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610833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1. 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思路都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单独地观察各自的作用C. 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D. 鲍森詹森在黑暗条件下证明了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是因为”某种影响”在下端分布不均造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题考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生长素的发现过

2、程等相关知识。【详解】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的甲液是0.1g/mL的NaOH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g/mL CuSO4,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的A液是0.1g/mL的NaOH溶液,B液是质量浓度为0.01g/mL CuSO4溶液,将斐林试剂的乙液用蒸馏水稀释为0.01g/mL的CuSO4溶液后,即成为双缩脲试剂的B液,才可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错误;艾弗里将分离、提纯的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

3、的DNA,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可见,二者的实验思路都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单独地观察各自的作用,B正确;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C错误;鲍森詹森将胚芽鞘尖端切去,给予单侧光照射,结果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但在尖端与胚芽鞘之间插入琼脂片,再给予单侧光照射,则胚芽鞘弯曲生长,从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以及生物科学史涉及的相关实验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

4、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2. 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A. 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B. 抗原刺激下,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引发B细胞增殖分化C. 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D. 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体液免疫、血糖调节、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实际上是水分子的自由扩散过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与生物膜具有信息传递功能无关,A正确;抗原刺激、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引发B细胞增殖分化,涉及到抗

5、原被B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与结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信息传递功能,B 错误;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其先决条件是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胰岛素并与之结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信息传递功能,C错误;传出神经细胞与肌肉相接触的部位类似突触,神经细胞传出兴奋引起肌肉收缩,涉及到神经细胞以胞吐方式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肌肉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信息传递功能,D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知道动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依靠信号分子(激素、神经递质等)被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而实现信息传递,植物细胞间的识别主要是通过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

6、丝来实现的。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涉及到的生理过程是否有细胞膜上的受体或胞间连丝参与。3.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细胞分化和细胞衰老过程中不会有细胞结构的改变B. 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有利于机体新旧细胞的更替C. 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过程中DNA和mRNA都会改变D. 细胞衰老和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形态不会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癌变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

7、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因此细胞分化和细胞衰老过程中都会有细胞结构的改变,A错误;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有利于机体新旧细胞的更替,B正确;细胞凋亡过程中DNA不会改变,mRNA会改变,细胞癌变过程中DNA和mRNA都会改变,C错误;细胞衰老和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形态都会发生改变,D错误。【点睛】疑难辨析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癌变过程中的核酸变化: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细胞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中DNA相同,而转录生成的mRNA及翻译生成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时遗传物质DNA没有发生改变,但存在基

8、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在同一生物个体不同部位中细胞的DNA相同,而mRNA和蛋白质存在差异。细胞癌变遗传物质DNA发生改变(基因突变),与癌变有关的基因的表达,导致mRNA和蛋白质发生改变。4. 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B. 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C. 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D. 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a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b含有3个染色体组,如果b表示体细胞,则该生物可能是3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

9、B错误;c含有2个染色体组,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C正确;d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错误。【考点定位】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名师点睛】染色体组的概念是:细胞内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的一组染色体;判断染色体组数目的方法: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是几个染色体组;根据基因名称判断,同字母(不论大写和小写)表示的基因有几个,就是几个染色体组。5. 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且变异个体总是适

10、应环境的B. 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 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D.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和选项所描述的内容可知,该题考查的是基因频率的含义、基因突变的意义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详解】生物进化通常是由自然选择引起,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A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进化,B正确;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产生的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可见,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

11、频率总是变化的,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基因频率的含义、基因突变的意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等相关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6. 当一个人突然遇到危险的情境时,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立即上升,使机体产生多种生理反应,例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呼吸加强加快,心跳加快,糖原分解增多、血糖升高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这是机体的一种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 肾上腺素迅速分泌,因为肾上腺是反射弧的效应器C. 上述生理反应不利于机体提高对刺激的抵抗力D. 血糖升高有利于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一个人突然遇到很危险的情境时,血液中的肾上腺

12、素含量立即上升,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可知,其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A项正确;在该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节为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肾上腺为神经调节的效应器,B项正确;上述生理反应有利于机体提高对刺激的抵抗力,C项错误;此过程血糖升高,有利于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及其相互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7. 蓝色氧化剂DCPIP被还原后变成无色。某兴趣小组探究了水溶性物质M对光反应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实验操作蓝色消失时间(mi

13、n)叶绿体悬浮液试剂1试剂2光照强度CO2甲5 mL0.1%DCPIP溶液56滴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 mmol/L)2 mL3 klx未通入30乙5 mLY60丙5 mL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 mmol/L)2 mL1 klx65丁5 mLY120(1)分离细胞中叶绿体的常用方法是_。实验乙、丁中Y为_,用细胞等渗溶液取代清水配制M溶液的目的是_。(2)DCPIP蓝色消失是因为光反应产生了_。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相关气体产生的具体部位是_。因未通入CO2,暗反应不能为光反应提供_,所以气泡不能持续产生。(3)本实验的结论有:_;_。【答案】 (1). 差速离心法 (2). 细胞等

14、渗溶液2 mL (3). 维持叶绿体的形态 (4). H (5). 类囊体薄膜 (6). ADP和Pi (7). 物质M能促进光反应 (8). 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大促进光反应【解析】试题分析:(1)差速离心法用来分离各种细胞器,因此分离细胞中叶绿体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据表分析,乙和丁分别作为甲和丙的对照试验,应该遵循等量原则,所以Y为细胞等渗溶液2ml;使用等渗溶液可以维持叶绿体的形态(防止叶绿体渗透作用变形)。(2)由于蓝色氧化剂DCPIP被还原后变成无色,光反应的产物中有还原氢,所以与氧化剂反应使之被还原后变成无色;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氧气,产生的部位是光反应阶段的场所,即类囊体薄膜;因未通入CO2,暗反应阶段无法进行,也不能为光反应阶段提供ADP和Pi,因此气泡不能持续产生。(3)甲和乙对照、乙和丙对照说明物质M能促进光反应产生更多的还原氢使氧化剂褪色更快;甲和丙与乙和丁对照说明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大促进光反应产生更多的还原氢,使氧化剂褪色更快。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生物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