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9届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574488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63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9届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北省2019届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北省2019届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北省2019届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北省2019届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9届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9届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河北省石家庄二中 2019 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 ( (一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我国保存了大量的纸质文献典籍。中国作为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 是古代文献收藏的大国,一向以人文荟萃、典籍浩繁著称于世。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教育、宗 教、民族、文物等系统均有数量不等的古籍收藏,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献大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文化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

2、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是民族之魂,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与凝 聚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认同,正是今天及未来我国文化工作的精神支撑与理论基础之一。互联网 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面对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的挑战,中华典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其意义则 显得更为重要。 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文化自信写入党章,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全新拓展和 深化,是对文化战略地位的全新认识和升华。我们应该意识到, “当代中国文化虽然有现代文化因素和外来文 化因素,却离不开中国文化传统这一根本和根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坚 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与来源。

3、早已有学者发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并非偶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倒如,梁漱溟先生谈到:“无产阶级精神既有高于我们习俗之处,同时又和我们的固有 精神初不相远,中国人很容易学得来。 ”古代中国“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中国文化偏重人与人之间的情理, 这使得中华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的“工具理性” 。换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贯重视人与人的关系,这与资 本主义社会重视人与物的关系截然不同,但与马克思主义却有一定的相容性与一致性。今天,我们谈及文化 自信,就是希望建立一种“超越民族国家博彝争夺理念的规则与价值” ,这是一种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文 化发展方向。其

4、中的源泉之一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对本民族文化进行总结与传承的民族。早在汉代,中国的书籍就已 经“积如丘山” 。历史土大多朝代对全国的书籍都进行过大规模和全面的整理,二十四史中的经籍志展示 的就是千万学者前赴后继的壮观成果。这些群书目录及书志,使得中国古代的书籍像一支军队般整齐有序又 蔚为壮观,对我们今天研究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存于海内外的大量古籍。为我们的文化 自信打下了扎实的文献基础。 2 当前,我们对中华典籍的现代保护与整理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我们应通过对中华古籍资源的开发, 让留存于中华古籍中的理念、技术、故事通过现代视角、现代技术的梳

5、理与转化,回答当代问题,融入我们 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之中,为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助力? (选自谷敏中华典籍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 , 学习时报2018 年 8 月 31 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保存了大量的纸质文献典籍,成为古代文献收藏大国。 B. 我国文化工作的精神支撑和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认识。 C. 文化是民族之魂,中华典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与凝聚力。 D. 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相容性与一致性,这说明马克恩主义不适合资本主义社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

6、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指出中国是历史文献大国,中华典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其意义重大。 B. 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的话意在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C.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比较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从而突出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D. 文章最后一段指出我们应该通过对中华古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之为时代精神助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全国古籍主要收藏于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教育、宗教、民族、文物等系统。 B. 互联网时代,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要拒绝外来文化。 C. 在汉代时期,中国的书籍“积如丘山” ,这说

7、明汉代是我国古代典籍收藏最多的时代。 D. “超越民族国家博弊争夺理念的规则与价值”是我国的文化发展方向,源泉就是传统文化。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 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D 项,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不适合资本主义社会”错误,第 三段说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贯重视人与人的关系,这与资本主义社会重视人与物的关系截然不同,但 与马克思主义却

8、有一定的相容性与一致性” ,由此可知, “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相容性与一致性”说明马 克思主义适合中国,不见得就不适合资本主义社会,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 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 3 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 项, “突出中华 文化的先进性”错误,从文中来看,文中比较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通过对比意在表明,虽然中华文 化与西方文化不同,但与

9、马克思主义却有一定的相容性与一致性。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 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 ,然后 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 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 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 项, “我们要拒绝外来文化” 错误,选项的说法太绝对,文章第一段只是说“互

10、联网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面对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 的挑战” 。C 项, “这说明汉代是我国古代典籍收藏最多的时代”错误,选项这一推论有误,文章第四段只是 说“早在汉代,中国的书籍就已经积如丘山 ” ,这并不能说明此时的古代典籍收藏就是最多的;D 项, “源 泉就是传统文化”错误,选项范围缩小,第三段最后说的是“其中的源泉之一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可见 应该是“源泉之一” 。故选 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 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 命题者在设

11、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 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 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 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 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12、 “已经” “将来” 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 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 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 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 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

13、是否成 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 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 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 4 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 “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 (二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龙虎斗 陈玉兰 民国初期,保定府直隶督军曹锟六十大寿,传令:全城各戏班

14、比试,得头名者近宅唱堂会。一时间,各 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昏地暗,最后,剩秦、袁两家决一雌雄。 总督府门前有两支大旗杆,盘播云霄,一旗飘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一旗飘着总督府五色督军条旗。据 传,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曹锟手下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 扯起大旗为赢。秦班主心里掂量着,那五色督军条旗,曹锟视为命根子,昭示自己的权利、气势,如神位般 供奉,现正竞选大总统,动其大旗,岂有好果子吃?便犹豫迟迟未动。袁班主一旁讥笑:戏班四五十人的饭口 不管?秦班主咬牙跺脚,心一狠,揣上脑袋拼条活路。 两人各立了生死状,搓两阉,一为青天白日旗,一为五色督军条旗,抓哪阉,

15、攀哪旗。秦班主记不得念 了多少遍阿弥陀佛,闭艰一抓,战战兢兢半天才敢打开,竞是“青天白日旗” ,心里一阵窃喜,苍天有眼,佑 我不死,平时连树都不敢上的秦班主,竟不知哪来的邪劲, “噌噌噌”如猴子般蹿到旗杆顶。低头一看,袁班 主并没有动静,站在旗杆下,扬扬手,高喊一声,后会有期,掉头便走。离了古城门,扬长而去。 泰班主赢了这场比武,得了重金,自然成了曹锟府的常客。自此,眼睛长到脑袋顶,一般人眼里夹都不 夹,话音自是鼻子里哼出。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一日,一个年轻人来到秦家班,叫板秦班主。 秦班主见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好一副人才,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喜欢?秦班主不曾理他,任他叫骂。不曾 想

16、,年轻人拿秦班主对他的迁就,当软弱可欺,竟放出话采,缩进乌龟壳不出来,徒有其名,怕了不成?秦班 主当下血冲脑门,撕旗迎战。 全城人闻此消息,把二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据说,保定军校傅作义将军也在人群中。但见秦班主一身 夜行装束,襄了腿脚;乌黑平头,透着干净利蔬索;头顶十八只青花瓷碗,最上面一只盛满了水,把二胡立 于腰间,拉满弓弦,开弓有声,如万马奔腾,似瀑布飞溅,气势滂沱,头顶碗中的水一滴未溢,功夫了得!年 轻人嘴角泛起一抹笑,轻轻拉动手中二胡,如诉如泣,竟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 。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 挽起裤腿,脱掉鞋子,一只脚夹起胡弦,一只脚夹紧弓子,双脚拉起二胡,弓弦合一,上下翻动。或高或低, 或张或弛。秦班主见他技艺十分娴熟,心说这人倒有些本事,又见年轻人双手撑地,双脚离地,头朝下拿起 大顶,却仍用双脚把二胡拉得山响。秦班主似觉一股杀气逼来,连打几个冷战。忽见年轻人仍用双手撑地, 双脚拉着二胡,稳稳绕场一周,二胡声越发悠扬嘹亮。 这就是惊天地没鬼神的江湖神仙脚!寂静中一声惊呼,雷鸣般掌声刺破青天,铜板如冰雹飞向年轻人。秦 班主猛见年轻人脚心一朵紫梅花,分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