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运筹学幻灯片第7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92367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运筹学幻灯片第7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管理运筹学幻灯片第7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管理运筹学幻灯片第7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管理运筹学幻灯片第7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管理运筹学幻灯片第7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运筹学幻灯片第7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运筹学幻灯片第7章(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7.1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7.2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利用 7.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经济背景 7.4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7.1.1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1970年美国麻省理工教授麦多斯(D.L. Meadows)与他人合作,于1971年出版了增长的极限一书。认为由于人口增长引起粮食需求增长,经济增长引起不可再生资源耗竭速度加快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加深,人类社会面临崩溃。 该书出版后,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各国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纷纷关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方式问题。于是有关持续发展的研究蓬勃兴起,可持续发展也提上了一些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7.1.1可持续发

2、展概念的提出,1980年由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D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出版的世界自然保护战略: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保护一书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布伦特兰夫人组织21个国家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专家,向UN提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对其内涵作了界定和理论阐述。 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7.1.1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

3、开,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全球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 这次会议举起了可持续发展的旗帜,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个里程碑。 此后,可持续发展被世界普遍接受。,7.1.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一直是世界各国理论界广泛探讨的问题,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等分别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各自的定义:,1. 从自然属性定义,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学联合会将其定义为:“为保护和加

4、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即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产环境得以持续。 2. 从社会属性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环境。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指“人口增长趋于平衡、经济稳定、整治安定、社会秩序井然的一种社会发展”。,3. 从科技属性定义,司伯斯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污染并不是工艺活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技术差、效益低的表现。“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

5、” 4. 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 爱德华巴比尔在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定义“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皮尔斯定义:“自然资本不变前提下的经济发展,或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 WB认为是:“建立在效益比较和审慎的经济分析基础上的发展和环境政策,加强环境保护,从而导致福利的增加和可持续水平的提高。 ”,7.1.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总结: 尽管对可持续发展给出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就当前来看,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提交联合国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所给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仍最为大家所接受。其定义为: 可持

6、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7.1.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内涵十分丰富,其主要原则有: 1. 公平性原则(Fairness)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三层意思: 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同代人的横向公平。 二是代际间公平,即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 三是公平分配有限的资源。,2. 可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布伦特兰夫人论述了 “限制”因素。认为,没有限制也就不可能持续。“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应考虑资源的临界性”,“可持续发展不应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

7、自然系统:大气、水、土壤生物”,“发展”一旦破坏了人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本身也就衰退了。 可持续原则的核心指的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3. 共同性原则(Common),虽然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是不同的。但是,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可持续原则,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极其丰富,就其社会观而言,主张公平分配,既满足当代人又满足后代人的基本需求;就其经济观而言,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发展,就其自然观而言,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7.2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

8、续利用,7.2.1土地资源利用及其制约因素 土地资源利用是人类为经济社会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生物和技术的活动,是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是土地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进行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复杂生产过程,决定一个社会或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因素有如下四个方面:,7.2.1土地资源利用及其制约因素,(1)自然要素。主要是指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包括土地的各个自然构成要素的性质,以及土地的综合质量状况。 (2)经济因素。土地利用是一项社会经济活动,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必然受经济效益的影响,如投入产出比、比较利用、经济区位等各种经济因素的制约。 (3)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发展水平、社会需求、人口

9、状况、土地政策等的影响。 (4)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要求。考虑是否符合生态环境优化和持续利用的原则,这是当前土地利用决策时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7.2.2土地资源利用的社会发展阶段,1、土地资源利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土地利用是人类在自然界中最广泛、最深刻的活动。人类的土地利用活动几乎遍及所有的大陆。同时这一利用活动在利用过程中强烈地改造自然界的所有因素。总之,土地利用已经把人类和自然界紧紧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土地利用与人类形成是同时开始的。随着畜牧业和耕作业的兴起,特别是集约化耕作业的兴起,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强度越来越大,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被利用的土地开始真正成为自然界与人类的

10、共同产物。,1、土地资源利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多年生天然草地和在草地上开发出来的水浇地,两者区别: 1)植被。前者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较多,群落结构稳定;后者为人类选定的某种植物,生长期短,种类单一,生物生长总量常比前者高的多。 2)生态系统。前者是生长死亡分解的闭环系统,结果是物质积累;后者是生长成熟输出的开放系统,结果是物质流出。 3)物质种类和数量。前者范围内较为稳定,后者范围内除大量的生物合成物质的定期输出外,也有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定期输入。 4)其它自然因素。前者为自然土壤,无外来机械性干涉,很少完全裸露;后者是农业土壤,常有机械性干涉,每年至少有一次完全裸露。前者服从降水径流或

11、下渗蒸发、蒸腾规律,后者还有灌溉和排水措施;前者是原始地貌,后者微地貌改变,几乎没有坡度。,2、土地资源利用的社会发展阶段,(1)人对土地依存关系的原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 (2)土地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自给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 (3)土地与人之间的尖锐矛盾关系的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 (4)土地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阶段。,7.2.3土地利用系统,土地利用系统也是多个子系统复合而成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系统内部的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交换而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介入使土地在进行自然生产力更新的同时,也

12、进行经济社会生产力的更新,形成完整的土地生产力系统。,7.2.3土地利用系统,土地利用系统的投入和产出关系见图:,7.2.3土地利用系统,土地利用系统是人类有目的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不同等级层次的土地利用系统是为了实现各自层次人类主体目标而建立的。不同层次有不同的主体,不同的主体都有各自的目标。从宏观层次看包括: 1、生存空间目标。即寻求区域人类生活和生产空间。 2、生产目标。土地一项重要功能是为人类提供衣食住行产品。土地利用的根本目标就是进行各类生产。 3、经济增长目标。现代生活里单纯生产时不存在的。区域土地利用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通过对土地空间和生态功能的利用,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 4、环境

13、质量目标。维持子孙后代的永续利用,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持基因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环境质量目标。,7.2.4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含义,FAO1993年在持续土地管理评价纲要中给出的定义是: “如果预测到一种土地利用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引起土地适宜性的退化,则认为这样的土地利用是可持续的。” 它的核心体现在土地持续利用是土地适宜性在时间上的延伸。,7.2.4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含义,具体地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生产性(保持和加强土地的生产和服务功能) (2)稳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 (3)保护性(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 (4)经济可行性

14、(具有经济活力) (5)社会可接受性(具有社会承受力),7.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经济背景,7.3.1人口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随着人口增长,必将给土地供给和保护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带来持久而巨大的压力,人口增长与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的研究也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显得更为重要。,1、人口增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在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有一个核心观点:人口增长和资源总量限额相矛盾,人口增长可以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而资源供应却是一个有限额的问题 ,人口指数增长迟早要面临着资源无法实现指数增长的矛盾限制。 马克思、恩格斯尽管对马尔萨斯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但也指出了是产生土地利用

15、问题、带来环境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麦都斯等在增长的极限中提到:由于人口大量增加,而可利用的耕地资源数量有限,粮食饥荒就会很快出现,很多人在不远的将来将面临饥荒和饿死的危险,而且人口增长呈现正反馈机制。,新人口论,是马寅初1955年根据在浙江、 上海等地进行的人口调查和中国 的国情总结出来的科学预见。 马寅初于1957年4月,在北京 大学大饭厅就人口问题发表首次演讲,题为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这年6月,马寅初将自己的演讲整理成文,作为一项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并于1957年7月5日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新人口论中指出,“人口多资金少,是中国的一个很突出的矛盾”。,建国4年来中国人口增殖率

16、为2%,照此推算,如果不控制人口,50年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口增长太快势必将引起一系列的矛盾。主要有: 第一,人口同资金积累的矛盾,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矛盾。 第二,人口多同农业机械化、自动化也有矛盾,同农民也有矛盾。 第三,人口多同粮食、工业原料、劳动就业、人民生活有矛盾。 第四、人口多同科学研究的矛盾。 第五、人口数量与质量有矛盾。,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的矛盾在庞大的人口增长压力下表现十分明显,中国与世界土地资源对比表 指标 中国人均 世界人均 中国占世界人均 地类 (公顷/人) (公顷/人) 数的% 土地 0.722 2.30 31.5 耕地 0. 093 0.23 40.0 林地 0.186 0.71 25.9 牧草地 0.2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