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切线的两种证明方法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8695160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切线的两种证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切线的两种证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切线的两种证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切线的两种证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切线的两种证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切线的两种证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切线的两种证明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切线的两种证明方法 在中学学习圆的时候,我们学过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但很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此判定不是很理解,并不知道如何使用这条判定定理来证明切线,为此我总结了一套切线证明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对判定定理分解一下,里面共包含了两个条件: .经过半径的外端 .垂直于这条半径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就能说明这条线是切线,而在实际证明过程中,往往是通过辅助线先满足其中一个,再证明另外一个也成立。这里分为两种情况: 一、若直线l过O上某一点A,证明l是O的切线,只需连接OA,证明OAl就行了,简称“连半径,证垂直”,难点在于如何

2、证明两线垂直。 例1.如图,AB=AC,AB是O的直径,O交BC于D,DMAC于M. 求证:DM与O相切. 证明:连结OD. AB=AC, B=C. OB=OD, 1=B. 1=C. ODAC. DMAC, DMOD. DM与O相切. 例2.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且CAB=30,BD=OB,D在AB的延长线上. 求证:DC是O的切线. 证明:连结OC、BC. OA=OC, A=1=30. BOC=A+1=60. 又OC=OB, OBC是等边三角形. OB=BC. OB=BD, OB=BC=BD. OCCD. DC是O的切线. 二、若直线l与O没有已知的公共点,又要证明l是O的

3、切线,只需作OAl,A为垂足,证明OA是O的半径就行了,简称:“作垂直,证半径”。 例3.如图,AB=AC,D为BC中点,D与AB切于E点. 求证:AC与D相切. 证明:连结DE,作DFAC,F是垂足. AB是D的切线, DEAB. DFAC, DEB=DFC=90. AB=AC, B=C. 又BD=CD, BDECDF(AAS) DF=DE. F在D上. AC是D的切线. 例4.如图,AC,BD与O切于A、B,且ACBD,若COD=90. 求证:CD是O的切线. 证明:连结OA,OB,作OECD,E为垂足. AC,BD与O相切, ACOA,BDOB. ACBD, 1+2+3+4=180. COD=90, 2+3=90,1+4=90. 4+5=90. 1=5. RtAOCRtBDO. 又CAO=COD=90, AOCODC, 1=2. 又OAAC,OECD, OE=OA. E点在O上. CD是O的切线. 切线的证明题目形式多变,但切线的证明方法一般就这两种,只要你能判别情况,清楚证明方向,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阿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