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横断层标本及ct解剖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317578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9.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脑横断层标本及ct解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颅脑横断层标本及ct解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颅脑横断层标本及ct解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颅脑横断层标本及ct解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颅脑横断层标本及ct解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颅脑横断层标本及ct解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脑横断层标本及ct解剖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颅脑横断层解剖,bgq88,目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方法,影像学诊断正确与否直接关系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虽然我们的影像学设备不断更新,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但是决定医疗质量的主要因素还是人,如何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医师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基础的认识,有利于提高业务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对医学影像学图像进行判读,必须全面观察摄入内容。为保证此点,平时工作中应该努力养成良好习惯,从未见异常改变的影像学图像开始,依次观察图像所反映的全部结构。,断层解剖学的概述,定义和特点: 用断层方法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在机体结构于原位的状态下,准确

2、地显示其断面形态变化及位置关系;经连续断层或借助计算机进行结构的三维重建和定量分析 系统解剖、局部解剖断面解剖学影像解剖学影像诊断学。,包括横断层解剖、矢状断层解剖、冠状断层解剖。 横断面:水平面;一般观测其下表面。 矢状面:一般观测其左表面,超声观测其右表面。 冠状面:额状面;一般观测其前表面。,二常用的研究方法 1冰冻切片技术: 选材、固定、X线标记、画线、冰冻、切锯; 2生物塑化技术 : 固定、脱水、真空浸渍、硬化处理; 3电子计算机图像三维重建,4激光共聚焦技术 5超声成像 6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7磁共振成像 8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9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根据研究目的,沿某一

3、方向所作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切片或扫描,即断层标本或断层图像;,颅脑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1、Reid基线(RBL): 为外耳道中点至眶下缘 的连线。头部横断层标本的制作多以此线为准,冠状断层标本的制作基线与此线垂直。 2、眦耳线(CML)或眶耳线(OML):为外眦与外耳道中点的连线。颅脑轴位扫描(横断层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依检查目的的不同使扫描平面与CML向头侧成角0-25。 3、上眶耳线(SML):为眶上缘中点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经该线的平面约与颅底平面一致,有利于显示颅后窝结构及减少颅骨伪影。 4、连合间线(ACPC线):为前连合(AC)后缘中点至后连合(PC)前缘中点的连线。脑立体定向手术

4、和X刀 、刀治疗多以此线为准,故人脑立体定位图谱多以此线进行研究。,Reid基线(RBL):为眶下缘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为头部断层标本制作的常用基线。,外耳道,眶上缘,眶下缘,上眶耳线( SML ) :为眶上缘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通过该线的断层面约与颅底平面一致。,上眶耳线 SML,眦耳线 CML,Reid基线 RBL,头部断层常用基线,连合间线,连合间线(intercommissural line):前连合(anterior commissure ,AC)后缘与后连合posterior commissure,PC)前缘中点的连线,又称AC-PC线。用于人脑立体位断层解剖研究与脑立体定向手术。

5、,前连合,后连合,红色线:代表“CML”或“OML” 黄色线:代表“RBL” 蓝色线:代表:“SML”,颅脑的大体解剖,一、大脑半球(端脑): 大脑纵裂分开两侧大脑半球,中间由胼胝体相连,纵裂内为大脑镰; 而后下方大脑横裂(小脑幕)将大脑与小脑隔开。大脑半球又由脑沟、裂将大脑皮层分为额、顶、颞、枕叶及岛叶;脑半球各部皮质发育的不平衡使半球表现出现许多隆起的脑回和深陷的脑沟,它们是分叶和定位的重要标志。 即所谓“三沟五叶”:是指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岛叶。 中央沟:把额、颞叶分开;其前为额叶,后为颞叶。 外侧沟:把颞、额、枕叶分开; 顶枕沟:把顶、枕叶分开。,1、额叶:

6、位于大脑半球的前上部,其内侧以大脑纵裂和大脑镰与对侧分开,后方由中央沟与顶叶分开,外下方经外侧裂与颞叶分开,前下方为额骨、眶顶。 2、颞叶:经外侧裂的垂直部及水平部与额叶分开,顶枕裂与枕前切迹(枕极前4cm)的连线为颞叶与枕叶分界。 3、顶叶:经中央沟与前方的额叶分开,下方与 颞叶的分界线为外侧裂与枕叶的分界线为顶枕沟。 4、枕叶:经顶枕沟与顶叶分开,与颞叶分界为顶枕裂与枕前切迹的连线。 5、岛叶:隐藏于外侧裂的深部,四周有环形沟,表现有斜行中央沟。,二、间脑:接连大脑半球和中脑的部分;包括:丘 脑、丘脑下部,丘脑底部和丘脑上部四部分。 三、小脑:小脑半球、小脑蚓部及小脑扁桃体;小 脑功能主要

7、为维持身体平衡,保持和调节肌张力以及调整肌肉协同运动。 四、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及延脑(延髓); 五、脑室系统:侧脑室(额角、颞角、枕角、体部和 三角区)、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和第四脑室,此外第五、六脑室亦有一定意义。,5、脑池: 蛛网膜与 软脑膜之间的间隙,内含脑脊液。 小脑延髓池:位于小脑与延髓之间的脑池,是脑池中最大的一个。 桥池:位于桥脑的腹侧,内有基底动脉通过,其向两侧伸展至小脑桥脑角而形成桥脑小脑角池。 脑间池:位于中脑脚间窝部,向前为视交叉池和终板池。 胼胝体池:位于胼胝体上方;外侧部称外侧裂池;四叠体后方为四叠体池,内有大脑大静脉通过,又称大脑大静脉池。 环池:位于双侧中脑大脑

8、脚部,内有大脑后动脉、基底静脉及滑车神经通过。,大脑半球外侧面,角回,顶枕沟,中央后沟,缘上回,顶间沟,顶上小叶,中央后回,中央沟,中央前回,中央前沟,颞下回,颞下沟,颞中回,颞上回,颞上沟,外侧裂,眶回,额下回,额下沟,额中回,额上沟,额上回,颞横回,枕前切迹,大脑半球内侧面,楔前叶,枕颞沟,枕颞外侧回,枕颞内侧回,侧副沟,舌回,距状沟,嗅脑沟,海马旁回,钩,胼胝体压部,顶枕沟,楔叶,胼胝体沟,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前连合,胼胝体嘴,胼胝体膝,透明隔,穹窿,胼胝体干,扣带回,扣带沟,额上回,中央旁小叶,海马沟,脑底面,锥体交叉,锥体,嗅三角,舌下神经,展神经,脑桥,三叉神经,动眼神经,视束,

9、前穿质,视神经,嗅束,嗅球,小脑,橄榄,副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前庭蜗(位听)神经,面神经,滑车神经,大脑脚,乳头体,灰结节,垂体,一、额顶叶分界(中央沟及中央前、后回): 额叶与顶叶的界线为中央沟,故在断面上辨别中央沟对确诊脑叶、脑沟和脑回具有重要意义。在横断面上据以下几点可准确地辨别中央沟: 1、大部分中央沟为一不被中断的沟,其较深,一般与纵裂相连。 2、薄中央后回征:中央沟两旁的脑回分别为中央前、后回,一般中央前回皮质厚于中央后回;中央前回宽而厚,中央后回相对窄而薄 。 3、中央沟较深,均自脑断面外缘中份处向后延伸,并可有一条(中央后沟)或两条(中央前、后沟)与之伴行。,脑的主要沟回

10、在断面上的识别,4、先通过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扣带沟缘云辨认出中央旁小叶,再进一步辨认中央沟。 5、大脑白质的髓突有助于辨认中央沟。 中央沟在体表投影是在颅脑矢状线上(鼻根-外枕骨粗隆连线)中点的后1cm处。 二、顶枕叶分界(顶枕沟及楔前叶和楔叶): 顶枕沟、侧脑室体部在矢状位显示良好;在端脑的中部横断面上,顶枕沟为胼胝体后钳后方最深的一条脑沟;此沟走行自大脑半球内侧面前下向后上方斜行向外,分开顶叶和枕叶。 顶枕沟前为顶叶,后为枕叶;顶枕沟的前方为楔前叶,沟后方是楔叶。侧脑室体以上为顶叶,侧脑室后角周围为枕叶。,三、顶枕颞叶分界(外侧沟及额、顶、颞、岛四叶): 外侧沟是由前下向后上斜行走行;外

11、侧沟可分为垂直和水平部。在端脑的中部横断面上垂直部呈前后走向,位于岛叶与颞叶之间,水平部呈内外走向位于颞叶与额叶或顶叶之间。注意,冠状断面上垂直部呈上、下走向,其内侧为岛叶,其外侧是额叶和颞叶(水平部呈内外走向,分开该两叶)。 侧脑室三角区:CT上有脉络丛钙化区即为三角区,其也是顶枕颞叶分界处,其外下方为颞叶、后上方为枕叶,以上为顶叶。,四、大小脑的分界: 天幕是大小脑的分界;在横断解剖图像上,正确认识不同断面的小脑幕形态,对我们推断若虫上及幕下病变范围甚为重要,其形态基本可见四种: 1、哥德氏弧线:为天幕切迹的断面,可显示由前床突到切迹尖端的整个轮廓。此型少见。 2、“V” 形及“Y”形:在

12、窦汇上方的层面,幕切 迹的边缘可显示“V”字形,若大脑镰出现则“V”字形变成“ Y”形。3、“八”字形:在窦汇以下层面,切迹缘呈“八”字。 4、“M”形:窦汇的层面则天幕缘呈“M”形。 五、脑干的三部分区别: 1、中脑:断层面出现四叠体是中脑的标志,同时可见大脑脚、结合臂。 2、桥脑:出现听神经、内听道、桥臂时提示为桥脑层面。 3、延髓:内听道以下层面到枕大池层面以上为延髓。,颅脑内重要的几个区域,1、基底节区:包括内囊、外囊、屏状核、脑岛、豆状核、尾状核和杏仁核;该区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好发部位。 2、放射冠区及半卵圆中心:其是内囊纤维白质向上延伸的同一物质在不同层面的名称,该区域常为老年性脱髓

13、鞘病变发生部位。 3、鞍上池区、桥小脑角:为桥脑与小脑之间的夹角区域,为听神经瘤好发处。 4、边缘系统:为扣带回、海马回、海马回钩的合称;是情感、内脏活动区。 5、丘脑下部:包括视交叉、视束、灰结节、乳头体和垂体漏斗;是神经分泌方面、尿崩症等内分泌系统出病的地方。,颅脑横断层标本解剖与CT解剖,经颅底层面(眦耳线层面),经颅底和颞下颌关节,主要显示颅底、眶、颅后窝等。蝶骨体占据断面中央,内有蝶窦,其后外侧的蝶骨大翼上由前向后依次有圆孔与上颌神经、卵圆孔与下颌神经、棘孔与脑膜中动脉;前方的筛骨垂直板构成鼻中隔上部,鼻腔内出现上鼻甲。颞骨岩部内可见前部的颈动脉管(呈八字形列于中线两侧)与颈内动脉,

14、后部的颈静脉孔与颈内静脉。舌咽、迷走和副神经伴颈内静脉穿颈静脉孔出颅。延髓在前,小脑居后。小脑扁桃体之间的纵行裂隙为小脑溪,它向前经正中孔通第四脑室,向后连枕大池。,头夹肌,头半棘肌,下颌头,颞肌,延髓,头后小直肌,乳突小房,颈内动脉,枕颞内侧回,蝶窦,筛窦,眼球,外直肌,内直肌,小脑半球,小脑溪,视神经,颧骨,鼻中隔,外耳道,颈内静脉,经蝶鞍、垂体层面,主要显示鞍区、眶及颅后窝结构。蝶鞍居断面中央,垂体窝容纳椭圆形垂体,两侧为海绵窦及穿行其间的颈内动脉和脑神经。蝶鞍前为筛骨迷路眶呈喇叭形列于筛骨两侧,其内可见眼球、内直肌、外直肌、视神经和眶脂体。颞岩部分开颅中窝与颅后窝,颅中窝内容纳颞叶下部

15、。在颅后窝内,脑桥 腹侧面的前方,可见基底动脉行于桥池中,脑桥以粗大的小脑中脚连于小脑。小脑中脚、绒球与颞骨岩部之间为脑桥小脑脚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穿行,听神经瘤表现为该池内的占位。第四脑室位于脑桥与小脑之间,呈五角星形。小脑髓质内可见齿状核。,乙状窦,小脑扁桃体,脑桥,鼓室,听神经,头半棘肌,头夹肌,头后小直肌,第四脑室,桥池及基底动脉,枕颞内侧回,蚓垂,额窦,海绵窦,颞骨岩部,眶脂体,颞肌,视神经,小脑半球,眼神经,经视交叉层面,主要显示鞍上池、鞍背、视交叉、颈内动脉、小脑幕等。鞍背居断面中央,其前方有漏斗和视交叉。视交叉外侧为颈内动脉,它发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并经后交通动脉与

16、基底动脉发出的大脑后动脉吻合形成Willis环。鞍上池环绕在上述结构周围。侧脑室下角出现并伸向颞极,其顶壁有杏仁体,对癫痫和一形容词生疾病的手术治疗时,需了解杏仁体的位置。颅前窝内仅见额叶底面的直回和眶回。两侧眶上部结构出现。,脑桥,蚓垂,乙状窦,额窦,直回,眶回,垂体,大脑纵裂池,第四脑室,小脑髓质,小脑延髓池,颈内动脉,外侧裂,三叉神经,视交叉,小脑中脚,经鞍上池、下丘脑层面,主要显示下丘脑、中脑、鞍上池、小脑幕等。中脑居断面中央,其前外侧是大脑脚,后部为下丘;脚间池、大脑脚池、环池和四叠体池环绕中脑周围。下丘脑居中脑前方,其中央的第三脑室与终板池被横行的终板隔开,CT上难以显示菲薄的终板。下丘脑外侧的圆形纤维束为视束。此层面CT、MRI扫描时,鞍 上池呈五角星形,环绕下丘脑周围;其前角伸入纵裂池,两前外侧角伸入侧裂池,后角为脚间池,两后外侧角伸入大脑脚池。 大脑仅见额叶和颞叶。小脑幕呈“八”字形向后附于乙状窦,小脑怀枕骨间可见枕大池。,乙状窦,蚓锥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