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复原工程.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545810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复原工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体复原工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体复原工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体复原工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体复原工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复原工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复原工程.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前言做自己身体的总经理 1第一篇科学的中医 2第一章五脏六腑的科学意义 2第二章中医与西医的差异 3第三章人体的脏腑与企业组织的比较第二篇正确的健康观念第一章疾病的定义 5不舒服的症状不一定是疾病 5没有症状并不一定就没有病 6第二章血气能量 7没有症状的健康恶化 8血液是能量和物质的载体生物体内的物质转换老化速度和回春第三篇养生之道第一章停止创造新的疾病第二章敲胆经如何帮婴幼儿敲胆经 11胆囊已经割除了,还要不要敲胆经?第三章早睡自然醒 12第四章气的调度 13第五章疏通心包经 13心包积液状态的实时检测利用磁铁片疏通心包经的方法按摩心包经的三个步骤第六章细嚼慢咽第七章午后轻食第八章横膈

2、膜按摩法第四篇人体的复原工程第一章能量提升的反应 14第二章排除寒气的反应 15排除胃寒的反应 16排除膀胱经寒气的反应排除肺脏寒气的反应第三章中暑第四章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反应 17第五章排除体内化学物质的反应第六章大小肠修复的反应 18第七章病由心生 18生气的机制如何减少怒气的伤害便秘的性格头发掉光了,怎么办?乳癌人可以貌相修身养性是养生的起点第五篇读者的互动 20第一章敲胆经问答 20第二章早睡问答第三章按摩心包经问答第四章寒气问答第五章综合性问答 22吴清忠说:“治疗的目标是疾病的根源,不是症状。”本书既是人体使用手册的完美续集,也是中医科学化的实践典范,它强调的是人体自己进行“复原”

3、的过程与机理。吴清忠/著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序上了年纪总免不了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痛,经验里如果一有症状就找医生,必定要承受许多折腾。看过许多朋友在医院里的经验,让我改变了这种做法,当身体不舒服时,就找个推拿师做保健按摩,再休息几天,症状就自然消失了。真如人体使用手册的建议,休息和睡眠是最有效的治疗。在人体使用手册出版了两年多,再看到这第二本书,它将许多我隐隐约约明白的事理讲得更明白了。人体本来就具备了自我修复的机能,许多不舒服的症状,其实是身体进行修复时所造成的。比较明智的做法是给身体充裕的时间和能量,让身体把修复工作完成。这样的概念必须建立在对身体有较高的信任前提下,相信身体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

4、故障;相信身体一定会用最好的方式,来修复身体的损伤。中医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伟大资产,几千年来维护着我们的健康。在西医盛行的今天,中医缺乏科学仪器的形象,许多理论也缺乏实证,自然让人觉得中医不科学。这种不科学的观感并不是中医的本质,是我们这一代人在接受了科学的知识之后,并没有投入足够努力的结果。我们总把中医的现代化工作当成是中医领域里的工作,没有意识到中医的研究所涉及的知识极为宽广,除了医学和生物学的知识之外,涵盖了系统学、电子学、物理学、化学、数学、流体力学、材料科学等等。人类至今还没有任何科学技术,能够用化学合成的方式复制生物。生物克隆的技术仍然需要从生物的细胞开始,不能从无机化学来合成生命

5、。说明人类面对生物的科技,仍然在起步的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说明生物体内的科技远超过人类当前科技水平所能理解的。也许我们需要把中医的研究发展,提升到高于空间、军事等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源,才能真正的发展。“治未病”是我国医疗政策的发展方向之一,“治未病”的重心不在医院和医生,在于每一个人。大多数疾病是每一个人自己创造出来的,只有更了解身体运行的机理,才能停止创造新的病因,自然就不容易生病了。第一篇科学的中医第一章五脏六腑的科学意义早期台湾的电子业曾经有一段期间,从事仿造日本设计的电动玩具机。那是一种产品设计的方法,在完全不知产品的设计原理的状况下,仅从硬件的解剖,利用反向工程技术

6、(Reverse Engineering),完成产品的仿制。 现代医学对人体的研究很像这种反向工程技术,不明白人体的设计原理,直接从硬件解剖下手,看到什么算什么,完全以眼见为真的逻辑为依归。受限于人类当前的科技能力,利用这种手段,只能发展出非常有限的知识,至今仍然无法找到各种慢性病的真正原因。物理学对于未知领域的研究,首先建立假设性模型,再拿实际的结果套入模型,如果有差异,则修正模型;多次修正之后,模型和真理才会逐渐趋于一致。例如,太阳系远方星球的发现,是先观察比较靠近地球的星球和太阳的距离,发现每一个星球和太阳的距离,呈现数学上的规律性。依据这个规律,建立了一个理论上的太阳系模型。再依据这个

7、模型推算在某一个位置应该有行星存在。后来果然在那些预测的位置找到了太阳系的新行星。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原子结构的研究,至今没有任何设备能够实际看到原子内部的结构。科学上的原子结构理论,也是先建立了假设性模型,再用各种原子的现象逐渐验证,才慢慢找出原子可能的结构。中医脏腑的阴阳五行理论,很像物理学的系统模型。这是一个假设性的模型,不但详细说明了人体内各个器官之间互相的关系,并且对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也做了详细的陈述。有了这种理论模型,中医在推论疾病的原因时,有更多推理的因素和逻辑,可以更精确的找到疾病的原因。例如,小肠的疾病,可以用脏腑互为表里的理论,找到小肠和心脏的表里关系,因而发现原来疾病的根源

8、来自心脏。在西医的体系里,没有这种脏腑关系,小肠的疾病永远不会被认定和心脏有任何关联。以当前的科学能力,人类对身体的知识极为有限,更不明白人体设计的逻辑,如果主流医学继续坚持实证道路的发展,可能人类还要忍受很长时间的医学发展停滞期,几十年后各种慢性病仍然找不到原因,更找不到治疗和防治的正确方法。医学的研究应该如同物理学的研究,可以先接受中医所建立的人体模型,或多建立几个假设性的完整人体模型。利用模型来解释各种现象,进而逐步调整模型中的各种假设,也许从这个方向有机会发展出对人类更有用的医学理论。第二章中医与西医的差异西医从解剖学研究人体,解剖的是死人,死人和活人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人有情绪,死人

9、没有情绪,情绪对生理的影响,从解剖学中是很难观察的,情绪却可能是大多数慢性病真正的根源。又例如,中医的针灸师在活人身上扎针,当针到达穴位正确的深度时,会出现粘针的感觉,医生的手感会不同。病人则会出现酸、胀、麻的感觉,表情会有些变化。这时医生自然知道针已经到了正确的位置。在死人身上扎针,针不碰到骨头是不会停止的,扎针的人没有任何感觉。中医治病有如作战中医认为经络里存在着体液的流动,解剖的死人血压消失,所有体液都不再流动,经络就无从观察了。中医是研究活人的科学,西医则是以死人为基础的科学。活人是动态的,死人是静态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科学,评价和验证的方法自然也不一样。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看,中医建立

10、的模型可能更具科学性,也更有机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西医面对某种病,总能发展出特定的药来治。中医面对相同的病,有许多不同的药,医生得视病人每天的状况,调整用药。中医认为人是活的,身体是不断变化的,应该随时分析具体情况,每一个人每一天的情形都不同,不能一味药吃到底。例如,一个已经出现腹水的癌症患者,开始时,可能需要针对他当前的急症予以缓解,这时需要一方面调理血气,同时另一方面去除表面症状,提升脾脏的能力去除腹水的威胁,标本兼治;当第一阶段的治疗见效,腹水去除了,第二阶段,可能就要着重于血气的调养;在调养的过程,由于腹水是脾极虚的现象,脾主思,患者会出现严重沮丧和忧郁的情绪,使得睡眠出现障碍,肝火

11、上升。这时就需要调整药物,泄除肝火;血气上升了,身体开始出现排寒气的症状,这时又要调整药物,协助身体排除寒气治病有如作战,随时需要了解敌情,调整作战策略,很难有固定的方子。身体有万千的变化,病人的情绪又难以掌握,这就是中医不容易学好的原因。黄帝内经是一本非常独特的书,虽然作者假借黄帝和岐伯的对话来陈述医理,但作者观察人体的视角,却是从人体设计者的观点出发,也就是作者仿真造物者的角度,陈述整个人体的模型。虽然这本书在两千五百年前完成,但是这种陈述的方法,却和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模型有异曲同工之妙。整本书首先对人体的系统,作非常详细的说明和解析,随后又说明正确使用身体的方法,以及身体使用不当时会出现哪

12、些疾病,最后再说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养生方法。整本书就像现代电器用品的使用手册,通常使用手册是产品设计者才有能力写的,内容包括“系统概述”、“使用方法”、“可能出现的故障”、“维修手册”四个主要部分。黄帝内经的内容正好涵盖了这四个部分。人体使用手册书名的灵感,是我第一次看黄帝内经时的真实体会,书名表达这是仿真设计者的视角来观察人体的书.第二篇 正确的健康观念当身体吃了不洁的食物,最好的策略是尽快把它排出去,腹泻是人体的第一道警戒线。如果身体内部环境比那些不洁的食物更脏,那么就不会出现腹泻的症状。实际上那个不拉肚子的人,才是肠胃最差的人。同样的道理,儿童很容易拉肚子,成人则很少拉肚子。并不是儿童的

13、抵抗力不好,反而是成人早已失去了抵抗力。中国人有一句谚语: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说的是孩子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初期会拉肚子,多吃几次就不会再拉了。一般常识判断会认为是抵抗力经过锻练,增强了。实际上是多吃几次不洁的食物,把身体的抵抗力消耗殆尽。失去了抵抗力就不再拉肚子,没有症状看起来好像没病。其实身体已经处于更差的状况。这些例子说明身体出现了症状不一定就是坏事,没有症状也不一定就是好事,诊断疾病不能单纯从症状来判断。第一章疾病的定义不舒服等于生病吗?当我们身体出现异常或不舒服症状的时候,现代医学教导我们这是“身体出现了故障”,也就是你生病了。随着教育的普及,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地成为大多数人的直觉反应。这是一种对身体完全不信任的态度,认定我们的身体没有太高的智能,经常会犯错,生病就是身体出现了错误的现象。虽然现代医学在理论上认同身体有自愈的能力,但在实际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却完全否定人体的自愈能力。从下列两项事实,即能说明这一点。从来没有人在身体不舒服时,被医生诊断为:“你的身体正在修复某个器官。”医生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