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总论、上消化道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67016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脏总论、上消化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内脏总论、上消化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内脏总论、上消化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内脏总论、上消化道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内脏总论、上消化道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脏总论、上消化道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脏总论、上消化道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脏学总论 消化系统,内脏学总论 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4个系统 形态结构上,均由一套连续的管道和一个或多个实质性器官组成; 有孔道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相通。 位置上,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腔、腹腔和盆腔内。 功能上,主要进行物质代谢和繁殖后代。,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脏学总论 内脏的一般结构 可分为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中空性器官,肠壁层次,肝矢状切面,实质性器官,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平滑肌),外膜,肝门,内部有空腔,腺组织,肝小叶,内脏学总论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前正中线,锁骨中线,前面观,后面观,侧面观,后正中线,肩胛线,腋中线,腋前线,腋后线,内脏学总论 胸部

2、标志线和腹部分区,主要功能是摄取、消化食物和吸收 营养物质;排出代谢残渣 口腔和咽还参与呼吸,发音和语言 等功能,消化系统 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系统 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咽,口腔,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大肠,消化管,肝,胰腺,大唾液腺,大消化腺 独立器官,位于消化管壁外, 经导管分泌消化液入消化管,消化腺,小消化腺 分布于消化管壁内, 位于粘膜或粘膜下层,消化系统 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管各部简介 口腔,消化系统,软组织,唇,颊,咽,硬腭,软腭,口腔前庭,消化管各部简介 口腔 口唇,消化系统,唇红,组成:皮肤、口轮匝肌

3、、粘膜 (唇红、人中、鼻唇沟、口角、上下唇系带),口唇颜色:苍白、樱桃红、绛紫色(发绀),消化管各部简介 口腔 颊,消化系统,唇红,组成:皮肤、颊肌、粘膜,腮腺管乳头: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 为腮腺 导管开口部位。,流行性腮腺炎,消化管各部简介 口腔 腭,消化系统,软腭有关结构,腭帆:软腭后部向下倾斜的部分 腭垂:软腭游离缘中部向下的突起 腭舌弓:连于舌根外侧 腭咽弓:连于咽侧壁 扁桃体窝: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的三角形凹陷。,咽峡 (虚线所示),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 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也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部。,消化系统,消化管各部简介 口腔 牙,牙的萌出 (1)

4、乳牙萌出:人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 始萌出乳牙,3岁前出齐。 (2)恒牙萌出:6岁左右乳牙开始脱落, 恒牙开始萌出,12 13 岁出齐。第三磨牙称迟 牙或智牙,一般在18 30岁才萌出,也有人终 生不萌出。,牙的名称,乳牙,恒牙,消化系统,消化管各部简介 口腔 牙,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乳牙和 恒牙均可分为切牙、尖牙和磨牙 乳牙的命名:乳中切牙、乳侧切牙、 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 乳牙20个,恒牙出齐共32个,乳牙的牙位用罗马数字表示() 恒牙的牙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18),恒牙,乳牙,6,右下颌第一磨牙,左上颌第一乳磨牙,消化系统,牙式,消化系统,牙的形态 均可分为牙冠、牙根和牙颈 牙腔(

5、髓腔)内容牙髓, 牙髓由神经、血管和结缔组 织构成,牙髓炎时疼痛剧烈,牙冠,牙颈,牙根,牙冠腔,牙根管,牙根尖孔,髓腔,消化管各部简介 口腔 牙,消化系统,牙组织及牙周组织 牙由牙质、釉质、牙 骨质和牙髓构成 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 牙周膜和牙龈三部分 牙周组织对牙具有保护、 支持和固定作用,消化管各部简介 口腔 牙,消化系统,舌邻近口腔底 由骨骼肌和表面覆盖 的粘膜组成 具有协助咀嚼和吞咽 食物、感觉味觉和辅 助发音的功能,消化管各部简介 口腔 舌,消化系统,以界沟为界分为舌体(前2/3)和舌根,消化管各部简介 口腔 舌,舌盲孔,舌根,舌体,界沟,消化系统,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中含有味

6、蕾, 为味觉感受器(软腭和会厌等处的粘膜上皮中也含味蕾) 丝状乳头中无味蕾,只有一般感觉功能 舌扁桃体(位于舌根背部的粘膜内),消化管各部简介 口腔 舌,丝状乳头 数目最多,体积最小,遍布舌背前2/3,人白色,轮廓乳头 体积最大,711个,排列于界沟前方,菌状乳头 体积稍大,数目较少,散在于丝状乳头间,红色,叶状乳头 位于舌侧缘,小儿清楚,舌根,舌体,舌扁桃体,消化系统,消化管各部简介 口腔 舌,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腺,舌系带:为舌底正中线上的粘膜 皱襞 舌下阜:舌系带根部两侧小圆形隆起, 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大管开口 于此处 舌下襞:舌下阜后外侧粘膜皱襞,舌 下腺小管开口于此处,舌底粘膜相关结构

7、,消化系统,消化管各部简介 口腔 舌,颏舌肌 起自下颌骨的颏棘 肌纤维斜向后上方分散止于舌正中线 两侧 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下方(伸舌) 单侧收缩,可使舌尖伸向对侧,颏棘,下颌骨,舌肌分舌内肌和舌外肌,消化系统,消化管各部简介 口腔 大唾液腺,腮腺 为最大的一对,呈不规则三角形 上达颧弓、下至下颌角 腮腺管自腮腺前缘发出,于颧弓 下一横指处先向前横越咬肌表面, 斜穿颊肌,开口于腮腺管乳头,腮腺导管,腮腺导管开口 平对上颌第2磨牙颊粘膜处,舌下腺 位于舌下襞的深面 导管有大小两种,大管一条,开 口于舌下阜,小管约10条,与下 颌下腺共同开口于舌下襞表面,下颌下腺 位于下颌下三角(下 颌体下缘和

8、二腹肌前 后腹围成)内 导管开口于舌下阜,消化系统,消化管各部简介 咽,是消化管和呼吸道的共同开口 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 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方固定于颅底, 向下于第6颈椎下缘平面续于食管,鼻腔,鼻咽,口腔,喉腔,口咽,喉咽,颅底,腭帆游离缘(软腭),会厌上缘,第6颈椎体下缘,消化系统,消化管各部简介 咽-鼻咽,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 咽鼓管扁桃体 咽扁桃体,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咽隐窝(鼻咽癌好发部位),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咽口:在侧壁,距下鼻甲后1cm处,向外通中耳鼓室 咽扁桃体:是顶后壁粘膜下的淋巴组织,消化系统,消化管各部简介 咽-口咽,

9、腭扁桃体 咽淋巴环对消化道和呼吸 道具有防御作用,腭扁桃体,咽淋巴环,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扁桃体小窝(细菌易繁殖) 扁桃体上窝(异物滞留),消化系统,消化管各部简介 咽-喉咽,向前有喉口通喉腔 梨状隐窝(异物滞留),消化系统,消化管各部简介 食管,上续咽,(第6 颈椎体下缘), 下接胃的贲门 (第11胸椎高度) 分为颈部、胸部 和腹部 具有3个狭窄,为 食管异物滞留和 食管癌的好发部 位,食管颈部,食管胸部,食管腹部,正中切牙,第一狭窄 起始处 第六颈椎体下缘,15厘米,第二狭窄 左主支气管后方交叉处 第4、5胸椎体之间,第三狭窄 食管裂孔处 第10胸椎,25厘米,40

10、厘米,胃,胃,消化系统,消化管各部简介 胃,正常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贲门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幽门位于第1腰椎体右侧,贲门 第11胸椎体左侧,幽门 第1腰椎体右侧,食管末端,十二指肠,消化系统,消化管各部简介 胃,食管末端,贲门,幽门,胃底,胃体,贲门部,幽门窦,幽门管,胃小弯,胃大弯,贲门切迹,角切迹,胃的形态和分部,胃溃疡和胃癌多发生于胃的幽门窦近小弯处,两口、两缘、两壁、四部,中间沟,消化系统,消化管各部简介 胃,胃壁结构:分4 层,幽门瓣,纵形皱襞,幽门括约肌,幽门括约肌:延缓胃内容物排空和防止肠内容物逆流至胃,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消化管各部简介 小肠,是

11、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成人57 米长 分为十二指肠、空场、回肠三部分 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消化系统,消化管各部简介 小肠 十二指肠,全长25cm,整体上呈”C”形,包绕胰头 是小肠中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最为固定的部分 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十二指肠上部,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水平部,十二指肠升部,胰腺,消化系统,消化管各部简介 小肠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上部,胰腺,幽门,十二指肠上曲,十二指肠球,肠壁薄、管径大、粘膜面光滑无环状襞。是十二指肠溃疡及穿孔的好发部位,十二指肠上部 起自幽门,水平向右后方,至肝门下方,胆囊颈后下方,急转向下,移行为降部,十二指肠下

12、曲,消化系统,消化管各部简介 小肠 十二指肠,胰腺,十二指肠上曲,十二指肠降部 于第13腰椎体 和胰头右侧垂直下行,至第3腰椎右侧下端,弯向左,移行为水平部,降部的粘膜形成发达的环状襞。,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大乳头是十二指肠纵襞下端的圆形隆起,消化系统,消化管各部简介 小肠 十二指肠,胰腺,十二指肠水平部 肠系膜上动脉可压迫该部引起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水平部,十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升部,空肠,十二指肠升部 最短,自水平部末端,斜向左上方,至第2腰椎体左侧转向下,续于空肠,十二指肠悬韧带 Treitz 韧带,十二指肠悬肌,腹膜,是上、下消化道的分界标志,也是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名词解释:咽峡 知识点:,结,小,消化系统的组成 三大唾液腺位置及开口 食管的三个狭窄部位 胃的形态,分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