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新课标高考生物总复习配套幻灯片:必修1-5-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5208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新课标高考生物总复习配套幻灯片:必修1-5-3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2018届新课标高考生物总复习配套幻灯片:必修1-5-3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2018届新课标高考生物总复习配套幻灯片:必修1-5-3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2018届新课标高考生物总复习配套幻灯片:必修1-5-3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2018届新课标高考生物总复习配套幻灯片:必修1-5-3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新课标高考生物总复习配套幻灯片:必修1-5-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新课标高考生物总复习配套幻灯片:必修1-5-3(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讲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恩格尔曼的实验:好氧细菌只分布于 的部位,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绿体被光束照射,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 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化学反应式:,叶绿体,光能,能量,氧气,四、光合作用的过程,五、光合作用的实质及意义,六、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七、化能合成作用,(教师资源备选题库) 1.(2013年新昌模拟)1883年德国生物学家C.Engelman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的水绵体上,并在水绵的悬液

2、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则在该种光照射下植物光合作用强 C.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水绵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则在该种光照射下植物光合作用强 D.聚集的好氧细菌大量消耗光合作用产物O2,使水绵的光合作用速度加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解析:普通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分散成不同色彩的光,在图b中由左到右根据波长光谱分布是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分布。好氧性细菌的特性是分布在氧气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图

3、a中好氧性细菌分布多的地方,氧气浓度高,氧气来自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因此好氧性细菌的分布也体现出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 答案:B,2.(2013年抚顺模拟)下列关于叶绿体的色素叙述错误的是( ) A.矿质元素能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B.提取叶绿素时选用层析液的原因是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 C.低温条件下色素合成受阻 D.黄化苗中无叶绿素,但有其他色素存在 解析:Mg是合成叶绿素的主要元素;提取叶绿素是利用叶绿体中的色素溶解于有机溶剂如酒精或丙酮(相似相溶),形成色素液,层析液的作用是溶解并分离不同色素,这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低温会降低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色素的合成;黄化苗因缺光而不能产生叶绿素,所以变黄,但有

4、其他色素存在。 答案:B,3.(2013年启东模拟)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图曲线。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 B.阴影部分表示535 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 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解析:题图中反映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在2530 ,没有反映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不能得出A项结论。阴影部分表示535 时蔬菜光合作用量减去细胞呼吸量,即净光合量,很明显是大于零的。植物有光饱和点,光照强度大于光饱和点,光合作用不再增强,产量不再提高。在

5、2530 时,净光合量最大,蔬菜产量最高,因此,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 答案:D,4.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1)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 ,提取该物质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_。 (2)过程和发生的场所分别是 和 。 (3)上述过程中,必须有氧气参与进行的是 ,图中能够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 。(两空均用图中数字回答) (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被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时,既要接受 释放的能量,又要被 还原。(两空均用图中字母回答) (5)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在短时间内e量的变化是

6、 ;假如该植物从光下移到暗处,f量的变化是 。,解析:图中的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和分别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其中的物质ah分别为色素、O2、ATP、ADP、C5、NADPH、CO2和C3。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提取色素时,CaCO3的作用是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被破坏。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植物叶肉细胞中,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光反应以及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若突然中断CO2的供应,短时间内C5的利用减少,C3还原生成C5不变,因此C5增加;若从光下移到暗处,光反应阶段不发生,f的生成减少,而暗反应利用f不变

7、,因此,f含量减少。 答案:(1)类囊体的薄膜上 防止叶绿体中的色素被破坏 (2)叶绿体基质 细胞质基质 (3) (多写少写均不可) (4)c和f f (5)增加 减少,考点一 叶绿体 1.叶绿素和其他色素,(1)不同颜色温室大棚的光合效率 无色透明大棚日光中各色光均能透过,有色大棚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光被其吸收,所以用无色透明的大棚光合效率最高;其次是红色光为光合作用的有效光。 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绿色塑料大棚光合效率最低。 (2)吸收光谱 连续光谱:可见光三棱镜赤、橙、黄、绿、青、蓝、紫。 吸收光谱:可见光色素溶液三棱镜红光、蓝光、紫光区出现强暗带,绿光区几乎无变化(说明绿光吸收非常

8、少)。,(3)荧光现象与吸收光谱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但在反射光下呈红色(叶绿素a为血红色,叶绿素b为棕红色),此为荧光现象。因为叶绿素分子吸收的光能有一部分消耗于分子内部振动上,辐射出的能量就小,根据波长与光子能量成反比的规律,反射光的波长比入射光的波长要长一些。 A.透射光下观察 B.反射光下观察,2.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基粒的类囊体增大了受光面积。 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酶和色素,有利于光反应的顺利进行。 基质中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2)功能的实验验证 实验过程及现象,实验结论 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O2是由叶绿体释放的。 实验分析 本实

9、验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 a.选择水绵作实验材料,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确定O2释放的部位,便于观察。 b.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O2和光的干扰。,1.(2013年福州质检)下图为正常绿色植物的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叶绿体色素总吸收光谱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作用光谱代表各种波长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以下对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图示表明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总吸收光谱是代表叶绿体四种色素对光能的吸收 C.图示表明只有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才能用于光合作用 D.总吸收光谱与光合作用光谱基本一致,说明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都能参加光合作用 解析:图示中,叶绿素a

10、的吸收值有两个波峰,主要集中于红光和蓝紫光区;总吸收光谱是指叶绿体色素总吸收值,叶绿体含四种光合色素;图示中,作用光谱的变化趋势与总吸收光谱非常相似,说明色素吸收的光均可用于光合作用。 答案:C,考点二 光合作用原理及应用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本实验缺少空白对照,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强,应将点燃的蜡烛和小鼠分别单独置于玻璃罩内,作为空白对照。 普利斯特利没有认识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 (2)萨克斯的实验,该实验设置了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光的有无,因变量是颜色变化(有无淀粉生成)。 该实验的关键是饥饿处理,以使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增

11、强了实验的说服力。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在用碘处理之前应用热酒精对叶片进行脱绿处理。 本实验除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外,还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H2 18OCO2植物18O2 H2OC 18O2植物O2 该实验设置了对照,自变量是标记物质(H2 18O和C 18O2),因变量是O2的放射性。 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追踪CO2和H2O中的C、H、O等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2.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 (1)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3.外界条件变化对光合作用中C3、C5及ATP和ADP含量变化分析方法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光合作用中C3、C5及ATP和ADP

12、含量变化可以采用如图分析:,(1)停止光照时:光停,ATP,ADP,C3,C5,分析如下:,(2)CO2供应停止时:CO2停,C5,C3,ATP,ADP,分析如下:,2.甲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变化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1)图甲中,细胞器a为_。 (2)图甲中物质在 的情况下,全部进入c中被分解。 (3)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上图乙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的)据此回答: 若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在25 、4千勒克斯光照条件

13、下,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总共积累葡萄糖 毫克。 (4)从图乙中可发现,影响A点光合速率的因素是_。 (5)若给该密闭装置通入C 18O2,一段时间后,装置内出现了18O2,请用文字或图解简要说明_。,解析:(1)分析图甲可知,b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c为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a可吸收H2O供叶绿体利用,为液泡。(2)图甲中物质为丙酮酸,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全部进入线粒体中被分解。(3)分析图乙可知:在25 、4千勒克斯光照条件下,植物1小时从外界净吸收CO244.8 mL,积累葡萄糖的量为1/3 18060 mg。(4)分析图乙可知:影响A点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5)

14、若给该密闭装置通入C18O2,参与光合作用,其氧进入葡萄糖和水分子中,水分子再参与光合作用被光解,产生氧气,即C18O2H218O18O2。 答案:(1)液泡 (2)氧气充足 (3)60 (4)温度和光照强度 (5)C18O2H218O18O2,考点三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曲线分析 1.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 (1)植物种类不同,光合速率不同。光合速率取决于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以及光合酶的种类和数量。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部位的叶片、同一部位的叶片在不同的叶龄时,光合速率不同。,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曲线分析 (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照

15、强度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反应进而影响光合速率。植物的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合速率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此时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为CO2浓度),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a.概念: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与该温度条件下细胞呼吸所释放的CO2量达到平衡时的光照强度叫做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值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光饱和点。 b.不同的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不同 不同的植物的光补偿点不同,主要与该植物的细胞呼吸强度有关,与温度也有关系。一般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生植物高。不同的植物的光饱和点不同。阳生植物的光饱和点高于阴生植物。欲使植物生长,光照强度必需大于光补偿点。,农业生产启示 a.温室大棚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b.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c.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 d.温室大棚采用无色透明玻璃。 e.若要降低光合作用则用有色玻璃,如用红色玻璃,则透红光,吸收其他波长的光,光合能力比白光弱,但比其他单色光强。 (2)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规律 a.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影响暗反应来影响光合速率。植物的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