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6暨南大学微观经济学幻灯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85377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apt-6暨南大学微观经济学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chapt-6暨南大学微观经济学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chapt-6暨南大学微观经济学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chapt-6暨南大学微观经济学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chapt-6暨南大学微观经济学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hapt-6暨南大学微观经济学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apt-6暨南大学微观经济学幻灯片(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章,生 产,1,Chapter 1,本章概述,本章开始将关注厂商如何有效地组织生产。厂商是理性的,其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的利润=收益-成本,而收益与成本均与生产有关。一个厂商要在竞争中生存,就要在生产决策中做到: 投入决策(生产理论): 技术效率:用最少的投入生产出其产品。 经济效率: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其产品。 产出决策:生产可以获利润最大的产量,这一产量不决于厂商的决策而且取决于市场。,2,Chapter 1,本章讨论的主题,生产技术 一种可变投入(劳动)的生产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 规模报酬,3,Chapter 1,6.1 生产技术,生产过程:指厂商将投入品(或生产要素)转变为产

2、出(或产品)的过程。 投入品的类型 (生产要素的类型L、K、R) 劳动 原料 资本,4,Chapter 1,6.1.1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描述了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对应于每一个特定的投入品的组合,厂商所能达到的最高产出Q(生产函数指在特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而出现的投入品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假设两种投入品的生产函数为: Q = F(K,L),5,Chapter 1,注意:,一个生产函数作了技术水平不变的限定; 生产函数描述了所有可供选择的生产技术中最有效率的生产技术;因为一个理性的厂商是不会浪费资源的。所谓技术上有效率是指厂商不增加要素投入就不能增

3、加产量或减少一单位要素投入就无法生产出所要的产量。(如下表) 按照生产要素是否可以全部变动,生产函数分可为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6,Chapter 1,解释:技术效率,某企业生产函数为 ,为生 产6单位产量,可用右表5种要素 投入组合方法。 右表数据表明,L和K的不同组合 都可以生产6单位产品,但企业不 可能用少于右表的要素投入量组 合生产6单位产品。例如用4单 位L和9单位K可生产6单位产品, 但如果用3单位L和9单位K将生产 不了6单位产品。因此右表描述了 生产6单位产品所需的最少要素投 入量,企业达到了技术效率。,7,Chapter 1,6.1.2 短期和长期,企业用不同数量的劳

4、动和资本调整其投入以生产产品是需要时间的。 短期指厂商来不及调整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那些在短期内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为固定要素。反之,短期内数量可变的生产要素为可变要素。) 长期厂商可以调整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8,Chapter 1,6.2 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短期生产函数),我们现在来考察一下,当资本固定不变,而劳动投入可变的情况下,厂商如何通过增加劳动投入来提高产量。 两个定义: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 APL):指平均每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产出。APL=Q/L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5、, MPL):指增加1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所带来的产出增量。 MPL=Q/L,9,Chapter 1,平均产出 边际产出 劳动数量 (L) 资本数量 (K) 总产出 (Q) (Q/L) (Q/L),一种可变投入(劳动)的生产,0 10 0 - - 1 10 10 10 10 2 10 30 15 20 3 10 60 20 30 4 10 80 20 20 5 10 95 19 15 6 10 108 18 13 7 10 112 16 4 8 10 112 14 0 9 10 108 12 -4 10 10 100 10 -8,10,Chapter 1,总产出,A点: MP=20 B点: M

6、P= 30 C点: MP=AP=20,劳动,产出,60,112,0,2,3,4,5,6,7,8,9,10,1,6.2.1 总产量曲线及其斜率,11,Chapter 1,6.2.2 APL和MPL曲线及其关系,8,10,20,产出,0,2,3,4,5,6,7,9,10,1,劳动,30,E,边际产出,在E点左边,MP AP,因此,AP递增。 在E点右边,MP AP,因此,AP递减。 在E点处,MP = AP,AP达到最大化。 在F点处,MP=0,总产出达到最大化。,F,12,Chapter 1,APL和MPL曲线及其关系,劳动,产出,60,112,0,2,3,4,5,6,7,8,9,10,1,A,

7、B,C,D,8,10,20,E,0,2,3,4,5,6,7,9,10,1,30,产出,劳动,13,Chapter 1,随着L的增加,总产出(Q)、AP和MP都是随L增加不断提高,到达最大值后,接着又下降. 总产出曲线与MP曲线的关系: MP = Q/L = 总产出曲线切线的斜率。 从原点到B点,总产出曲线的斜率越来越陡,MP曲线是递增的; B点以后,总产出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平,MP曲线是递减的。 D点,总产出曲线的斜率=0,即Q=MP=0,总产出、AP和MP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14,Chapter 1,总产出、AP和MP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总产出曲线与AP曲线的关系:AP=Q/L=从原点向Q

8、曲线上某点所引的射线的斜率。 从原点到C,从原点向总产量曲线所引的射线斜率越来越陡,AP递增; C点以后,从原点向总产量曲线所引得射线斜率越来越平,AP递减。 AP与MP的关系: MPAP, AP递增;MPAP, AP递减;MP=AP, AP达到最大(E点)。,15,Chapter 1,当使用的某种可变投入品增加时,最终必然会到达某一点,在这一点之后,产出的增量开始减少(即边际产出下降)。,6.2.3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6,Chapter 1,单一可变要素连续投入的三个生产阶段,第阶段(从O到AP达最大):AP递增,这时MPAP,这意味着增加1单位可变要素所引起的Q会使可变要素的AP有所提高

9、,此时停止增加L缺乏效率。 第阶段(APmax到MP=0):有效率阶段。 第阶段(MP0以后):这时MP0,增加L不但不能使Q增加反而使TP减少.无效率阶段. 生产合理区域在第二个阶段。,Q,L,0,TP,AP,MP,E,A,B,F,17,Chapter 1,在劳动的投入量较低时,劳动投入的增加一方面使劳动与机器配合渐佳,机器的效能得到发挥,另一方面也使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工人的劳动日臻熟练,从而产出增加的比例最初会高于劳动增加的比例,即MPL递增。 随着劳动的投入量不断增加,工人使用某一设备可能要等待,使劳动过程缺乏效率,产出增加的比例就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即MPL开始下降,出现边际报酬递减

10、规律。 如果投入的劳动超过一定数量,过多的工人使他们在工作上可能会互相妨碍,不但不能使总产量增加,反而使总产量下降(此时总产量曲线为虚线,表明企业不会雇佣这么多工人生产,因为没有效率)。,边际报酬递减的原因,18,Chapter 1,我们所讨论的,劳动的边际报酬递减是由于其他固定投入品的使用限制造成的,而不是由于劳动者的素质下降造成的。 边际报酬递减是指边际产出的下降,但并非意味着边际产出为负值。 边际报酬递减存在的前提条件是生产技术不变。技术进步可以改变边际回报递减法则。,注意:,19,Chapter 1,技术进步的效应,劳动,产出,50,100,0,2,3,4,5,6,7,8,9,10,1

11、,O2,B,尽管每一个生产过程都表 现出劳动的边际报酬递减 规律,但是,技术的改进 也会使劳动生产率提高。,20,Chapter 1,劳动生产率指的是整个产业或整个经济体系的劳动的平均产出。 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居民的真实的生活水平。,6.2.4 劳动生产率,21,Chapter 1,劳动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 只有劳动生产率提高,人们的消费才能得到增长。 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资本存量 技术变革,6.2.4 劳动生产率,22,Chapter 1,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1960-1973 4.72 4.60 8.20 2.87 1.93 1974-1986 2.09

12、 1.86 2.73 1.80 0.35 1987-1995 1.85 1.60 1.77 1.41 1.01,法国 德国 日本 英国 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 (%),21529 22373 21269 19925 26183,1995年人均产出,23,Chapter 1,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 1) 美国的生产率比其他发达国家增长得慢。 2) 所有发达国家的生产率增长水平都下降了。,6.3.4 劳动生产率,24,Chapter 1,劳动增长率下降的原因分析 1)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 2)美国资本积累的增长慢于那些从二战废墟上重建的其他发达国家。 3)自然资源的损耗

13、4)环境保护,6.2.4 劳动生产率,25,Chapter 1,6.3 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从短期看,若生产过程中有两种要素是可变的,企业可以通过变动两种要素的比例进行生产;从长期的角度看,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是可变的。 等产量线描述了在同样的产出水平下,两种可变要素(资本与劳动)的不同投入组合。 假设食品厂有两种投入品,即资本与劳动。,26,Chapter 1,食品厂的生产函数,1 20 40 55 65 75 2 40 60 75 85 90 3 55 75 90 100 105 4 65 85 100 110 115 5 75 90 105 115 120,资本投入 1 2

14、3 4 5,劳动投入,27,Chapter 1,对食品厂生产的观察结论:,1) 在资本不变的条件下,产出水平随着劳动的增加而提高,但边际产量递减。 2) 在劳动不变的条件下,产出水平随着资本的增加而提高,但边际产量递减。 3) 不同的投入组合可以产生同样的产出水平。,28,Chapter 1,6.3.1 等产量线,等产量线(Isoquants):是能够带来同样产出水平的两种投入品的所有组合。,29,Chapter 1,等产量曲线和等产量线图,劳动,1,2,3,4,1,2,3,4,5,5,Q1 = 55,等产量线是根据不同的 生产函数画出来的。不 同的等产量线代表着特 定的产出水平。,A,D,B

15、,Q2 = 75,Q3 = 90,C,E,资本,30,Chapter 1,等产量曲线的性质,等产量曲线离原点越远,代表产出水平越高(企业投入的要素越大,它生产的产量越高,否则它的生产在技术上缺乏效率)。 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否则交点的要素组合能生产出两种不同的产出水平,其中一个产出的生产是低效率的,这与生产函数的定义不符。 等产量曲线向下倾斜。若等产量曲线向上倾斜,意味着同时增加两种要素的投入量也不会增加产量,企业的生产是无效率的。,31,Chapter 1,投入要素的灵活性,等产量线上各点,虽然投入品的组合不同,但是它们能带来相同的产出,说明企业在生产既定产出的灵活性, 这也意味着厂商可以根

16、据投入品市场价格的变化来更有效地选择投入品的组合方式. 对等产量曲线的分析发现:当一种要素量不变,随着另一种要素量增加,存在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若增加一种投入的使用量就必须减少要素的使用量(这体现了两种要素的替代),否则就不能保持技术上的效率。,32,Chapter 1,投入要素间的替代与等产量线的形状,劳动,1,2,3,4,1,2,3,4,5,5,1)从长期地看,资本与劳动的数量都是可变的,但两者均出现边际报酬递减。 2)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若增加一种投入的使用量就必须减少另一种要素的使用量(这体现了两种要素技术上的替代),否则就不能保持技术上的效率。,资本,33,Chapter 1,6.2.2 边际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