳娃,他爷爷死了,他的村长在我们办公室,村长想给你说几句话。 方局长,我是丹霞村村长,岳娃是个好孩子。他家就爷孙俩,他没出去打工,是为了在家照顾久病的爷爷。他懂医,但他没对外行医。你们没收的中草药,全是他从山上采来的。你把他放回来吧!村民们委托我求你了! 方局长放下电话,心急火燎地叫来驾驶员,说,走,我们把药娃送回去。 车子开得飞一样。车上,药娃铁青的脸阴云密布,仿佛雨前的天空。 车子刚停在丹霞崖景区门口,药娃从车里蹿出来直奔石阶而上,他像一头发疯的狮子,爷爷!爷爷!他边跑边哭喊着。 方局长望着像天梯一样的石阶,凝

10、视着石梯上奔跑的药娃,呆呆地站着,脸红得像炭火。 方局长,屋里坐坐。景区保安认识方局长。保安说,岳娃这孩子太懂事了,孝顺。他爷爷今年76岁,长期患心脑血管病,今天听说你们把药娃带走了,他一激动就 其实,这孩子挺苦的,他父亲是这个村里有名的药王,他懂医,功夫好,在村中威信高,本村人称他药王。前年,药王为了治好父亲的病,去丹霞崖摘天然灵芝。结果,灵芝没采到,命却没了。妻子听说丈夫摔死了,哭喊着去找丈夫也摔下山崖死了。 岳娃为了治好爷爷的病,苦读医书,四处拜师,遍山采药。这几年他懂得很多医理,能识别很多中草药。景区大门是村民出入口,他在景区门前摆摊,其实不是为了卖药,是方便村民在这里拿药,药娃免费为

11、村民提供中草药。记得去年夏天,一位重庆游客中暑,他三下两下就把游客治好了,游客拿给他200元。他分文没收,笑着说,你是我们的客人,不收钱。 有人说独子难教,独柴难烧,我看药娃是根好独苗啊。 方局长听完保安的话,叫保安拿来纸和笔,写了一张字条。只见字条上写着: 药娃:你把爷爷安葬后,尽快到县卫生局找我,我们正在招聘乡村医生。你有医学知识,医德好,符合招聘条件。来吧!小药王,等着你!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运用了较多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游客”与药娃的对话表现出药娃有很丰富的中草药知识。 B小说结构精巧,比如前文中药娃被方局长带走

12、时的表现“想说点什么”就暗示了药娃爷爷病重的情况。 C“蓝布补丁衣服”“一双裂口的解放鞋”,小说通过方局长的观察写药娃的穿着,表明了药娃生活贫困。 D方局长将药娃当成非法行医的人抓了起来,导致药娃爷爷去世,方局长心中愧疚,所以让他做乡村医生。5方局长对岳娃有三种不同的称呼,试分析其中的原因。(5分) 答: 6有人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方局长,有人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药娃。你认为谁才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简述理由。(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13、,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战略实际上是将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划分成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职业转变,即离土不离乡,将人口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实现职业的非农化;第二阶段是地域转移,即离土又离乡,将人口从农村引入城市、迁移到城镇集居起来,实现居住空间的

14、城镇化;第三阶段是身份转换,即不仅改变了职业和居住环境,而且在户籍上也转变成了城镇户籍,实现了人口数量的城镇化;第四阶段是角色转型,使农业转移人口在社会属性各个方面真正转变为城市市民,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社会角色的市民化。当前,第四个阶段的转变已经开始,但有针对性的政策制定却尚未完全启动,这就造成职业的转变、地域的转移、身份的转换并没有产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结果,致使城镇化战略不仅效果难以充分体现,而且质量也难以提升。因此,如何进一步抓住城镇化的本质,以人的城镇化为中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便成为摆在我国政府与学术界面前的重大课题。 (摘编自文军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材料三: 中国城镇化进程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原应大有作为,但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