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性心绞痛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09059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66.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血管性心绞痛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微血管性心绞痛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微血管性心绞痛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微血管性心绞痛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微血管性心绞痛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血管性心绞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血管性心绞痛(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例介绍,患者姚XX,女,58岁,已绝经 主因”间断胸闷伴背痛6月,加重1天“ 既往高血压2年 体征:BP 130/80mmHg,双肺(-),HR72次/分 无杂音,心界不大,腹(-),下肢水肿(-),病例介绍,辅助检查: 心肌酶:CK 18U/L,TnI 阴性 血脂:LDL 2.68mmol/L,TG 2.37mmol/L HbA1C:6.2% Hyc : 16.8umol/L,病例介绍,辅助检查:,病例介绍,ECG(静息):,病例介绍,ECG(发作):,病例介绍,UCG:,病例介绍,初步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NYHA I级 2、高血压3级,CAG,病例介绍,

2、诊断: 心脏X综合征(微血管性心绞痛)? 冠状动脉痉挛?,微血管性心绞痛,心脏中心 彭文近,概述,1967年,Lidoff首先报道15名女性患者,有典型劳累型心绞痛症状且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1973年,Kemp将这种症状称为“X综合征” 1987年Canoon、Epstein认为: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导致心肌缺血有关,称为“微血管性心绞痛”,定义,微血管性心绞痛(icrovascular angina,MVA)定义:,客观检查提示缺血证据 (ECG、TET、UCG、ECT等),1,3,2,4,排除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 、左室肥厚以及瓣膜性心脏病所致,流行病学,占心绞痛总数

3、的10%-15% 女性多见,尤其绝经期女性更多见(66%) 临床上胸痛症状但CAG正常患者占所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的1030,发病机制,冠状动脉循环,冠状大动脉:位于心外膜,血管直径500um5mm,CAG可见,PCI可处理。,小动脉100-500um,心肌间微动脉100um,毛细血管(8um),微静脉500um,冠状动脉微循环,发病机制,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不全(microvascular coronary dysfunction,MCD),发病机制,(1)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皮功能障碍: 内皮细胞收缩和舒张因子调节冠脉的血流量心肌供氧 NO 、ET-1、ATII 微血管的收缩心肌供血不足 吸烟

4、、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等均可引起内皮功能障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水平、脂联素水平降低参与,发病机制,(2)炎症 炎症反应损害内皮细胞微循环障碍 hs-CRP、IL-1、血管粘附分子、TNF-等 HP感染:在MVA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高频表达 胃肠外慢性炎症炎症因子表达,发病机制,(3)雌激素不足: 除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外,还有抗炎、抗氧化、增加血管壁弹性、抑制细胞增殖的特征,是女性重要的保护因子 文献报道对X综合征的绝经后女性皮下注射-雌二醇可减少患者的胸痛发作频率,发病机制,(4)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交感神经、迷走神经 微循环收缩状态 有研究发现75的X综合征

5、患者心脏间位腆代苄胍(MIBG)摄取不足,可能是由于心脏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对MIBG的摄取形成竞争性拮抗作用。,诊断,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 CAG(-) 客观检查提示心肌缺血 评价微循环缺血的方法: 1、ECG:静息或发作时ST-T改变; 2、TET:阳性; 3、UCG:提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4、ECT:可逆性的心肌灌注缺损 5、心肌声学造影:节段性心肌灌注减低,ECT,心肌声学造影,有创微循环功能检查,Evaluating the Microcirculation in the Cathlab,IMR: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 (微

6、循环阻力指数),有创微循环功能检查,FFR(Fractional Flow Reserve):血流储备分数,FFR=,存在狭窄病变时血管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正常状态下时血管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正常值=1 0.75 心肌缺血,有创微循环功能检查,CFR(Coronary Flow Reserve):冠脉血流储备,正常值 2.2-3.0 1.8 心肌缺血,有创微循环功能检查,IMR(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 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计算,IMR = Pd x Tmn = 89 x 0.37 = 32.9,IMR实验,破坏微循环后IMR的改变,C

7、irculation 2013;107:3129-3132,IMR实验,与CAS鉴别 (Coronary artery spasm),CAS负荷ECT:反向再分布,治疗,(一)抗心绞痛药物: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受体阻滞剂: 一线药物,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治疗,2、硝酸酯类药物:扩张500um以下微小动脉扩张作用有限, 仅对4050MVA患者有效,治疗,3、钙拮抗剂:与抗心外膜血管痉挛效果不同 对微循环心绞痛不如阻滞剂,治疗,4、尼克地尔:,尼克地尔扩张微小动脉作用,治疗,4、曲美他嗪:心肌能量代谢药物 部分抑制耗氧多的游离脂肪酸氧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利用有限的氧产生更多ATP; 减少缺血

8、再灌注时细胞内离子改变,优化线粒体能量代谢、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缓解心肌缺血和心绞痛,治疗,治疗,(二)改善内皮功能药物: 1、阿司匹林:对抗过氧化物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2、他汀类药:抑制炎症反应对内皮功能的损伤,从而改善冠脉 血流储备,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3、RAS抑制剂:可以降低血压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预后,一般预后良好 据报道:7年存活率为96% 长期生存率很高,明显高于冠脉狭窄的病人,与同龄正常人群的存活率无差别 影响生活质量和情绪 长期服药,增加经济负担,总结,冠脉微血管病变临床中常见,占重要地位,关注度不够 冠脉微循环不可见,检查手段间接判断 病理生理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治疗以对症为主,缺乏病因治疗 大规模的临床实践,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