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ppt-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46664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地理学ppt-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城市地理学ppt-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城市地理学ppt-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城市地理学ppt-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城市地理学ppt-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地理学ppt-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理学ppt-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第五节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思考题,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当代世界城市化四个特点,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二、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三、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二、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发展,三、封建社会中期的城市发展,四、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发展

2、,五、近现代社会时期,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 (P89),二、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P91),三、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P93),四、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P94),第五节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一、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二、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三、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中国城市化的八大焦点,焦点一:城市化是绕不开的发展之路,焦点二:中国城市化是驶入快车道的列车,焦点三:给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出路,焦点四:“候鸟”在城乡之间迁徙,焦点五:谁是城里人?,焦点六:拆除城乡之间的“柏林墙”,焦点七:城市的“吸纳力”有多大?,焦点八:小城镇大战略,焦点一:城

3、市化是绕不开的发展之路,中国城市化的十大焦点,问题,农产品的大量剩余,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使农民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也严重制约了社会有效需求的扩张,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药方”:要想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城市化是重要突破口,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推进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等。,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解决人口结构性的矛盾;,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可以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使更多的土地可以恢复自然状态,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城市化的十大焦点,城市化是绕不开

4、的发展之路,促进城市化是解决我国目前许多社会经济深层次矛盾的现实选择。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的自然发展过程。在一个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农村人口占多数是不可想象的,没有城市化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世界各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无一例外地经历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同样是绕不开的路。,中国城市化的十大焦点,焦点二:中国城市化是驶入快车道的列车,中国城市化的十大焦点,从1978年到2000年,小城镇由2176个增加到20312个,城市数量由190个增加到663个, 其中大城市、特大城市及超大城市93个,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2000年城市化率达到36.09%。,

5、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规律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焦点三: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中国城市化的十大焦点,测算显示,目前农村绝对过剩的劳动力仍至少有15亿。,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全国农村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劳动力从低效益的第一产业向高效益的第二、三产业转移,是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结果,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转移的障碍,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全国4亿多青壮年农民中有近1/4是文盲和半文盲,转移这部分劳动力的难度较大; 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土

6、地对农民的生活保障功能甚至强过生产功能,农民向城市转移的后顾之忧需要解除; 城市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增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中国城市化的十大焦点,焦点四:“候鸟”在城乡之间迁徙,中国城市化的十大焦点,1979年1991年,人口流动管理由控制流动、允许流动到控制盲目流动; 1992年之后, “鼓励、引导和实行宏观调控下的有序流动”,改革了小城镇户籍制度。 2000年,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积极推进就业、保障、户籍、教育等多方面的配套改革,农村劳动力就业进入“公平流动期”。,民工潮,1982年为3000万,到1997年已突破1亿大关。权威部门

7、估计,未来510年中流动人口数量将以平均每年500万的速度增长,2005年将达到1.3亿,2010年将接近1.6亿!,城市化不单单是城市的发展过程,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及理念现代化的过程,民工无疑是这一进程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城市化的十大焦点,焦点五:谁是城里人?,中国城市化的十大焦点,“城乡差别”并没有因为农民大量进城而消失,对民工的偏见甚至歧视及各种限制依然存在。,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与市民不能享受同样待遇;找不到安居乐业的归属感;收入不稳定和各种不合理收费。被排斥在城市社会体系之外,陷入与城市的分离状态。,焦点六:拆除城乡之间的“柏林墙”,中国城市化的十大焦点,户口

8、,把城乡居民区分成了两个发展机会与社会地位不同的阶层。一纸户口不仅限制了人口的流动,它带来的城乡重大差别,成为中国城乡差异最集中的体现。,1984年: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近几年,小城镇户籍基本放开,各大中城市改革的措施也纷纷出台。石家庄市户籍改革全面实施。广东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按照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实现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焦点七:城市的“吸纳力”有多大?,中国城市化的十大焦点,城市 “吸纳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城市就业机会的多少,而就业机会的多少直接受制于“制造”就业机会的二、三产业的发展及转移劳动力的适应能力。,2000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口达到785.7万人 。,产业

9、升级总体上是以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为方向,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 。,焦点八:小城镇大战略,中国城市化的十大焦点,1978年2176座小城镇,2000年20312座,年均增设820多座。小城镇形成了相当于全国 37%的城镇人口,有效地分流了大中城市的压力。,小城镇处于“乡首城尾”,是沟通城乡的桥梁和纽带 。小城镇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渠道,这是由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国情及小城镇多劳动密集产业和多种成分小企业的经济特点所决定的。,拜占庭 - Byzantine,又稱東羅馬帝國,位於連結黑海到愛琴海之間的戰略水道博斯普魯斯海峽中陲。拜占庭人以四世

10、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選為其帝國雙都之一的古老希臘都市拜占庭城得名。這個羅馬城市被命名為君士坦丁堡,也成為後人所熟知之東羅馬帝國核心。這個羅馬帝國的遺支比西羅馬帝國多存活了一千多年之久(476年到1453年)。,興起,萊茵河和多瑙河所遭受的一波波的蠻族入侵,迫使羅馬帝國於五世紀分裂為二。以羅馬城為中心的西羅馬帝國,是更具吸引力的脆弱目標。最後的西羅馬皇帝於476年被殺。東羅馬帝國於此時期存活下來,並以拜占庭帝國之姿重現。拜占庭帝國於七世紀中期達到極盛,此帝國恢復了原先羅馬帝國大部分領土,只缺少伊比利半島(現代西班牙),高盧(現代法國)和英國。拜占庭掌握中東好幾世紀,但帝國主要生存於巴爾幹半島和現代

11、土耳其所組成的領土上。,經濟,拜占庭的經濟狀況是歐洲最富有的,因為君士坦丁堡很理想的位於做為亞歐和黑海、愛琴海之間貿易的導管之地。君士坦丁堡也是來自中國的絲路相當重要的目的地。拜占庭主要的金幣那米瑪,在地中海地區當做標準貨幣使用達八百餘年之久。君士坦丁堡的戰略位置最後吸引了義大利城邦的羨慕和敵意,特別是幾內亞和威尼斯。帝國的主要農耕區是小亞細亞和尼羅河河谷平原。國有商業和獨占事業包括農田、養牛牧場、礦場、採石場、絲織品、染料、和刺繡品貿易。有效率的官僚體系確保稅收穩定徵收。,宗教,基督教的中心是拜占庭帝國。不像中世紀西方興起的王國,東羅馬帝國裡並無政教分離的情形。皇帝掌有政教雙方權力。他指派君

12、士坦丁堡的教區主教。異端罪刑由國家處罰。基督教影響了拜占庭人生活裡的各個層面,宗教上的辯論來自各個階層的人們都參與。有時辯論也會轉變成暴動。拜占庭帝國是東方基督教的衛士,最後轉化了斯拉夫人。1054年,對教會等級制度的意見衝突導致了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教會之間的分裂。,政權,拜占庭帝國由軍事行省分治,每個行省都由一位省長根據軍事法規而統治。中央政府的官僚體系十分複雜,嚴謹有力,也使得拜占庭一詞也可以用來表示關於,或是以迂迴,偷偷摸摸的方式操作。主要的效果是為了避免行政長官過度擴權,而維持帝國有效營運。,思考题,1、世界城市化发展大致划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2、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有何关系?,3、中国城市发展史划分哪些阶段?试列举代表性城市简要说明其特点。,4、如何认识我国的“过低城市化”?,焦点九:中心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中国城市化的十大焦点,2000年,我国有大型城市93座,其中,大城市53座、特大城市27座、超大城市13座,这些大城市产业和人口高度集中,规模经济优势强,“集聚效应”明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骨干作用。随着大城市中心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辐射能力的逐渐加强,对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和地区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统计资料,2000年93 座大城市共计人口1.9亿,创造了2.74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