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7948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3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导言,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出生后,心理发展就持续不断、贯穿其一生;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2定向性与顺序性。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不

2、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体现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1划分依据: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2个体心理发展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相当于先学前期;幼儿期(36、7岁)相当于学龄前期;童年期(6、7岁11、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青年期(14、15岁25岁)相当于学龄晚期;成年期(2565岁);老年

3、期(65岁以后)。,,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 1定义: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2心理发展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二)青年初期 1定义:这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考试大编辑整理 2心理发展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

4、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 1定义:学习准备,又可称为学习的“准备状态 ”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2.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双生子爬梯。 3.教学的准备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二)关键期 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洛伦兹 “印刻”现象:无需强化,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

5、杰,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是心理学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 观点:他认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内部的认知结构不断变化。为了说明这种变化,皮亚杰首先引出了图式的概念。他还认为,当个体原有图式能同化环境汇中的新知识经验时,他的心理就处于平衡状态,而个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同化环境中的新知识经验时,他的心理就处于不平衡状态。,,在皮亚杰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在同一年龄完成相同的阶段。但是,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顺序是一致的,前一阶段是达到后一阶段的前提。阶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的变化。随着儿童从低级向高级阶段的发展,他们由一

6、个不能思维,仅依靠感觉和动作认识周围世界的有机体逐步发展成一个具有灵活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的独立个体。,,几个概念: 1.图式:是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 2.同化:是主体把新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 3.顺应:是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对自身图式作出相应地改变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情境的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 一、感觉动作阶段从0岁到2岁 特点:1.儿童赖以吸收外界知识的图式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以及手的动作。最初只是简单的反射,后来逐渐从学习中变得复杂起来,由身体动作发展到心理活动。 2.开始用

7、思维去解决问题。 3.客体的永恒性(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二、前运算阶段2岁到7岁 特点:1、出现了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 2. 泛灵论倾向 三、具体运算阶段7岁到11岁 特点:1.已具有明显的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 2.最突出的成就是获得守恒概念。 a数量守恒(6-7岁), b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8岁) c面积守恒和重量守恒(9-10岁), d体积守恒(12岁),,3.具有分类和序列能力 4.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缺乏抽象性,对思考不在眼前的事物感到十分困难。 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到15岁 1.个体的认知已经超越现实而无须以具体的事物为中

8、介。 2.他们不仅能从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概括个别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而且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3.他们不但能思考和检验单个命题,而且还能发现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 4.具有假设演绎推理能力,,(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 维果斯基,前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公认为是当今学习理论中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 主要观点: 他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并创立了著名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探讨思维与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1.更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高级心理机能。,,由低级机能向

9、高级机能转化的四个表现: (1)随意机能不断发展 (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2.强调,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 内化:个体将外在的事物或他人的心智运作转变成自己内在的表征。,,认知发展遵循的路线: 维果斯基:社会语言-自我语言-内部语言 他把语言看成是认知发展的工具,认为个体的的发展是从社会化到个体化的过程。 皮亚杰:非语言动作思维-自我中心思维和语言-社会语言 他把语言看成是认知发展的副产品,个体的发展是从个体化到社会化的过程。 3.

10、他认为,学习应促进儿童的发展,为此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断言“唯一好的学习是先于发展的学习”。他提倡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最近发展区: 1.定义: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问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状态。,,2最近发展区提出的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11、。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3对教学的启发:维果斯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改善已出现的结构,而应该指向“最近发展区”。他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根据维果斯基的认知观,在教学实践上已出现三项改革活动:交互式教学、合作型教学和建设学习者班级社区。,,二、中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一)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 进入青少年时期,中学生的感知表现为一种特殊形式,即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持久的、有思维活动参与的知觉。研究发现,中学生观察

12、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 2观察事物的精确度不断提高。对事物观察的精确度是与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的。随着中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他们观察事物细节的感受性逐渐增强。此外,中学生对比事物的正确率也逐渐增加。,,3观察事物的概括性明显发展。由于思维的发展和思维参与到观察中去,中学生的观察逐渐变得全面和深刻。国内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学生观察概括性发展的转折点。 4观察事物的方法不断完善。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逐渐能够掌握观察的程序和操作要求,能够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等顺序进行观察,既能进行全面观察,又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重点观察。,,(二)中学生记忆发

13、展的特点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是人生中记忆力的“最佳时期”,达到了记忆的“高峰”。具体地说,有如下特点: 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目的的明确,逐步自觉独立确定记忆任务,选择记忆方法,有目的地进行记忆。 2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进入中学以后,由于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加深以及言语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意义识记得到了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进入初中以后,中学生的意义识记就超过了机械识记,并呈直线上升的趋势。,,3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初中学生在抽象记忆发展的同时,具体形象记忆也在发展,但发展的速 度已慢于前者;到了高中时期,

14、抽象记忆发展迅速,而具体形象记忆则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三)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一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占优势地位,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还需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此开始,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一、二年级,这种转化初步完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日趋成熟。,,三、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一)中学生认知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其教育措施 1.喜欢争论 2.理想主义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各科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