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谷云龙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68379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9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总论、谷云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中药学总论、谷云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中药学总论、谷云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中药学总论、谷云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中药学总论、谷云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总论、谷云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总论、谷云龙课件(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学(总论),脾胃科 谷云龙,绪 言,中药的概念,中药是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炮制、性能、功效以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一章,先秦时期,魏晋南北朝,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当代,民国时期,清代,宋代,明代,金元时期,一、先秦时期,1.药食同源,一、先秦时期,一、先秦时期,2.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一日而遇七十毒,二、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 成书年代:约公元200年(东汉末年) 载药情况:365种 分类情况:三品分类法 成就:现存最早的药

2、学专著,系统总结了汉以前药学成就,是历代本草的奠基石,对后世本草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三、魏晋南北朝时期,1.本草经集注 成书年代:公元480498年(梁代) 作者:陶弘景 载药情况:730种 分类情况:双分类法(按自然属性分类并结合三品分类),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炮炙论:为南朝雷敩所著,其主要内容是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本书为我国第一部有关炮制学方面的专著,它标志着本草新分支学科的产生。,四、隋唐时期,新修本草 成书年代:公元657659年(唐代) 作者:李勣、苏敬等主持编写 载药情况: 844种(新增114种药物),五、宋 代,证类本草 成书年代:公元1082年 作者:唐

3、慎微 载药情况:该书以嘉祐、图经为基础,并广泛收录其他文献中的药学资料,收药1558种,药后附列单方3000余首,首开方药相互印证的先例。,六、金元时期,特点:一是发展了升降浮沉和归经理论,并使之系统化;二是大兴探讨药物奏效原理之风,以药物形、色、气、味为主,利用气化、运气和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一套法象药理模式。,七、明 代,本草纲目 成书年代:公元15521578年 作者:李时珍 载药情况:1892种,附方11096首,附图1160幅。 内容:全书52卷,16纲,62目。,成就:,1.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的药物学 2.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某些错误 3.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4.纠正

4、了一些反科学的见解 5.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 6.辑录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八、清 代,本草纲目拾遗 成书年代:公元1765年 作者:赵学敏 载药情况:921种,在纲目基础上新增716种。 成就:对纲目中修正错误及补充不足。,九、民国时期,陈存仁主编的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是我国第一部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载药4300余种。,十、当代的本草学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载药5767种)和中华本草(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1999年出版,载药8980味)等。,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一、 产地,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天然

5、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道地药材,即某一地区所产的某种药材,产量高、质量好、疗效佳,素有盛名。,二、采集,药材的采收,应该在有效成分含量最多的时候进行。通常以入药部分的成熟程度作为依据,每种植物药材都有一定的采收时节。,二、采集,1.根、根茎:通常在秋末至春初时采收。 2.树皮、根皮:通常在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植物体内浆液充足时采收。,二、采集,3.叶、全草:通常在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花将开放或盛开而果实尚未成熟时采收。 4.花:一般在花刚开放时采收。 5.果实、种子:通常都在成熟时采收。,第三章,中药的炮制,概 念,炮制,是将采集来的中药材,根据临床需要和制剂的要求,

6、采用一定方法进行加工的过程。在古代又称“炮炙”、 “修治” 、“修事” 等。,炮制的目的,1.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减低药物峻烈之性,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炮制的目的,4.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5.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制剂、贮藏和煎出有效成分。 6.矫味,矫臭,以便于服用。 7.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材清洁纯净。,炮制方法,修治 水制 火制 水火共制 其他制法,第四章,中药的性能,药物治疗疾病的机理,疾病 阴阳失调 偏盛偏衰,健康 阴平阳秘,药物偏性,中药性能,概 念,中药的性能:简称药性,是药物

7、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功能的统称。是用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的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第一节,四 气,概 念,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确立依据,机体发生反应 药物作用(治疗病证),m,温热,机体发生反应,m,寒凉,机体发生反应,m,温热,治疗作用,m,寒凉,治疗作用,作用及适应证,1.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适用于阳热证。 2.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适用于阴寒证。,第二节,五 味,概 念,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 种基本药

8、味及附属于酸甘的涩味和淡味,合称为五味。,确立依据,1.经健康人的味觉器官感受而得 2.经临证实践而得(治疗病证),作用及适应证,辛,发散,表证,气滞,血瘀,作用及适应证,甘,补益,虚证,脾胃不和,药性不和,脘腹四肢拘挛疼痛,药性峻猛,药物毒性药食中毒,作用及适应证,淡,渗,水肿、小便不利,利,渗湿利水,作用及适应证,酸,收,滑脱不禁,涩,涩,收敛固涩,津伤口渴,作用及适应证,坚阴,阴虚火旺,热结便秘,咳喘呕呃,实火上炎,苦,燥湿,湿证,作用及适应证,咸,软坚散结,瘰疬、痰核 瘿瘤、癥瘕,便秘,泻下,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 属阴。,第三节,升降浮沉,概 念,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于人

9、体的不同趋向,是与疾病表现的趋向相对而言的。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 浮是发散上行,沉是泻利下行,浮,沉,升,降,作用及适应证,1.升浮药:一般具有解表、升阳祛风、散寒、涌吐、开窍、透疹、温阳、益气等功效。 2.沉降药:具有清热、泻下、利水渗湿、 消导积滞、重镇安神、潜阳息风、降逆止呕、止咳平喘及收敛固涩等功效。,第四节,归 经,概 念,“归”是指药物作用部位的归宿;“经是指脏腑经络。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作用。,理论基础,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意 义,1.完善和发展了药性理论,突出了药物作用特点。 (1)同类功能相似的药物由于归经的不同,分别具有不同的治疗作

10、用。 (2)即使同归一经,由于气味的不同,作用亦不同。 2.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意 义,3.指导中药的炮制加工。 4.便于学习和掌握中药的性能。 5.以归经为线索,可以探索和发现某些药物的潜在功能。,第五节,毒 性,含 义,1.“毒药”即是药物的总称。 2.“毒”是指药物的偏性。 3.“毒”是指药物作用的强弱。 4.“毒”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药物,偏性,毒副作用,毒性,古今不同认识,中毒原因,1.服用过量或长期服用。 2.炮制不当。 3.制剂服法不当。 4.配伍不当。,中毒原因,5.误服伪品。 6.药不对证。 7.体质因素。,临床应用,1.控制剂量:药物中毒的产生,每与用量过大有关。 2.遵

11、守炮制:大多数毒药,通过炮制,可以减低毒性。 3.注意用法:不同的毒药,用法不尽相同。,第五章,中药的配伍,概 念,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的将两味或两味以上药物配合使用。 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称为药物的七情。,七情内容,1.单行:“单方不用辅”,单味药即可发挥预期效果,不需要其他药物辅助。适用于病情轻浅或病机单纯者。,七情内容,2.相须:“同类不相离”,性味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的疗效。,七情内容,3.相使:“我之佐使也”,即在性味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从而提高主药的疗效。,七情内容

12、,4.相畏:“受彼之制也”,即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七情内容,5.相杀:“制彼之毒也”,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七情内容,6.相恶:“夺我之能也”,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够破坏另一药物的疗效。,七情内容,7.相反:“两不相合也”,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指导意义,有毒药配伍,第六章,用药禁忌,内 容,配伍禁忌 妊娠禁忌 饮食禁忌 证候禁忌,(一)配伍禁忌,1.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一)配伍禁忌,2.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

13、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二)妊娠用药禁忌,1.禁用:大多是毒性较强,药性猛烈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物。 2.慎用: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药物,以及辛热滑利之品等。,(三)服药饮食禁忌,俗称忌口,如常山忌葱,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人参忌茶、萝卜,蜜反生葱等。,(四)证候禁忌,由病证性质要求避免使用的药物,称为病证用药禁忌。如热证不宜用温热药,寒证不宜用寒凉药,虚证不宜用攻邪药,实证不宜用滋补药,燥证不宜用性燥伤阴耗液药,湿盛不宜用滋腻助湿药等。,第七章,中药用药剂量与用法,第

14、一节,中药的用药剂量,概 念,剂量,又称用量,主要是指一味药的干燥饮片在汤剂中的成人一日量。 有时是指方剂中每味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亦称相对剂量。,确立依据,质量 质地 药性(性、味) 毒性,确立依据,剂型、配伍及用药目的 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病程、病 势轻重以及职业、生活习惯等 季节、气候、居处环境等自然环境,用量变化对功用的影响,中药用量的大小不仅可以使得功效增强或减弱,甚至可以改变其原有的功效。,第二节,中药的用法,汤剂煎煮方法,普通煎煮方法 特殊煎煮方法,(一)普通煎煮方法,器具 煎药用水 用水量 煎前浸泡 煎煮火候及时间 榨渣取汁 煎煮次数,(二)特殊煎煮方法,先煎 后下 包煎 另煎 烊化 冲服 泡服,(二)特殊煎煮方法,先煎,矿物药 介壳类,其它类,(二)特殊煎煮方法,后下,其它类,易挥发类 易破坏类,(二)特殊煎煮方法,包煎,其它类,粉末绒毛 粘性强类,粉末绒毛 粘性强类,(二)特殊煎煮方法,另煎,其它类,贵重药材,(二)特殊煎煮方法,冲服,其它类,汁类、结晶类,(二)特殊煎煮方法,烊化,其它类,胶类药物,(二)特殊煎煮方法,泡服,挥发类,汤剂服药方法,一、服药时间 二、服药次数 三、服药冷热,终于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