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第2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 西南民族大学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332083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第2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 西南民族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精品]第2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 西南民族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精品]第2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 西南民族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精品]第2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 西南民族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精品]第2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 西南民族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第2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 西南民族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第2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 西南民族大学(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本章学习要点与要求 本章介绍从重商主义外贸学说以后的西方主要国际贸易学说,从自由贸易体系到保护贸易体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将贸易理论与贸易政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弄懂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并能结合上述理论的学习去分析、认识当代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国际贸易理论 对贸易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基础),如何进行(贸易模式),对生产、消费、福利的影响(贸易结果)等许多问题做出理论解释。 从经济学说史看,国际贸易理论可追溯到15世纪初主张严格贸易保护的“重商主义”学说,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成本学说和比

2、较成本学说应运而生,从此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一直相伴而行,逐渐成为观点对立的两大理论体系,并不断产生各自新的学说。,第一节 自由贸易理论,一、绝对成本论(P13) 1、绝对成本论的产生 英国产业革命过程中,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成为产业革命的障碍,亚当.斯密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抨击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生于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到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在此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但他不朽名声主要在于他在1776年发表的伟大著作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该

3、书的成功使他在余生中享受着荣誉和爱戴。于1790年去世,一生未娶,没有子女,2、绝对成本论的含义 斯密认为交换出自人类的天性,这种交换的倾向形成了分工。“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家内生产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在家里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他批评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政策,认为那样会限制各国按照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的商品,通过分工获得最大的利益。认为,只有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各国才能充分享受到地域分工的利益。 案例:1996年的情人节,恰好与关键的新罕布仕尔州初选日期2月20日相隔不到一周,这一天,共和国总统侯选人帕特里克。布坎南在花圃停留,为

4、他的妻子购买一打玫瑰。他趁此机会做了一次演讲,谴责美国日益增长的鲜花进口将美国鲜花种植者挤出了该行业。确实,美国冬季玫瑰有一部分是由南美进口的,且所占饿市场份额日见上升。但这是一件坏事吗? 请用这个冬季玫瑰的案例解释进行国际贸易可获得的利益,经济学家运用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来描述这种产品之间的替换 美国为情人节种植1000万枝玫瑰 用这些资源来生产计算机,可以生产10万台 南美种植1000万枝玫瑰相当于3万台计算机,3、绝对成本理论的局限性 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的一小部分交易。 存在天然的缺陷,即”绝对“,它只能说明生产成本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分工和国际贸易才能获得利益,不具有普遍意义。 根

5、据这一理论,很多发展中国家不能参加国际交换,如果参加也是只买不卖,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因而理论和实际不相符合 对此,大卫。李嘉图进行了补充,在该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本理论”,成为国际贸易的奠基理论,直到今天仍是WTO的理论基础。,二、比较成本论(P15) 1、比较成本论的产生 比较成本论是在英国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815年英国政府颁布的了谷物法,粮价上涨,地租猛涨严重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论证废止谷物法,实行谷物自由贸易的优越性,于是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1772-1823)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生于伦敦一个

6、犹太家庭,14岁开始经商,在伦敦交易所从事投机活动,26岁时已成为英国金融界的富有人物,此后,他开始进行科学研究。不久,对政治经济学发生浓厚兴趣,钻研了国富论。18101820年,是李嘉图最富有成就的时期,黄金的高价等许多重要著作的出版使其成为一名有权威的货币理论家。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此书成为他最重要的著作,2、比较成本论的含义 按成本比较进行国际分工,“如果两人都能制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些,不过制帽只强1/5,而制鞋时则强1/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岂不是对双方都有利吗?”(李嘉图) 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同时也是最好的护士

7、,他能同时兼任吗?,英葡两国分工前,从上图看,按照斯密的理论,两国不会发生贸易,但经过李嘉图的分析,两国能进行对双方都有利的贸易,经过成本比较,葡英间呢绒和酒的成本比率分别为: 90/1000.9 80/1020.67 可见,葡萄牙酒的成本最低,优势最大,所以应该分工生产酒,英国则生产呢绒。“两优取重,两劣择轻”的分工和贸易原则。,3、比较成本论的评价 从整体上看,比较成本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称他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比较成本理论表明,无论一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因此经

8、济落后的国家不应该惧怕对外开放 比较成本理论是完美的吗? 1)、该理论虽然以劳动价值为基础,但是就整体而言,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这是他未能正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结果。为什么葡萄牙用80劳动日生产的葡萄酒同英国100劳动日生产的毛呢能够进行交换,为什么这种交换还能互利以及交换的利益来自何处?,2)比较成本理论赖以成立 的假设过于苛刻,不符合经济现实,这就大大削弱了该理论的适用性,现实世界不存在完全竞争市场;劳动生产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3)与现实的实际不符合,按照这一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越可能发生贸易,目前国际贸易最应该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现实状况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是国

9、际贸易的主体。 4)比较成本理论只是说明了两国进行交换的可能性,但是对于具体的交换比率则没有涉及。这一问题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约翰穆勒进行了回答,三 相互需求理论,相互需求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18061873)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在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回答了国际间商品交换的比例如何确定的问题。认为商品的国内交换比例是国际交换比例的基础,而国际交换比例最终由两国相互对商品的需求关系来决定。 约翰穆勒是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因其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研究经济学,脱离了劳动价值观,因而被人们称为庸俗经济学家,资源禀赋理论也叫赫克歇尔-俄林模式(

10、H-O模式),他得名于两个瑞典经 济学家而且是师徒关系,俄林的代表作是城际和国际贸易(1933), 他于197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比较成本优势的根源是资源禀赋(不是劳动生产率) H-O模式与比较成本理论的假设有何区别 1)李嘉图认为商品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而H-O模式则假设商品单靠一种要素是无法生产的,其他要素如资本也是必不可少的。 2)与李嘉图认为的在国际商品交换中等量劳动交换原则是不能成立的不同,H-O模式含着国内、国际贸易都是区域间的商品交换,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3)H-O模式假设两国使用相同的技术,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与比较成本理论强调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原因根本不同。

11、,四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学说,要素禀赋学说的主要结论是: 1、每个区域或国家利用他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它的相对稀少的生产诸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3、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即使部分地)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生产要素在各国中的重要作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主要利益是使各国能更有效的利用各种生产要素。,案例,例如P 80目前中美两国迅速发展的双边贸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和

1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互补性一直十分明显,思考,要素价格均等化能够实现吗?请说明能或不能的理由?,五列昂惕夫之谜与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列昂惕夫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3年因起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经济学的杰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按照HO定理,一个国家应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美国作为一个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研究了美国进出口的历年数据后,发现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节结论在理论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成为一个难解的谜,被称为“

13、列昂惕夫之谜”。 代表性的解释包括劳动熟练说、人力资本说、技术差距说、产品周期说、需求偏好相似说、产业内贸易说等,第二节 保护贸易理论,一、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学说 1、起源 1)、15世纪到17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西方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 2)、重商主义分为早晚两期: 早期: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威廉.斯塔福(W.Staffor,15541612) 晚期:贸易差额论重商主义,托马斯.孟(T.Mun,15711641),主要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得财富“重商主义福音书”(马克思),1)、把货币与财富混为一谈,认为一国拥有的黄金和白银越多,就越富有。

14、 2)、只有通过对外贸易才能将产品变为货币,只有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才是利润的源泉和财富的源泉;只有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量,增加国家的财富。国内商品生产应当服从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应尽量鼓励工场手工业和出口贸易的发展。 3)、货币差额论将货币和商品绝对对立,设法把侥幸得到的货币保存在国内并把它窝藏起来。 贸易差额论开始认识到货币运动与商品运动的内在联系,“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认为贸易顺差是一国取得和保持金银的主要手段,追求贸易顺差。,、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主张实行保护主义,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 1、货币政策想方设法吸收外国金银 2、对外贸易垄断政策 3、

15、奖出限入政策 4、保护关税政策 5、发展本国航运业政策 6、发展本国工业政策,二保护幼稚工业理论,、背景: 当产业革命在英法两国深入发展时,欧洲、北美其他国家的经济还很不发达,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要求保护幼稚工业,于是形成了与自由贸易理论相对立的保护贸易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List),他于1841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提出了保护贸易论。,2、对古典学派国际贸易理论的批评 1 “比较成本说”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 李斯特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要重要很多倍”,向外国购买廉价商品,表面上看要合算一些,但这样的结果,德国工业生产力就不能获得发展,将处于落后和从属

16、于外国的地位,而采取保护关税政策,起初会使工业品的价格提高,经过一定时期,生产力提高了,商品生产费用就会跌落下来,商品价格甚至会降到国外进口商品的价格以下。因此,李斯特认为比较成本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 2 古典派自由贸易学说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的特点 李斯特提出,各国经济发展必须经历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不同时期应当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3 国家应主动干预对外贸易 李斯特认为,要想发展生产力,必须借助于国家的力量,而不能听任经济自发地实现其转变和增长。,3、保护贸易政策 一)、保护政策地目的和对象 1、目的是通过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促进生产力特别是工业生产力地发展。 2、保护对象条件 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 等到被保护地工业发展了,生产出来地成品价格低于进口同种产品并能与外国竞争时,就无须再保护,一般不应超过30年。 工业虽然幼稚,但如果没有强有力地竞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 对农业的保护,只有那些刚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