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中小高考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幻灯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5176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一中小高考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南京一中小高考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南京一中小高考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南京一中小高考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南京一中小高考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一中小高考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一中小高考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幻灯片(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分散质,和分散剂,(1)定义:,溶液、悬(乳)浊液、胶体,物质的分类,1、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化学物质,纯净物,混合物,溶液,胶体,分散剂是水或液体,分散质粒子直径,浊液,1nm,1100nm,100nm,粒子大小,分散系,分类标准是什么?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胶体 (1)概念: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主要特征:均一、较稳定,属于介稳体系。,(3)常见的胶体: 烟、云、雾,河、湖、池塘中的水、血液、牛奶、豆浆、果冻、米粥汤、蛋清、胶水、墨水、液状涂料

2、、肥皂水、有色玻璃、变色玻璃、土壤胶体、淀粉溶液。,10-9米,10-910-7米,10-7米,分子、离子,分子、离子集合体,很多分子集合体,均一、透明稳定,均一、透明、较稳定,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能,能,不能,能,不能,不能,(4)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比较,不能,能,能,可用于区分溶液和胶体,电泳现象(电学性质),(5)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光学性质),重要胶粒带电的一般规律:,蛋白质胶体、淀粉胶体不带电。,聚沉,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质粒子直径具有与此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胶体

3、和其它分散系(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粒子有没有带电荷,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A. 悬浊液 B. 乳浊液 C. 胶体 D. 溶液,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是 A.稀硫酸不是分散系 B.一种分散系里只有分散质和分散剂两种物质 C.分散剂一定是液体 D.分散质和分散剂均分别可能是气态、液态或固态,1、定义: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离子反应,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

4、程叫电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B.液态氯化氢能导电 C.液态氯化钠能导电 D.熔融的液态钠是电解质,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量差的是 A. 铜棒 B. 石灰水 C. 固态氯化钾 D. 盐酸,2.注意点(电解质的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也不是混合物。,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氨气、CO2等溶于水后生成的物质为电解质(因此在判断是否为电解质是要看溶于水之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是哪种物质发生了电离)。,全部的酸、碱、盐都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Na2O、Al2O3等金属氧化物也是电解质。,能导电的不一定都是电解质,如金属

5、和石墨等能导电的单质不是电解质,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 B.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C.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D.BaSO4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1.定义:,2.强弱电解质的比较:,三.电离方程式,定义:,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的式子。,H2SO4=2

6、H+SO42-,CH3COOH CH3COO-+H+,三、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2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或易挥发物质。,3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5.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 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改写成离子形式。单质、氧化物、弱酸(HF、H2S、HClO、H2SO3 等)

7、、弱碱(NH3H2O)等难电离物质、难溶物质(如CaCO3、 BaSO3、FeS、BaSO4、Fe(OH)3等)、非电解质等写化学式。,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例:1、NaHCO3与盐酸反应:,HCO3-+H+=H2O+CO2,2、KHSO4与BaCl2反应:,SO42-+Ba2+=BaSO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微溶物用化学式(标)。,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形式。,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应写化学式。,(5)氨水作为反应物时写成NH3H2O,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NH3(标),6.判断离子方程式

8、是否正确,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看反应是否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看各物质的化学式,离子式是否正确,看是否守恒,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向碳酸钠溶液中加盐酸 CO32- + 2H+ = H2O +CO2 B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 2Fe +6H+ = 2Fe3+ +3H2 C. 向盐酸中加入碳酸氢钙溶液 Ca(HCO3)2 + 2H+ = Ca2+2H2O +2CO2 D.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镁溶液 H+ + OH- =H2O,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B钠与水反应N

9、a+2H2O=Na+2OH-+H2 C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H+ + OH- =H2O D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AgNO3 + Cl- = AgCl+NO3-,7.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能用Ba2+ + SO42- = BaSO4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BaCO3 + H2SO4 = BaSO4+ H2O + CO2 BBa(OH)2 + H2SO4 = BaSO4+ 2H2O CBa(NO3)2 + Na2SO4 = BaSO4+ 2NaNO3 DBa(OH)2 + CuSO4 = BaSO4+ Cu(OH)2,五

10、、离子共存问题:,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 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SO42-;Ag+与Cl-、Br-;Ca2+与SO42-、CO32-等,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 HS-、SO32-、HSO3-等,生成难电离物质:,如:H+与弱酸根离子生成弱酸(CH3COO-、PO43-、HPO42-、H2PO4-);OH-与NH4+、Cu2+、Fe3+等生成的弱碱,H+与OH-生成水,注意: HCO3-、HSO3-、HS-、HPO42-、 H2PO4-等

11、弱酸的酸根与OH-及H+都不能共存,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一定没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Cu2+、Fe3+、Fe2+、MnO4-等,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无色溶液中的是,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稀硫酸溶液时,有气体生成的是 Na、Ag、CO32、Cl B. K、Ba2、SO42 、 Cl C. Na、K、CO32、Cl D. Na、K、Cl、SO4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K+、Na+、NH4+、Cu2+、Fe3+、Cl-、CO32-、SO42-、NO3-等离子

12、,经过实验,有以下结论 (1)该溶液无色透明 (2)该溶液的pH小于7 (3)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微热后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向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根据以上叙述,推出此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 可能存在的离子有,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氧化还原反应 1、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及离子反应的关系; 3、理解4组概念及关系(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4、学会定性、定量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2组概念(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3、) 5、学会用单、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6、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部分规律(强弱规律、守恒规律等),1、分析角度 (1)得氧、失氧角度 (2)化合价改变角度 (3)电子转移角度 2、本质、特征 本质:有电子的转移 特征:化合价的改变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及离子反应的关系 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与离子反应的关系,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不同元素被还原 B. 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C. 并不是任何一个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又属于

14、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Cu2(OH)2CO3=2CuO+ H2O+CO2 B. CaCO3+2HCl=CaCl2+ H2O+CO2 C. 2FeCl3+Cu=2FeCl2+CuCl2 D.4Fe(OH)2+O2+2H2O=4Fe(OH)3,(3)氧化性、还原性 (4)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关系: 降得还氧化剂 升失氧还原剂 一般形式: 氧化剂+还原剂 =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4、4组重要的概念(从本质、特征分析) (1)氧化剂、还原剂 (2)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SO2S B. SO32-SO2 C. I-I2 D. HCO3-CO32-,阿波罗宇宙飞船以N2H

15、4(联氨)和N2O4为动力源,反应温度达2700摄氏度,反应方程式为: 2N2H4 + N2O4 = 3N2+ 4H2O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 B联氨是氧化剂 C联氨是还原剂 D氮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5、几个重要的规律 (1)价态律 (2)先后律 (3)强弱律 (4)归中,歧化律 (5)守恒律,价态律例题:,下列各组微粒中,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做氧化剂的 A.,B.,C.,D.,先后律例题:,向浓度都是1molL1的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完全后铁粉还有剩余,则此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阳离子是 A. H B. Fe2 C. Fe3 D. Cu2,强弱律例题:,已知,(1)2FeCl32KI2FeCl22KClI2;(2)2FeCl2Cl22FeCl3,据此可判断各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FeCl3Cl2I2 B. Cl2FeCl3I2 C. I2Cl2FeCl3 D. Cl2I2FeCl3,在5NH4NO3=2HNO3+4N2+9H2O中发生氧化的氮原子与发生还原的氮原子的个数比是 A.3:5 B.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