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与法律应对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92064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问题与法律应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环境问题与法律应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环境问题与法律应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环境问题与法律应对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环境问题与法律应对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问题与法律应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问题与法律应对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 境 法 制 讲 座,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环境法律体系与环境行政机构设置 环境法律基本原则,主 要 内 容,一、 环境问题的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而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给人类带来灾害,就是环境问题,通常也称环境危机、生态危机。其中,由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洪水泛滥等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通常也称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通常也称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称之为“公害”。,第一章 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二、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问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环境问题包括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和由人为原因引起

2、的环境问题两类。狭义环境问题仅指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 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狭义环境问题又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类: a.环境污染。主要是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把大量污染物排入环境,致使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损害生物资源,影响生产和生活。 b.生态(环境)破坏。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或进行大型工程建设,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短缺、枯竭,引起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异、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三、我国主要的十大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世贸组织与环境问题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旱灾和水灾问题 水土流失问题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3、 垃圾处理问题 水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大气污染及气候变化 Air pol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 issues,2011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17.9万吨,比上年下降2.21,但仍居世界第一位。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2404.3万吨,比上年上升5.73%。 2011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829.1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448.7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世界能源组织预测,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在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世界银行预测该进程将提前至2009年;2007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报告,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温

4、室气体排放国的结论。 目前,我国石油消耗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煤炭消耗量位居全球第一,消耗量超过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总和。,水环境污染问题 Water pollution,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珠江、长江,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类、类和劣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1%、25.3%和13.7%。占总量约40%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 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 2011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652.1亿吨,比上年增加5.67%;化学需

5、氧量排放量为2499.9万吨,比上年下降2.04%;氨氮排放量为260.4万吨,比上年下降1.52%。,垃圾处理问题 Garbage disposal problem,2011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25140.6万吨,比上年增加31%;处置量分别为199757.4万吨,占产生量的60.5%。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处置量均未发布。 201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为25.4%。2011年数据仍未发布。 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Land desertification issues,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

6、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 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水土流失问题 the problem of soil erosion,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水土流失总量为356.9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2 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旱灾和水灾问题 drought and flooding probl

7、em,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 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 1998年和2003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destruction of biodiversity issues,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

8、,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在世界濒危的600余种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 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WTO与环境问题 WTO and the environment,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 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

9、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f environmental issues,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9年全部建成。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2010年前长江晒网坝断面为-类水质,其余断面均为类及以下水质。2011年环保部公布的三峡库区水质已经全部在类及以下。,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ion,随着中国经济的发

10、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 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 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四、环境问题的成因,1.市场失灵(以供求关系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在环保领域失效) 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 非竞争性:我用并不影响你用 非排他性:我用你也可以用 2.政策失误(政府不当作为加速市场失灵) 3.国际贸易的影响 (1)涉及对环境有影响的贸易

11、 有害废弃物跨境输送(科特迪瓦) 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象牙、藏羚羊) (2)引起环境问题的贸易活动 热带雨林木材交易、捕鲸贸易 (3)国际投资导致的污染转嫁 珠江三角洲电子垃圾、淮河流域造纸,一、 环境法的体系概述 环境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协调一致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 环境法的体系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范畴,是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为促进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渐次制定的相关法律的集群。 研究环境法体系的理论意义(环境法学)与实践意义(法制建设),第二章 环境法律体系与行政机构设置,二、我国环境法的

12、体系构成,三、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机构的体系 1、中国政府各部门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权力的配置 中国环境行政实行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与其他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管理的模式。它们共同对国务院负责。 各地方政府有关环境行政机构的构建基本上与国务院有关环境行政机构的构建相同。地方的某些环境保护事项还可以由地方立法予以确立。 2、专门对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 国务院环保部门对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 中国的环境行政机构在结构上是由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环保部门组成的。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管理层、微观管理层和

13、联接两者之间的中间管理层。,(二)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机构的体系 3、其他对环境保护实施分工负责监督管理的机关 (1)环境污染防治分工负责机关 主要包括国家海洋局(海洋污染防治)、交通部(汽车、港口、码头污染/民航管理部门负责飞行器与场站污染)、解放军环境保护局(军队环保)以及铁道(机车、路网污染)等。 (2)自然环境保护分工负责机关 主要包括国土资源部(土地、矿产资源)、国家林业局(森林、国家公园)、农业部(草原、农牧业环保、固废防治)和水利部(水利用、水利建设)。 (3)其他涉及环境保护事务的行政机关 在中国,政府部门中涉及环境保护事务的行政机关还有很多。它们职能的特点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

14、实行综合平衡和宏观调控,例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清洁生产、行业标准)、建设部(城市规划、市容环境、园林、风景名胜区)、商务部(产业调整)、卫生部(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管理)、文化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保护)、民政部(防灾减灾)公安部(环境犯罪)以及国家质监局、 (产品质量与认证、进出口动植物)等。,第三章、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一、预 防 原 则,案例:为将周边地区的电能输送到城区内,A电力公司拟建设一条220KV的输电线路,设计了两种方案。方案一是通过架设铁塔的方式进行,该方案成本较低、容易操作,但铁塔的架设不仅会直接影响沿线优美的风景,而且输电产生的辐射还可能影响沿线科研单位电子仪器的

15、正常使用,以及导致沿线数万居民身体健康的损害。方案二是采用铺设管道的方法,将线路掩埋在地下管道里,此方案虽可避免方案一中各种可能的危害,但建设成本比方案一高出近一倍。 问:在方案一所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尚未有充分证据证明的条件下,环境决策应采用哪种方案为优?,一、预 防 原 则,(一)概 念 环境法上的预防原则是指为避免或消除环境损害,应当事前对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的行为可能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功能减损或资源破坏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预防原则的形成背景与过程: 1.20世纪中期:先污染后治理 2.20世纪70年代:八大公害是人们认识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16、美国多诺拉烟雾、英国伦敦烟雾、日本熊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日本爱知米糠油事件、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 3.1980年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首次提出 4.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正式确立 5.1987年OECD组织将其确立为成员国国内立法的基本原则 1978年将“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写入宪法 1979年将该原则写入环境保护法,二、预 防 原 则,在我国,环境政策和法律一般将其表述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的原则”,其基本含义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把事前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放在首位,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对于不可避免的或者已经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则要采取措施积极治理,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的健康与安全。 预防原则的含义: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开发和利用环境行为可能带来的环境危害(具有发生损害后果的较高可能性的状态)事前采取措施以避免其发生 在科学不确定的条件下,基于现实的科学知识去评价环境风险(具有发生损害后果的潜在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