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程研讨课件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29159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新课程研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化学新课程研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化学新课程研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化学新课程研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化学新课程研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新课程研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新课程研讨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的不同表现:,表现一、对新课程充满信心,理念更新快,学习热情高。对新教材的使用如鱼得水,教师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表现二、实施新课程比较被动,顾虑较多,怀念传统教学、怀念旧教材。常常用旧教材的要求来把握上课的要求,师生感觉难度大,课时不够,课堂教学“涛声依旧”。,对教材内容的深广度把握不准,不会选择性地处理栏目内容,“超前”、“超标”、“一竿子插到底“地进行教学,致使课时紧张。 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新的课程结构,尚未真正理解新教材对知识内容处理的特点,盲目依赖过去的教学内容处理经验和惯性,导致穿新鞋走老路。,化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过分强调掌

2、握“双基”的化学课程向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转变,从面向少数人的化学课程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课程转变,从过分注重学科系统知识的化学课程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思想的化学课程转变,从注重学习结果和知识获得的化学课程,向既注重结果又关注过程,既注重知识的获得又关注科学过程与方法的掌握,以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形成的化学课程转变,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具体实施者,课堂时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舞台。,理解 认同 接受,感悟 内化 创造,国家课程标准,我省化学模块教学内容目标,人教版化学必修教材,化学 1,化学 2,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化学反

3、应原理,化学与技术,必修模块,选修模块,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与生活,化学1,突出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巩固和提高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进一步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等基础知识,重视 “做中学”知识、学方法、养习惯。,化学2,在化学1基础上,突出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等化学基础理论对学习的指导作用,通过“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学习,通过对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强化对物质 “(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关系的认识,最后同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问题背景相联系。,全面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 以学生发

4、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保证基础性,突出时代性,体现选择性 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 反映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亲历性,高中化学教材,1、用“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及氧化还原理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选择与组织不同,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不再分“律前元素”和“律后元素”;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 “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2、正确理解课程标准所指的基础性与内容呈现形式的关

5、系 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化学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1)学习常见的化学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知道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将整个金属活动性顺序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了活泼金属Na,比较活泼的金属Al、Fe,不活泼金属Cu等生活、生产

6、中常见的金属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横向分类。 通过学习知道进行横向比较,了解通性,突出特性,进而突出“分类”这一知识主线。,必修化学1和化学2内容,基本概念和原理 物质的量; 物质的分类; 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元素、核素,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初步知识,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限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原电池 ,常见物质的性质、来源及其重要应用 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甲烷、乙烯、苯等主要性质;

7、 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价值; 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意义; 酸雨的防治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 从描述到推理 从原理到应用 假说、模型、实验类比、分类、比较,3、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知识内容有如下的变化 知识内容和知识点变了 知识内容的编排体系

8、、逻辑结构改变了 知识的呈现方式改变了 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改变了 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重视化学知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运用,例如:化学1第二章“离子反应”的教学目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化学1的主题3第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活动与探究建议:溶液中Ag、CO32-、Cl-、SO42等离子的检验,基本要求: 会写:能够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可以把学过的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会看:看到离子方程式知道代表的是某一类的反应,并能举例。如看到H+ + OH- = H2

9、O知道代表的是强酸、强碱之间的反应; 会判断: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会检验: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发展要求: 涉及醋酸、氨水等弱电解质以及碳酸氢根离子等酸式盐的较为复杂的离子方程式。 弹性要求: 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知识;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不宜拓展: 涉及量的关系的离子反应,如过量、不足量等。,基本的要求: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 弹性的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在本节增补 发展的要求:全体学生可在必修2结束时掌握 暂不宜拓展:留待选修学习,胶体的有关知识安排在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0、胶体的有关知识是物质分类的延续,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不仅可以从物质的组成、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还可以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在化学1的第二章学习这些知识时,可以将重点放在概念的建构上。在第三、四章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时,一方面用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理论知识来指导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加深对上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4、理解课程标准用好教材实现三维教学目标,(1)理解课程标准明确新要求,在化学1的内容标准中,界定了元素化合物的主要知识是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

11、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作用。通过实验了解硅、氯、硫、氮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用好教材把握深广度,首先要理解教材为什么将这部分内容放在这里呈现,而不放在其它地方呈现,这些核心的知识除了实现知识技能目标外,还可以承载哪些过程方法,可以承载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次要领悟什么内容才是对学生的发展最有用的,是孤立的某个物质的性质还是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是结论还是智慧?,“知识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是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结果。 “过程与方法”是指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和学习化

12、学的方法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课堂中学生各种学习活动(例如思考、讨论、交流、练习、实验等)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并在此过程逐渐学会学习,转变学生过于依靠接受式的学习方式。,(3)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引导猜测: 被反应中生成的氧气氧化 经信息提示,估计也可能碱液浓度大。 可能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H2O2,片断1: 【教学背景】 向Na2O2和H2O反应后的试管中滴 加酚酞,振荡。现象:溶液先变红, 后褪色。,片断2: 【教学背景】在检验溶液中Fe2+实验时, 出现了下列现象: Fe2+KSCN无色、 再加H2O2先变红色又褪去,可能的反应: 2SCN-

13、+11H2O2=2H+2SO42-+N2+2CO2+10H2O,5、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时效性 (1)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 (2)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是课程资源不断生成的过程。,生活世界处处有课程资源 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以及自己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在这三套教材中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有关材料,也可以是把三套教材中的有关材料重新组合为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资源,以便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为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控制好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在

14、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比较同一知识内容在三种版本(人教版、山东科技版、江苏教育版)中的异同,并根据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般来说,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种版本共有的知识是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片段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人教版和鲁教版教材内容对比(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 人教版:直接给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达式计算溶液的配制 鲁教版:探究活动(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并讨论如何表示其组成)讨论得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表达式应用,【教学过程】 从溶液质量分数引课 讨论1、配制100g5%的NaCl溶液如何配制? 讨

15、论2、配制0.1L含0.1molNaCl的溶液,如何配制? 实验:教师演示,强调仪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下一节是学生分组实验) 讨论3、上面所配制的溶液如何表示其组成? 0.1mol/0.1L 1mol/L 总结得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表达式 讨论4、如何用98%的浓硫酸配制100mL 1mol/L的稀硫酸(浓硫酸密度1.84g/mL) 课堂小结,6、人教版化学教材中的栏目及其功能,实验共有 25 + 17 个 不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和各校的不同条件,可由教师演示,也可边讲边实验或学生探究。,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

16、、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 3. 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实,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 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5. 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的处理等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标准:,1. 能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2.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3. 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4.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5. 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6. 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7. 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粗盐的提纯 “必修1P5”:,这一实验既使学生掌握了溶解、过滤和蒸发等基本操作的原理、方法,体验到实验研究的过程,又培养了学生在实验情景中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