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06.09KB
约7页
文档ID:88587113
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1页
1/7

1 - 重庆市铜梁一中重庆市铜梁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学年高一 3 月月考月月考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 1.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宋、元、 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余年,鼎盛时 有 3 000 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 出现这种现 象的根源是( ) A.封建国家的倡导 B.分封制的产物 C.君主专制的需要 D.宗法制的影响 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 关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最适当的是( )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鲁国小宗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 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4.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5.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 。

这一现象是雅典( )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6.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格曾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 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 ”下列说法可以体现 “第三次征服”的是( ) - 2 - A.在罗马征服扩张的过程中罗马法所起的作用最大 B.《民法大全》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 C.罗马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D.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7.宰相俾斯麦提交的议案因下议院的反对而遭到否决,随后他采取强硬的手段,把议员请到了宫里,直接对议 员宣称议案已经得到了君主的认可,并解散了议会这反映了 19 世纪晚期德国( ) A.上下议院都不拥有立法权 B.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C.宰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D.君主形式上掌管着国家大权 8.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 271 票对 262 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9.美国第 26 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说:“美国总统是国王和总理大臣的统一体 ”下列各项能为这一观点提供 佐证的是( ) ①最高行政权赋予总统 ②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③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 ④总统对国会负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到 1879 年,共和派又取得了参议院的多数,迫使保皇党人麦克马洪辞去了总统职务,共和派格雷维继任总 统至此,共和派不仅控制了议会两院,而且控制了政府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得以确立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推动 B.工业革命以来,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逐渐强大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美国民主共和制建立的示范和带动 11.“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12.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 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

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 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 - 3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中日双方对 1894 年 7 月 25 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 点 45 分,倭三 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 点 52 分,彼我相距约 3000 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4.浙江嘉兴、江西井冈山、江西瑞金、贵州遵义等都是重要的革命圣地,以下关于这些革命圣地的说法完全 正确的一项是( ) A.嘉兴南湖--中共“一大“正式召开的地方 B.井冈山--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C.瑞金--标志着红色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D.遵义--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5. 20 世纪 90 年代,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为了便于与之联系、商谈,大陆随后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 协会当时这两个组织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 ) A.两岸确立和平统一的方针 B.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C.促成两岸“三通”的完全实现 D.两岸认同“一国两制”的构想 16.1954 年 3 月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为“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小标题是“一边参与战争,一 边谈论和平” 该期杂志“封面”反映的是( ) A.“北约”和“华约”全面对抗局面正式形成 B.《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 C.广大亚非国家排除西方干扰,独立自主召开万隆会议 D.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即将召开 17.列宁指出:“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充分准备但是在 1871 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其中,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无产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B.资本主义发展处于上升时期 C.无产阶级尚没有掌握武装力量 D.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18.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 是( )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 4 -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強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

苏联在 1949 年成立经济互助 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 ) A.杜鲁门主义 B.北约组织 C.马歇尔计划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20.1962 年,在经过几天极度的紧张对峙之后,苏联退却了肯尼迪对赫鲁晓夫作出让步,调整美国一些驻亚 洲的军事基地,同时答应不再进攻古巴这次危机反映出 ( ) A.古巴是美苏对峙的主要阵地 B.两极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 C.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 D.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 21.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 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 ) 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 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 C.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 D.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 22.1975 年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通过的《利马纲领》指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仍然紧紧地束缚在以初 级产品同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制成品的“垂直的”交换关系中这表明不结盟运动将致力于( ) A.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B.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C.解决内部的矛盾和纠纷 D.维护世界和平 23.某论文的分级标题有:一、以亚洲外交为出发点,力争首先成为亚洲盟主;二、以日美关系为基本点,着力 开展大国外交;三、以联合国外交为重点,极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四、调整防卫战略.加强军事力量。

该论文的 主题应是 ( ) A.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 C.日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曰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措施 24.2012 年 2 月 28 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埃及等国投弃权 票.玻利维亚投反对票.美国等 9 个国家投赞成票, 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上 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中俄形成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态度 - 5 - C.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失败 D.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二、材料题(共 52 分) 25.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本题共 30 分)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 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 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 了持续 10 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

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 展……70 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 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 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 40 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 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四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国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 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 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 2015 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 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派关于“冷战” 起源的观点(2 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冷战”的 根本原因。

(4 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 (2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 发的主要因素 (6 分) 3.材料三认为“美苏 40 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例 说明 (6 分) 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指出美国推行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 (共 6 分) - 6 -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4 分) 26.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