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543170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5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7-2018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共五道大题,20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共 20 分) 1. 下面是四幅名家的书体作品。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说明你选择的这幅作品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 这幅作品的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2 分)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第四幅 李斯书 颜真卿书 苏轼书 毛泽东书 你选择:第_幅的书体是:_ 理由:_(限 4 个字)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25 题。 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时期,诗歌是外交答对的基本凭

2、借,到了汉代, “登高能赋,可以 为大夫” 。唐代以后,诗歌的写作成为登科入仕的基本科目。而现在,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 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 是啊,中国人在诗歌里不知不觉的完成了生命的成长,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的,如果你是 否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烂 mn 春光里能寻觅诗意,xio 瑟秋景中能发 现诗意,慈母的牵挂中能品味诗意,游子的仇情里能感悟诗意诗歌里描绘的美景,能医治心灵的创伤; 诗歌里蕴含的真情,能让心境宁静温暖。 在诗歌这种古老文字体裁的浸润下,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着诗意生活。即使在山河破碎、生死考验的艰 难中,诗歌依然是保持民族气节、

3、鼓舞人心的力量。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歌,一声声铿锵入耳的旋律,唤起 的是历史的鲜活记忆,激荡的是民族文化历久弥新的精魄。 诗歌,是自由的心灵在广阔世界飞翔时撞击出的美丽火花。只要生命存在,诗歌就不会消失。 2. 对语段中加点字读者书写、拼音处选填汉字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给予 gi 创伤 chung 烂漫 萧瑟 B. 给予 j 创伤 chung 烂幔 箫瑟 C. 给予 j 创伤 chung 烂漫 萧瑟 2 D. 给予 gi 创伤 chung 烂漫 箫瑟 3. 第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2 分) _ 4. 根据要求,用学过的

4、课内相关内容填空。 (每空 1 分,共 10 分) “诗歌里描绘的美景,能医治心灵的创伤园;诗歌里蕴含的真情,能让心境宁静温暖诗歌依然是保 持民族气节、鼓舞人心的力量” 。读完文段中这些语句后,我们的脑海里的一句句诗句,是否会汩汩涌现?那 香山居士 (1) (作者名)写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王绩野望中的“树树皆秋 色, (2) ” ,摩诘居士 (3) (作者名) 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郦道 元三峡中的“ (4) ,隐天蔽日”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晓雾将歇, (5) ”等等, 种种美景定会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崔颢黄鹤楼中表达诗人感受思乡愁情的“ (6) ,烟

5、波江上使人 愁” ,吴均与朱元思书中“ (7) ,望峰息心; (8) ,窥谷忘反”的高洁志趣,这些情 感充盈在我们的心间;曹操龟虽寿中的“ (9) ,志在千里” ,刘祯赠从弟中“ (10) ,松柏有本性”的话语,又为我们增添了多少鼓舞的力量。 5. 下列关于文段中汉字笔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2 分) A. “慈母”的“母”字的最后三笔是点、横、点。 B. “仇情”的“情” , “忄”先写竖,再写左边点和右边点。 C. “旋律”的“旋”字的第三笔是横折钩。 D. “撞击”的“撞”字最后三笔是:竖、横、横。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2 分) A.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

6、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醉酒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 想! B.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 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C.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D. 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二、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 7-10 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 3 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 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 【注释】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 分) (1)沿溯阻绝 溯_ (2)属引凄异 引:_ (3)然业已上登 业已:_ (4)岩即幔

8、亭峰后崖也 即:_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只填序号) (1 分) A.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9. 翻译下列句子。 (2 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 分) 译为:_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1 分) 译为:_ 10. 甲文重在写“水”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第段中各写了三峡水的什么特点?乙文重在写“山” , 用原文回答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的“佳致” 。 (3 分) 答:_ 三、名

9、著阅读(共 7 分) 11. 有很多成语可以形容水浒传 、 三国演义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请你从“逼上梁山” “肝胆相照” “知人善任” “以德报怨” “三顾茅庐”中任选一个成语,说说可以用它形容谁与谁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 分) 答:_ 12. 名著阅读(4 分)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作者是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 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都,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 的主要地点应是( ) 。从以下答案中选出一项,只填序号即可。 A. 西安 B. 吴起镇 C. 瑞金 D. 保安 四、现代文阅读(共 18 分) 4 (一)阅读故乡的红叶 ,完成 13-

10、15 题。 (共 12 分) 故乡的红叶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皆红遍, 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 脉绵亘,红到极遥远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 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 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 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职山上的表土覆

11、盖,以期在来年沤出一些好肥 料来。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 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可人们哪顾得多着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 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 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昵,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走那么远的路专程到香山赏红叶之后。于是, 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

12、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 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 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 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 “去赏你的景吧。 ”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 自在么。 ”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

13、事,不关乎我 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 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甲】辜负了红叶,儿 女还要【乙】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 ”我的眼窝 便不由得濡湿了。 5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

14、的红叶,便很执著地 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坚守,一如山里的人们。 (本文有改动) 【注】沤(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踅(xu):中途折回。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13. 本文记述了作者多次回乡前的心理及回乡的原因,请你阅读文章-段,完成下列表格。 (4 分) 回乡的时间回乡前的心理回乡的目的 第一次 第二次热切、迟疑、惆怅 后来 抚慰父亲 14. 阅读第段画线句,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处“辜负”的内容和各自蕴含的情感。 (4 分) 答:甲:_ 乙:_ 15. 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对文章最后一段“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坚守,一如山里的人们”的理 解。 (4 分) _ _ (二)阅读下面智能机器人的材料,完成 16-18 题。 (共 6 分) 智能机器人 【材料一】 欣喜:_ 圆盘,一个全身布满传感器的机器“保姆” ,能自动识别家居环境和计算行走路径,地板上的灰尘、毛发、 碎屑,抑或平时难以打扫的角落和家具底部,都能搞定。当完成清扫任务时,小家伙还能自动返回充电插座 给自己充电。 这一幕,自 2012 年以来,已经在国内 10 万个家庭悄悄上演。全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