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第4章生产决策分析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67326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经济学》第4章生产决策分析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管理经济学》第4章生产决策分析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管理经济学》第4章生产决策分析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管理经济学》第4章生产决策分析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管理经济学》第4章生产决策分析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经济学》第4章生产决策分析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经济学》第4章生产决策分析解析(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经济学 Managerial Economics,第4章生产决策分析,企业生产决策,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需求分析 如何生产 怎样组织生产才能是生产效率最高; 如何确定生产多少产量,和使用多少资源(资本和劳动),以便最有效地生产这些产量。,家具厂生产家具是人工做还是工业化制作?家具厂生产民用家具可以用两种方法,既可以多雇工人进行生产,也可以用工业化制作方式进行。家具厂厂长要选择用什么方法进行生产取决于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高低。如果劳动力很便宜,而设备很贵,厂长会选择多雇工人少用资本。 随着数码相机的平民化,一些生产产商想进入该行业,那么在建新厂时,要购买多少机器设备,要雇佣多少工人呢?而原来的数

2、码照相机生产厂商,为了提高产量,他是要雇佣更多的工人呢?还是另外投资建厂?,现在全国各省市兴起汽车投资热,是在原有汽车厂增加规模,生产多种型号的汽车呢?还是投资另建厂?不同型号的汽车在不同的厂生产? 是不是所有企业增加投资,增加劳动力投入,增加原材料投入都会使产量增加? 是不是所有企业增加规模,都会使收益增加? 这些问题都将在我们的生产决策分析理论中得到解答。本章节将主要应用微观经济学生产理论来分析企业决策中面临的生产决策方面的问题。,什么是生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 第一类是创造能够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生产活动,即商品的生产。 第二类是能够满足人们非物质

3、性需要的生产活动,即服务的生产。,生产,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在生产中要投入各种生产要素以生产出产品,所以生产就是把投入(input)转化为产出(output)的过程。 投入即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的种类 劳动(labour) 土地(land):农业社会的核心要素 资本(capital):工业社会的核心要素 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生产的三要素,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劳动不是指劳动者本身,而是指劳动者提供的服务。劳动的价格是工资。 土地。西方经济学所讲的土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土地,还包括河山、森林、能源、矿藏

4、、原料等一切自然资源。土地的价格是地租。 资本。指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如机器、厂房、工具、仓库等,并不专指货币。资本的价格是利息。 后来,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又增加了一种企业家才能。,生产,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在生产中要投入各种生产要素以生产出产品,所以生产就是把投入(input)转化为产出(output)的过程。 生产是指把投入物(如原料、设备、劳动力等)转变为产出(产出或劳务)的过程。,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反映在生产过程中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各种投入要素组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其数学表达式为: Q表示最大产量,假设生产过程中不存在资源浪费 技术的改进会使产量

5、增加(杂交水稻) 不同的生产函数代表不同的技术水平。,9,生产函数,生产决策分析就是通过对生产函数的分析,寻找最优的投入产出关系,以确定最优的投入要素的数量组合,使生产的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 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的; 长期生产函数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10,第2节 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 假定其他投入要素量不变,只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是可变的(劳动力),研究这种投入要素的最优使用量,就是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问题。 短期生产函数:Q=f(L),11,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12,总产量TP(total product) :

6、投入一定量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TP=Q=f(L),平均产量AP(average product ) :平均每单位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如劳动力L) AP = Q/L,边际产量MP(marginal product) :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如劳动力L) MP = Q/ L,表4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0 13 30 60 104 134 156 168 176 180 180 176,13 17 30 44 30 22 12 8 4 0 -4,13 15 20 26 26.8 26 24 22 20 18 16,13,图41,14,边际产量

7、= =总产量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 边际产量为正值,总产量曲线呈上升趋势 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曲线呈下降趋势 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 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曲线以递增的趋势上升 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曲线以递减的趋势上升 边际产量最大值对应总产量曲线中斜率最大的一点。,15,对总产量曲线的解释,总产量曲线先递增的速度上升,然后递减的速度上升,达到最大值后,总产量曲线开始下降。 投入要素之间的比例是低效率的固定要素(资本)太多了。当劳动的投入量从0开始增加时,产量的增加要比劳动的增加快,即随着劳动和资本投入要素之间的比例得到改善,劳动的边际产量呈增加趋势。 当劳动的投入量达到一定程度,边际产

8、量呈减少趋势。此时,增加的劳动仍能导致总产量的增加,但增加的量越来越小。当劳动的投入量达到一定量时,总产量达到最大。超过该量,劳动的数量变得过多,总产量下降。,平均产量= =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之间连接线的斜率。 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平均产量最大 边际产量=平均产量,总产量曲线的点与原点的连线以及过该点的切向重合。,17,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因: 可变要素

9、与不变要素,在数量上,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开始:可变要素小于最佳配合比例。随着投入量渐增,越来越接近最佳配合比例,边际产量呈递增趋势。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投入,边际产量呈递减趋势。,1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第一,技术水平不变; 第二,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可变技术系数); 第三,并非一增加要素投入就会出现递减,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 第四,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相同。先投入和后投入的没有区别,只是量的变化。,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案例,农业生产:如果仅靠持续地增加化肥、农药、灌溉等投入来增产,必然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现象。 工业生产:在机器设备、厂房固定的情况下,如果

10、持续的增加劳动力的投入,也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现象。,【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在1958年大跃进中,不少地方盲目推行水稻密植,结果引起减产。(精耕细作、广种薄收)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多力量大”,案例:人口增长与粮食危机,马尔萨斯依据劳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曾预言由于全球人口膨胀,在有限的耕地上,靠增加劳动力的投入,必定会出现粮食产量的减少,从而发生全球性的饥荒。 1994年美国民间研究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布朗出版了谁来养活中国一书,指出未来中国的粮食供求会陷入严重违纪,并将从国际粮食市场进口大量粮食,从而引起国际粮食市场的混乱。 然而世界没有像马尔萨斯预测的那样发展。从1994年

11、-2003年,中国也没有像布朗说的那样出现粮食危机,相反,我国人口虽然在增加,但人均粮食产量并没有减少。,案例:人口增长与粮食危机,中国人均粮食生产量的变化(单位:亿公斤)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未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改进。 我国的单位面积小麦产量、水稻产量和玉米产量都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三、生产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AP(平均产量)上升,达到最大。 第二阶段: AP (平均产量)下降,MP(边际产量)为零。 第三阶段: MP (边际产量)为负。,23,第一个阶段不合理,因为固定要素投入过多,其固定要素的边际产量为负值。(“管量”阶

12、段) 第三个阶段不合理,因为可变要素投入过多,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为负值。(“管条件”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合理的,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的边际产量均为正值。(“管理”阶段),24,四、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投入量的确定,假定企业的其他投入要素(厂房、机器设备)的投入量是固定的,只有一种投入要素(劳动力)的投入量是可变的,那么到底投入多少劳动力才是最优的?这就要比较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支出。 边际产量收入:可变投入要素增加1个单位,能使销售收入增加最多少。,25,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投入量的确定,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支出:指在可变投入要素一定投入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

13、量会使企业的总成本增加多少。 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投入量的条件: 边际产量收入=边际支出,26,以民营快递公司为例。假定快递国内公司平均每件业务的价格为10元,劳动力价格为150/天。,例41,假定某印染厂进行来料加工,其产量随工人人数的变化而变化。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方程表示: 这里, 为每天的产量; 为每天雇用的工人人数。又假定成品布不论生产多少,都能按每米20元的价格出售,工人每天的工资均为40元,而且工人是该厂唯一的可变投入要素(其他要素投入量的变化略而不计)。问该厂为谋求利润最大,每天应雇用多少工人?,28,解:因成品布不论生产多少,都可按每米20元的价格出售,所以边际收入(MR

14、)为20元。 成品布的边际产量为: 即该厂为实现利润最大,应雇用工人16名。,29,例42,在上面印刷车间的例子中,假定印刷品的价格为每单位15元,工人的日工资率为120元。 (1)假定工人是该车间唯一的可变投入要素,该车间应雇用多少工人? (2)假定伴随工人人数的增加,也带来用料(纸张)的增加,假定每单位印刷品的用料支出为5.0元。该车间应雇用多少工人? 解:(1)假定工人是唯一的可变投入要素。,30,根据表42,当 元时,工人人数为8人,所以应雇用8人。 (2)假定随着工人人数的增加,也会相应增加原材料支出,则有关数据可计算如下:,表42,31,120,根据表43,当工人人数为7时, =1

15、80。所以,最优工人人数应定为7人。,表43,32,案例4-1企业资产重组和生产三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1992年之前主要是政府向企业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市场调节范围,尚未涉及改革企业制度的问题。这时国企计划经济的人事分配制度遗留下来的企业人员“臃肿”现象十分突出,设备老化,人浮于事,劳动效率十分低下,非常类似于生产函数的第三个阶段。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到2000年底,全国520家国有重点企业中有430家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其中282家企业整体或部分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大量国

16、企剥离非优质资产,成功上市,一些大型企业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资产重组后,还在国际市场成功上市。,案例4-2 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为例,1999年进行内部重组、改制上市后的中油股份,吸收了原集团60%的优质资产,人员仅为原集团公司总职工的30%,“减肥”106万人,占原集团公司总人数的70%,使中油股份的设备和劳动的投入处于较佳的生产阶段,劳动效率和资本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减员增效”道理也是如此。,第3节 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 生产产品需要有多种投入要素。在实际生活中,在多种投入要素之间往往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如,一个织布厂,需要织布设备和工人,可以采用先进、现代设备和少量劳动力(现代企业);也可以采用便宜设备和较多的劳动力(作坊)。此时生产决策的目标就是选择最优的要素投入量组合。,35,对于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长期中,所有的要素都是可变的。 通常以两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