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6478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流行性出血热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和护理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处理要点。 1.流行性出血热的概念、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与辅助检查。 2.流行性出血热的健康指导。,掌握,理解,了解,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充血、出血、低血压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汉坦病毒为RNA病毒 对热、酸、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黑线姬鼠,褐家鼠,机制尚不清楚 多数研究提示EHFV是发病的始动因子。 一方面病毒感染直接损害感染细胞功能和结构 另一方面病毒感染诱发免疫应答和各种细胞因子(IL-

2、1,TNF)的释放,既有清除病原、保护机体的作用,又有引起组织损伤的不利作用,【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小A、小V、Cap)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 所有血管内皮细胞、脏器组织中均能检出EHFV抗原 脏器中肾病变最明显,灌注不足;实质受损 右心房内膜下广泛出血,心肌纤维不同程度变性坏死 脑垂体、肾上腺肿大,充血、出血、凝固性坏死,【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潜伏期1-2W,典型病例表现为发热、出血、肾损害三类症状、五期经过。非典型和轻型病例出现越期现象,重型患者可出现发热期、休克期、少尿期重叠现象 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临床表现】,1.发热期 发热

3、: 突起,稽留热和弛张热,37天 全身中毒症状: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胃肠中毒症状:非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消化道症状中,本病最严重、最复杂 神经-精神症状:嗜睡、烦躁、谵妄、抽搐,毛细血管损伤 充血:“三红”:颜面、颈部、胸部潮红,重者酒醉貌;眼结膜、口腔软腭和咽 出血:皮肤出血(腋下和胸背部搔抓样或条索点状瘀点)、黏膜出血、腔道出血,DIC 渗出性水肿:球结膜水肿、腹水,背部搔抓样条索状出血,眼结膜充血、水肿,脑出血,牙龈、口唇出血,颜面潮红、出血,软腭充血、出血,肾损害 于起病后2-4d出现,表现: 尿量、 血尿、 尿蛋白, 重者管型,2.低血压休克期(第4-6d,持续1-3d)

4、 血容量下降:血管通透性,血浆外渗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浆外渗血液浓缩,粘稠度 DIC 血液淤滞血容量进一步 少数顽固性休克患者由于组织长期灌流不足:DIC、脑水肿、ARDS、急性肾衰竭,3.少尿期 (第58d,持续25d) 本病极期,时间长短与病情成正比 可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或由发热期直接进入 少尿 无尿 尿毒症、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 高血容量综合征(体表V充盈、P洪大、脸部胀满、肺水肿 多数患者因DIC、PLT功能障碍、肝素类物质增加而出血现象加重,4.多尿期(第914天,持续1天数月) 肾小球、肾小管功能恢复不一致 多尿早期:尿量2000ml 多尿后期:尿量3000ml 继发性休克、急性肾衰

5、、低钠、低钾,5.恢复期 (13个月) 多尿期后,一般情况逐渐好转,尿量逐渐至正常 少数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垂体功能减退,临床分5型:,近年来由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改进,病死率已由10%降为3%5%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为(1530)109/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5天后淋巴细胞增多,并可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尿常规 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 生化检查 低血压休克期血尿素氮、血肌酐开始升高,少尿期最明显。休克期和少尿期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少尿期血钾升高,多尿期血钾降低。 特异性血清学检查 IgM 1:20为阳性,IgG 1:40为阳性,相隔1周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升高超过

6、4倍以上者,有诊断价值。 病原学检查 血清、血细胞可进行病毒分离及用PCR检测病毒RNA。,1.流行病学资料 季节、疫区、接触史 2.临床特征 早期三种主要表现、五期经过 3.实验室 血小板减少、尿蛋白、EHFV抗体,【诊断】,方法:综合疗法 原则“三早一就”: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 防治休克、肾衰竭、出血、继发感染,【治疗】,1.抗病毒 利巴韦林1g静滴,35天。 2.减轻水肿 降低血管通透性:芦丁,维生素C 提高血浆渗透压:20%甘露醇。 3.改善中毒症状 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静滴。频繁呕吐给予甲氧氯普胺IM 4.止血 止血敏 维生素K 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DIC,(一)发热

7、期,(二)低血压休克期,1.补充血容量 早期、快速、适量 晶体溶液平衡盐液,胶体溶液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白蛋白 2.纠正酸中毒 5%碳酸氢钠液 3.改善循环 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1.严格控制入水量 量出为入,宁少勿多 2.纠正酸中毒 5%碳酸氢钠 3.利尿 导泻 呋塞米,用甘露醇 硫酸镁口服导泄 4.透析疗法 持续无尿2天或少尿3天,明显氮质血症,高血钾或高血容量综合征者,(三)少尿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口服补液为主 (五)恢复期 加强营养 注意休息定期复查肾功能 (六)并发症治疗 消化道出血、心衰肺水肿、ARDS,(四)多尿期,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有关。 组织灌注无效:肾脏、外周组织 与全身广泛小血管损害血浆外渗、出血、后期并发DIC有关。 体液过多 与肾损害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发热、呕吐、进食少、大量蛋白尿有关。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肺水肿、出血、继发感染。,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尿量的变化。 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有无休克、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肾功能不全的早期征象。 有无并发症。 观察病人心理和情绪反应。 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积极配合处理。,向病人和家属解释疾病相关知识,关心体贴病人。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要求家属不要将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带给病人。 引导家属和亲友给病人心理支持和帮助。,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