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8694644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有哪些?职业性有害因素通常是指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苯、汞、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煤尘、有机粉尘等。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等;噪声、振动;紫外线、x射线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轮班制度不合理等。劳动中精神过度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不相适应、超负荷加班加点等。机体过度疲劳,如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疲劳等。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2、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如厂房布局不合理、有毒和无毒工序安排在一起等。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没有通风换气、防尘、防毒、防噪声等设备。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装备不全。在实际的生产场所内,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多种因素同时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作用,此时危害更大。我国法定的职业病的种类有哪些?当职业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就会出现某些功能性或器质性的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性症状,影响劳动力。习惯上把这类病症统称为职业病。2004年颁布的职业病目录规定我国法定的职业病有10大类115种。10大类包括:(1)尘肺(如硅肺、煤工尘肺);(2)职业性放射

3、性病(如外照射性急性放射性病);(3)职业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如中毒、高原病);(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如森林脑炎、炭疽);(6)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化学性皮肤灼烧);(7)职业性眼病(如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如噪声病);(9)职业性肿瘤(如石棉所致肺癌、苯所致白血病);(10)其他职业病(如金属烟热、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相关提示】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由参与的医师共同签署,并经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审核盖章。职业病病人依法享

4、有工伤社会保险。噪声可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多方面的。噪声会妨碍正常的工作和休息。在噪声环境中工作,人容易感觉疲乏、烦躁,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准确性降低等。噪声可直接影响作业能力和效率。由于噪声掩盖了作业场所的危险信号或警报,使人不易察觉,往往还可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长期接触强烈噪声会对人体产生以下有害影响:(1)听力系统。噪声的有害作用主要是对听力系统的损害。在强噪声作用下,可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引起噪声聋;极强噪声可导致听力器官发生急性外伤,即爆震性聋。(2)神经系统。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的平衡失调,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耳鸣、疲劳、睡

5、眠障碍、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易怒等症状。(3)其他系统。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其他系统的应激反应,如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加重,引起肠胃功能紊乱等。【相关链接】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规定,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噪声标准为85分贝(A)。现有工业企业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标准的,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分贝(A)。对每天接触噪声不到8小时的工种,根据企业种类和条件,暂时标准可相应放宽,但无论接触时间多短,噪声最高都不得超过115分贝(A)。如何控制和减少作业场所的噪声危害?采用一定的措施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和减少噪声危害。这些措施主要有:(1)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6、,即消声和隔声,如使用汽车排气消声器、隔声墙、隔声罩、隔声地板等。(2)加强个人防护,使用劳动保护用具。 . 合理使用耳塞。防噪声耳塞、耳罩具有一定的防噪声效果。根据耳道大小选择合适的耳塞,隔声效果可达30-40分贝(A),对高频噪声的阻隔效果更好。 . 改善劳动作业安排。工作日中穿插休息时间,休息时间离开噪声环境,限制噪声作业的工作时间,可减少噪声对人体的危害。(3)卫生保健措施。 . 接触噪声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以听力检查为重点,对于已出现听力下降者,应加以治疗和加强观察,重者应调离噪声作业岗位。 . 有明显的听觉器官疾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不得参加接触强烈噪声的工作。高温作

7、业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有哪些?当高温环境的热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可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有:(1)人体热平衡。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可导致体温上升。如体温上升到38以上时,一部分人即可表现出头痛、头晕、心慌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中暑或热衰竭。(2)水盐代谢。高温作业者由于排汗增多而丧失大量水分、盐分,若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可出现工作效率低、乏力、口渴、脉搏加快、体温升高等现象。(3)循环系统。在高温条件下作业,皮肤血管扩张,血管紧张度降低,可使血压下降。但在高温与重体力劳动相结合情况下,血压也可增高,但舒张压一般不增高,甚至略有降低。脉搏加快,心脏负担加重。(4)消化系统。在高温条件下作业,易引

8、起消化道胃液分泌减少,因而造成食欲减退。高温作业工人消化道疾病患病率往往高于一般工人,而且工龄越长,患病率越高。(5)泌尿系统。长期在高温条件下作业,若水盐供应不足,可使尿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有时可以导致肾功能不全。(6)神经系统。在高温、热辐射环境下作业,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注意力和肌肉工作能力降低,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差。由于劳动者的反应速度降低,正确性和协调性受到阻碍,所以容易发生工伤事故。降暑降温措施主要有哪些?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主要包括:(1)做好防暑降温的组织保障,加强宣传教育。(2)改革工艺,改进设备,认真落实隔热与通风的技术措施。(3)保证休息。高温下作

9、业应尽量缩短工作时间,可采取小换班、增加工作休息次数、延长午休时间等方法。休息地点应远离热源,应备有清凉饮料、风扇、洗澡设备等。有条件的可在休息室安装空调或采取其他防暑降温措施。(4)高温作业人员应适当饮用合乎卫生要求的含盐饮料,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和盐分。增加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的摄入,以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5)加强个人防护。高温作业的工作服应结实、耐热、宽大、便于操作,应按不同作业需要,佩戴工作帽、防护眼镜、隔热面罩及穿隔热靴等。(6)高温作业人员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检,凡有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溃疡病、肺气肿、肝病、肾病等疾病的人员不宜从事高温作业。作业场所内的放射源可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在一些特殊的工作场所,职工有可能接触到放射性物质(放射源)。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可作用于人体的细胞、组织和体液,直接破坏机体结构或使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障碍。当人体受到超过一定剂量的放射线照射时,便可产生一系列的病变(放射病),严重的可造成死亡。【提示】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人们是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的,可能在无形中就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在进入工作场所前,要了解现场是否有放射源。作业人员应熟知放射源物质的标签、标识和包装,严格遵守操作规程。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