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试题政治理论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625063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试题政治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试题政治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试题政治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试题政治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试题政治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试题政治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试题政治理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复习重点及试题(政治理论)十九大报告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继续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

2、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特质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三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

3、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五、八个明确回答了新时代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

4、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

5、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六、十四个坚持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四个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6、代化)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三统一、四制度,总要求: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总框架: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区域民族自治、基层群众自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七个有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第一部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重点】一、马克思列

7、宁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理论来源。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化大生产;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工人运动的兴起。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3、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造活动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1)孕育和准备阶段(从18421844年到1

8、847年哲学的贫困);(2)正式形成阶段(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到1871年巴黎公社);(3)理论体系完成阶段(从巴黎公社失败到1883年马克思逝世);(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和发展阶段(从马克思逝世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又是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标志。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上的伟大变革:哲学对象(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内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哲学使命(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

9、性的统一)。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经济学说史上的伟大变革:研究对象(由研究物到研究生产关系)、研究方法(唯物辩证地指出资本主义的历史性)、研究内容(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实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科学社会主义人类历史的伟大变革,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道德上谴责资本主义到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规律;从同情无产阶级到肯定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科学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从乌托邦到指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正确道路。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的根本变革和唯物史观的创立(一)科学的实践观和唯物的历史观1、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解释了社会实践活动的

10、地位和作用,把自己的哲学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分析了物质生产的内在矛盾,阐明了一定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构筑了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并以实践为认识的目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首要和基本形式是物质生产活动,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有决定性的地位和意义。2、唯物的历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最终决定作用,经济基础构成了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上的上层建筑的基础。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

11、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的各个人借以实现共同利益的形式。意识形态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产阶级如果不能彻底消灭阶级划分和阶级对抗,就不能使自己获得解放。由于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内在矛盾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形态:自由人的联合体。(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发展(重点)18481849年马克思在英国重新开始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系统地发挥和论证了“新唯物主义哲学”。1、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唯物史观经典阐述(1)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把社会形态区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

12、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分为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式即观念的上层建筑两部分;(2)社会形态内部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3)两个绝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2、政治经济学研究与人本质的揭示科学阐明了人的本质,

13、论述了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思想。把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内在联系起来,提出三大社会形态:人的依赖关系(前资本主义社会)、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阶段(共产主义社会)。三、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一)商品生产和劳动价值理论(重点)2、劳动价值的内容马克思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继承中,建立起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和价值(社会属性: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的对立统一;劳动二重性:同一劳动过程的两重属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

14、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反映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劳动的二重性的发现才科学地解决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不能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变革。揭示了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是人类的抽象劳动。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作用: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调节社会劳动在不同部门的分配。(二)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剥削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 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

15、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而获取剩余价值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社会本质。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资本主义不发达阶段占主导地位,相对剩余价值在发达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3、资本的特殊性质和构成特殊性质: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是一个运动过程。基本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本质就是获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无限性。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限度的;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会加深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重点)1、资本积累的过程2、资本积累的后果资本积累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行程和发展的过程,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对抗性矛盾。这是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