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第1部分导论b汇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68368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182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1部分导论b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1部分导论b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1部分导论b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1部分导论b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1部分导论b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1部分导论b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宏观经济学第1部分导论b汇总(1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中级宏观经济学,第1部分 导言 第2部分 总需求模型 第3部分 传统的总供给模型古典模型与传统凯恩斯模型 第4部分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模型新古典主义模型与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第5部分 动态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6部分 经济增长理论,第1部分 导 言,1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理论体系 2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2.1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 2.2衡量生活费用-价格水平 2.3衡量失业-失业率 第3章宏观经济的微观结构,1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1 研究对象 1.2 理论体系,1.1 研究对象,1.主要研究问题 2.宏观经济学

2、与微观经济学比较 3.宏观经济学的定义,1.主要研究问题,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生产能力(水平及其增长)和利用能力。 (1)生活水平-GDP水平及其增长的决定 (2)生活费用-物价水平及通货膨胀率的决定 (3)经济波动的原因,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比较,生产可能性边界,3.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采用总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借助于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源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国民收入水平如何得以决定。,1.2 理论体系,1.主要宏观经济变量 2.宏观经济的运行框架 3.宏观经济学模型 4.宏观经济中的变量与均衡,1.

3、主要宏观经济变量,1.总收入或总产出经济增长率 2.失业率 3.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 4.利率 5.汇率,2.宏观经济的运行框架,四个市场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代表资产市场) 外汇市场 劳动市场 四个部门 居民户 厂商 政府 外国,3.宏观经济学模型,(1)经济增长模型 (2)经济波动模型,(1)经济增长模型,在增长理论中,主要研究要素投入的积累与技术的改进如何扩大了整体的生产能力并导致生活水准的提高。 假定全部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利用的,忽略经济波动(繁荣和衰退)-充分就业假定 美国经济中的人均实际GDP,美国经济中的人均实际GDP,(2)经济波动模型,凯恩斯学派价格粘性 新古典主义 货币周期:意

4、料外的货币存量变化 真实周期:真实的供给冲击,4.宏观经济中的变量与均衡,变量(Variables):存量(Stock)与流量(Flow) (1)存量:指某一时点所测度的量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 (2)流量:指某一时期所测度的量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 (3)比率变量(Rate):流量之间、存量之间、存量与流量之间的比率。,存量与流量示意图,4.宏观经济中的变量与均衡,均衡(Equilibrium):宏观经济变量处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 (1)完全均衡(静态均衡):所有的存量和流量都处于相对稳定时的一种均衡状态; (2)流量均衡:流量处于稳定状态,但存量通常发生变化的一种均衡状态;,4.宏观经

5、济中的变量与均衡,(3)移动均衡(Moving):存量与流量按同一比例增加,使这一比例保持不变的一种均衡状态。,2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GNP/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产出反映一国总体的福利状况 CPI衡量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衡量经济中资源的利用程度,2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2.1 衡量生活水平:GDP 2.2 衡量生活费用:CPI 2.3 衡量失业:失业率 2.4 汇率和利率,2.1 衡量生活水平: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与MPS 术语:SNA与MPS (1)SNA-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国民会计体系/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6、国民生产总值 (2)MPS-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社会总产值,2.1 衡量生活水平:GDP,生产的概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综合性生产:凡能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活动都叫生产; (2)限制性生产:只有从事物质生产的活动,才叫生产(MPS); (3)市场性生产:只有能够通过市场交换来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活动,才叫生产(SNA)。,2.1 衡量生活水平:GDP,1.GDP的含义 2.GDP的衡量方法 3.GDP作为衡量生活水平指标的缺陷 4.国民经济的循环流转,1.GDP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Gr

7、oss Domestic Product 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1.GDP的含义,GNP概念的六个要点: (1)空间居民/国民 (2)时间1年,是流量 (3)生产不包括非生产性交易和转移支付 (4)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产品 (5)市场价值不包括家务劳动等 (6)总值总和,包括折旧,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规则,只核算新生产的产品:旧货交易和金融交易不核算; 只核算最终产品:为避免重复计算,不核算中间产品,为此,还可采用增值法; 市场价值:可以核算计量单位不同的产品,但家务劳动等非市场活动不被核算; 存货(Inventory)

8、的处理:作为企业的支出-存货投资处理,增加GNP,确保能反映现期生产,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规则,无市场价值物品的估算: (1)参照市场上类似物品的市场价值:如自己拥有的房屋; (2)按照成本估算其价值:如政府公务人员提供的服务价值,按其工资核算; (3)为简单起见,除房屋外,其他耐用消费品不估算其“服务”价值。,增值法,最终产品(Final Goods):指厂商在市场上出售给最终使用者供其使用的产品,它是相对于供厂商作为生产性投入的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而言的。 价值增值(Value-added)法:可以避免重复计算。,增值法,价值增值=3+5+7=15=销售价格 重复

9、计算=3+8+15=26-15=11,2.GDP的衡量方法,收入-支出的循环流程 支出法 收入法 部门法(生产法),收入-支出的循环流程,收入、支出与生产(产品)的关系 (1)生产=收入:各个生产阶段的价值增值代表了不同要素的贡献; (2)生产=支出:各个生产阶段的价值增值由不同经济部门的支出购买实现。 核算方法有三种:支出法、收入法和增值法(生产法或部门法),收入-支出的循环流程图,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居民户,厂商,产品需求,产品供给,要素供给,要素需求,消费支出,销售收入,要素收入,要素成本,三种方法的联系,买 卖 收入法 要素所有者的报酬 支出 收入 各个生产阶段的增加值 生产法 总收入

10、总产出总支出,支出法,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用四个部门的支出来核算。 1.消费支出(C)-Consumption居民户 (1)耐用消费品(Durable)-不包括居民住宅支出 (2)非耐用消费品 (3)劳务支出(Services),支出法,2.(私人)投资(I)-Investment厂商 (1)固定资产投资(Fix Assets)-包括居民住宅支出 (2)存货投资(Inventory)-指存货变动(=年末存货-年初存货),支出法,注:总投资(Gross)=净投资(Net)+折旧(Depreciation)/重置投资(Replace) 净投资=年末资本存量-年初资本

11、存量 GrossInclude Depreciation NetNot Include Depreciation,支出法,3.政府购买(G)-Government Purchase政府但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 4.净出口(NX)-Net Export外国 净出口=出口(X)-进口(M),支出法,令 Cd本国对国内物品与劳务的消费 Id本国对国内物品与劳务的投资 Gd本国政府购买的国内物品与劳务 X国内物品与劳务的出口 Y=GDP=Cd+Id+Gd+X,支出法,Cf本国对国外物品与劳务的消费 If本国对国外物品与劳务的投资 Gf本国政府购买的国外物品与劳务 M国外

12、物品与劳务的进口 M=Cf+If+Gf,支出法,C=Cd+Cf Cd=C-Cf I=Id+If Id=I-If G=Gd+Gf Gd=G-Gf Y=(C-Cf)+(I-If)+(G-Gf)+X =C+I+G+X-M =C+I+G+NX,支出法,支出法公式:YGDPC+I+G+NX 或 YGDPC+I+G+(X-M),支出法,因为很多要素收入是厂商预先支付的,而存货投资没有经过市场交换,其估算或按历史成本或按现行市价,这样就能保证下列恒等式成立。 市场购买支出值+存货投资要素收入总和,收入法,收入法(Income Received Approach):核算计入最终产品市场价格的各种要素收入和其它

13、项目的总和。 劳动(L)-工资(w)-Wages 资本(K)-利息(i)-Interest 土地(Ld)-租金(rt)-Rents 企业家才能(E)-利润( )-Profits,收入法,企业间接税与转移支付、折旧不是生产要素收入,但计入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中,也应计入GNP中。,收入法,包括以下各项: (1)工资与薪金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3)个人租金收入 (4)公司利润 (5)利息净额 (6)企业间接税(IT)与转移支付(Tr) (7)折旧,收入法,收入法公式:YGNPC+S+(T-Tr) 收入法公式:YGNP+,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G

14、ross National Product: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地理国界/区界 GNP国籍居民 GDP=GNP+本国居住的外国籍居民收入 -外国居住的本国籍居民收入,总收入的五个相互关联的衡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 国民生产净值(NNP)-Net National Product (狭义)国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 个人收入(PI)-Personal Income 可支配的个人收入(DPI)-Disposable Personal In

15、come,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净值(N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净总和,即新增价值,不包括折旧(D)。 NNP=GNP-D GNP=NNP+D,(狭义)国民收入(NI),(狭义)国民收入(NI):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服务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从NNP中减去间接税(ITIndirect Tax)和企业转移支付(Trf),再加上对政府企业的补助金(Sgf)就等于NI。 IT和Trf计入产品价格,但不是生产要素收入;Sgf不计入产品价格,但属于生产要素收入。 NI=NNP-IT- Trf+ Sgf GNP=NI+IT+ Trf - Sgf +D,个人收入(PI),个人收入(PI):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 减:公司利润税 社会保险金 未分配公司利润 加:政府及企业的转移支付 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息净额 企业对消费者支付的利息,可支配的个人收入(DPI),可支配的个人收入(DPI):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全部收入。 DPI=PI-PIT(individual personal income tax/个人所得税) DP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