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考研资料美国文学常识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330255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考研资料美国文学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文学]考研资料美国文学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文学]考研资料美国文学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文学]考研资料美国文学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文学]考研资料美国文学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考研资料美国文学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考研资料美国文学常识(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国文学常识,课程安排,一、复习:美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二、复习:分类(按时期、按体裁、按流派) 三、新课:美国文学五大流派 四、重点:“迷惘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 五、相关网站网址,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它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受到封建贵族文化的束缚。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美国人民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这在文学中有突出的反映。美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移民不断涌入,各自带来了本民族的文化,这决定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庞杂性。,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许多美

2、国作家来自社会下层,这使得美国文学生活气息和平民色彩都比较浓厚,总的特点是开朗、豪放。内容庞杂与色彩鲜明是美国文学的另一特点。个性自由与自我克制、清教主义与实用主义、激进与反动、反叛和顺从、高雅与庸俗、高级趣味与低级趣味、深刻与肤浅、积极进取与玩世不恭、明快与晦涩、犀利的讽刺与阴郁的幽默、精心雕琢与粗制滥造、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与对性爱的病态追求等倾向,不仅可以同时并存,而且形成强烈的对照。,从来没有一种潮流或倾向能够在一个时期内一统美国文学的天下。美国作家敏感、好奇,往往是一个浪潮未落,另一浪潮又起。作家们永远处在探索和试验的过程之中。20世纪以来,许多文学潮流起源于美国,给世界文学同时带

3、来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按照时期分类,一、殖民时期(约16071765) 二、启蒙时期和独立革命(176518世纪末) 三、浪漫主义时期(18651918) 四、现实主义时期(18651918) 五、现代主义时期(19181945) 六、当代文学(1945 ),按照体裁分类,一、自传 二、诗歌 三、戏剧 四、小说,按流派分类,重农派 (Agrarians)(20年代) 迷惘的一代 (The Lost Generation)(20年代) 黑山派诗歌 (Black Mountain Poems)(50年代) 垮掉的一代 (The Beat Generation)(50年代) 黑色幽默 (Black

4、 Humor) (60年代),重农派 (Agrarians),美国现代南方作家组成的一个松散的文化团体,又称“逃亡者派”。1915年,一些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镇范德比尔特大学有关的文化人常常聚会讨论文学及哲学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集会曾一度中断,1919年重又恢复。范德比尔特大学教师、诗人约翰克罗兰塞姆成为这一活动的实际领导者,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有才华的年轻人,如诗人罗伯特潘华伦、阿伦泰特、唐纳德戴维森以及小说家安德鲁纳尔逊莱特尔、诗人莫里尔莫尔等。1922至1925年,他们出版了有影响的小型文艺杂志逃亡者,它所发表的重要的文章后来收组成为逃亡者文选(1928)。“逃亡者派”一词即由此而来。,

5、“逃亡者”们提倡维护南方传统的文学地方主义,成为“南方文艺复兴”的一文中坚力量。1930年,以“逃亡者派”为主体的12个南方作家,其中有兰塞姆、华伦、泰特以及诗人约翰弗莱彻、剧作家斯塔克扬格等人,撰写的专题论文集我要表明我的态度出版。这部被看作“重农派”宣言的著作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反响。这些文章的主旨都是以南方农业社会为尺度来评价、批判现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此后,阿伦泰特等人编辑出版了“重农派”的第二部论文集谁占有美国?(1936)。,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重农思想对南方知识分子影响极大。这种思想不仅贯穿在兰塞姆、戴维森、泰特、华伦等人的作品中,在威廉福克纳、卡罗琳戈登、莱特尔以至尤多拉韦尔

6、蒂等人的小说中也有鲜明的体现,一时形成了一股很有声势的文化潮流,以致有“重农运动”之称。1935年,华伦与克林斯布鲁克斯共同创办了南方评论,1939年兰塞姆创办了肯庸评论,这些杂志便成为“重农派”作家重要的活动阵地。美国现代重要的文艺批评流派“新批评派”就是围绕着这些刊物形成的。“新批评派”中的不少成员也都是“重农派”的核心人物。,迷惘的一代 (The Lost Generation),1、起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不是一个有组织、有共同纲领的团体。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

7、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词,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2、特点:“迷惘的一代”作家的共同点是厌恶帝国主义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们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在美国政府“拯救世界民主”口号的蛊惑下,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他们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发现战争远不是他们原来设想的那种英雄的事业,所谓“民主”、“光荣”、“牺牲”都是骗人的东西。他们在战争中经历了种种苦难,了解到普通兵士中间的反战情绪。这在他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医治的创伤。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这些思想感情。,3、代表作家: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到欧洲打过仗,负过重伤。海明威

8、当时对待战争的态度,像其他反战作家一样,只限于厌恶、逃避与诅咒。他对战后的和平生活也不抱希望,所以在作品中迷惘、悲观的情绪较为浓厚。 “迷惘的一代”不仅指参加过欧洲大战的作家,也包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对前途感到迷惘和迟疑的20年代作家,例如司各特菲茨杰拉尔德、托斯艾略特和托马斯沃尔夫等。“迷惘的一代”主要繁荣在20年代;30年代以后,他们的创作倾向,包括海明威在内,都有了变化。,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小说家。 1899年7月21日生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村。父亲是医生,母亲爱好艺术。 1917年10月进堪萨斯市星报担任见习记者,报社提出“用

9、短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等要求,使他受到初步的文字训练,对日后形成他简练的文体产生了影响。 1918年5月参加志愿救护队,担任红十字会车队的司机,在意大利前线身受重伤。1919年初回到家乡,练习写作。 1921年去多伦多任特写记者。数月后去欧洲担任星报驻欧记者。,1924至1927年任赫斯特报系的驻欧记者。海明威驻欧期间一直坚持写作。通过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介绍结识了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和诗人埃兹拉庞德。斯泰因鼓励他写作,并开导他如何写得精练和集中。 192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包括寓言、诗歌和短篇小说。 1923年出版第一个集子三个短篇和十首诗。 1924年在巴黎出版另一

10、个集子在我们的时代里,包括18个短篇。 1925年同名的集子于美国出版,包括13篇短篇小说和夹在各篇故事之间的16篇插章。,黑山派诗歌 (Black Mountain Poems),美国当代的一个诗歌流派。20世纪50年代初,在马萨诸塞州黑山学院任教的查奥尔逊、罗邓肯、罗克里利等人创办黑山评论杂志,提倡与40年代流行的传统格律体相反的“放射体”诗歌,逐步形成一个流派。奥尔逊的放射体诗歌(1950)一文阐述了他们的主要观点。,奥尔逊认为诗是把诗人的“能”传递给读者的东西,因此诗是“能的结构”和“能的放射”;要以顺应呼吸的“音乐片语”代替传统诗律中的节拍;形式只是内容的延伸;一个意念必须直接导向另

11、一个意念,提倡快速写作。黑山派诗人还倡导诗歌朗诵。他们强调诗歌的自发性和口语化,采用美国口语和埋语,反对艾略特等人精雕细刻、广征博引的学院派诗风。50年代后期他们与垮掉派诗人合流,引起较大的反响。,垮掉的一代 (The Beat Generation),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有人根据英文“Beats”和“Beatniks”(“垮掉青年”的俗称)译成“避世青年”或“疲塌派”,也有人取其诗歌的部分特征,称为“节拍运动”或“敲打诗派”。“垮掉青年”对战后美国社会现实不满,又迫于麦卡锡主义的反动政治高压,便以“脱俗”方式来表示抗议。他们奇装异服,蔑视传统观念,厌弃学业和工作,长期浪

12、迹于底层社会,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圈子和处世哲学。50年代初,他们的反叛情绪表现为一股“地下文学”潮流,向保守文化的统治发动冲击。多数垮掉派文人来自东部。,1、起源: “垮掉的一代”发起于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争造成的惨祸仍像梦魇一样纠结在人们的头脑中。同时,由于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峙,热战刚停“冷战“又开始。美国的麦卡锡主义异常猖獗,大肆迫害文化思想界的进步人士,弄得美国文坛一片萧条和沉寂。这种情况促使许多美国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对美国的社会制度、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产生怀疑,并以不同方式发泄不满,进行抗争。这种情况反映到文学上,就是作为反传统主流文化

13、现象的“垮掉的一代“的出现。,2、名字的由来: 1956年,金斯堡的诗集嚎叫及其他在旧金山出版。翌年,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发表;再过两年,伯罗斯的小说裸体午餐问世。这三部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鲜明的反传统特点,震动了美国文坛。人们或许是考虑到他们的诗作特有的跳动(英文字beat)节奏,或许是综观其作品“颓废“(英文字beat也有这种含义)的思想倾向,就以“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来称呼这一新出现的作家群落。,3、特点: “垮掉的一代”文学的首倡者是一批青年学生。他们或正在大学学习,或刚刚涉足社会,对现实极端不满,但又看不到出路。他们愤世嫉俗,身着奇装异服,不修边幅;他

14、们放浪形骸,性关系混乱,甚至同性恋;他们寻求刺激,酗酒吸毒,终日沉湎在幻境之中。商业化宣传使得美国青年纷纷接受“垮掉”生活方式,从爵士乐、摇摆舞、吸大麻、性放纵直至参掸念佛和“背包革命”(指漫游旅行),一时成为风气。这样做,他们还觉得不足以宣泄心中的积愤,就以嚎叫当歌,以涂鸦为画,以记述自己怪诞经历的文字充作小说。鼓吹性解放和“开放的人生“,主张打破传统文学形式的束缚,随意挥洒个人的胸臆。他们提出,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和作品都是对社会正统及社会禁忌的挑战与反映。,4、代表人物: 这伙文学青年的代表人物最初是伯罗斯。他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来到纽约,结识了哥伦

15、比亚大学学生凯鲁亚克、金斯堡、路西安、卡萨迪等人。早在1969年10月,这个流派的另一位著名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因酗酒中毒而死。1997年4月7日,先是一惊,金斯堡因肝癌去世。时隔不到四个月,又是一惊:这个流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威廉伯罗斯于8月2日因心脏病发作而亡。这样,“垮掉的一代“作家群的三根台柱均告崩摧,这一文学流派从此烟消云散,成为一个只能供人们研究的历史现象。,“垮”透了的凯鲁亚克,受到文艺界广泛关注的另一位“垮掉的一代”作家是凯鲁亚克。 他于1922年3月出生在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市一个印刷商家庭。父亲破产后长期患病,哥哥夭折,母亲被迫到一家鞋厂干活以养家糊口。这一切,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

16、无法治愈的创伤。他从小就喜欢文学,迷恋歌德、雨果等人的作品。 1939年,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文学。但是,他厌倦那里的学院式教学,未毕业就离校而去。他当加油员、体育记者,模仿爱尔兰意识流作家詹姆士乔伊斯写小说。不久,他到一艘商船上当厨工,后又报名参加美国海军。为时不长,他因不遵守军纪被开除。他因患精神病三次住进医院。,1944年春,他回到哥伦比亚大学,不久就同卡萨迪一道横穿美国去浪游。他阅历增加,创作激情勃发。1950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小镇与小城,但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 1957年,凯鲁亚克的长篇小说在路上出版,它描写垮掉分子在各地流浪的生活,使大批精神苦闷的青年为之神往,奉为“生活教科书”。 此后,他多次在美国和墨西哥漫游,一路上吸毒、酗酒、偷窃、嫖娼、赌博、大搞同性恋。1951年,他将自己的这些经历以及与同行者的谈话用打字机胡乱打在一个长达250尺的纸卷上,一行挨一行,没有留空格,也几乎没有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