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一讲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5049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第一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发展心理学第一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发展心理学第一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发展心理学第一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发展心理学第一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第一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第一讲课件(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王国锋,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概述 第一单元 个体发展心理学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1.定义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发展的含义 动物心理(种系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人类心理(种族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 3.个体心理发展 研究对象: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从出生到衰亡各年龄阶段,(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心理发展整体性(质的规定、互动关系) 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心理发展的活动性(皮亚杰:对心理发展起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动作和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包括了外部活动和内化活动。内化过程表现为概括化

2、、言语化、简约化和超越化)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两个加速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普遍性和差异性,尽管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个体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的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例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人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则开窍较晚。,普遍性和差异性,白痴学者(idiot savant)是指轻度或中度精神发育不全(IQ低于70),而同时在某(些)

3、方面具有超群认知功能的人。其特殊才能可表现在日期推算、计算数字、音乐、绘画、背诵、查阅字典、下象棋,甚至是某一专业知识领域。,方向性和顺序性,正常情况下,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体现在每个儿童身上,都是如此。,方向性和顺序性,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脑细胞发育的顺序是:轴突、树突、轴突的髓鞘化。这种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基因型在环境的

4、影响下不断把遗传程序编制显现出来的过程。,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表现在: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从总体发展来看,幼儿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是儿童期的平稳发展,到了青春发育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然后再是平稳地发展,到了老年期开始出现下降。,不平衡性,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中的各年龄阶段的特征 1、年龄特征:质的规定性,本质特征 2、年龄阶段的根源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的作用问题,动因,本质问题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关系问题过程问题

5、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 关键期问题,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功能:描述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解释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及相互关系 预测对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及其在特定的情况中的反映作出推断 控制指以研究科学理论为依据,创设并操纵教育环境和条件,促使研究对象产生预期改变或发展。 特殊性: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即发展性,核心特点,二、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横向研究:同一时间,不同被试 优点:适用性好时效性 确定:人为的联结性、组群效应

6、纵向研究:同一被试,不同时间 优点:连续过程、能够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缺点:时效性差、被试容易流失、出现疲劳效应和练习效应 纵横交叉研究:取长补短,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同一时间内”,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资料,有助于描述心理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此外,样本也易选取与控制。因此这种设计成本低,省时省力,见效快,目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多采用这一设计。,横断研究,其不足在于,由于被试的取样是几个年龄点,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足以确切地反映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依据横断研

7、究所描绘出的心理发展曲线有可能受到“世代效应”(cohort effect,也称群体效应)的影响,即不同世代群体由于所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和遭遇历史事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心理发展上有差异的现象。,横断研究,例如,如果测量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对摇滚音乐的兴趣,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兴趣随年龄增长而减弱。但事实上,这更可能与不同的社会时代对音乐的兴趣变化有关。,横断研究,利用横断研究得出的数据表明,60岁以后智力大幅度下降。那么,这种下降是年龄发展本身引起的呢,还是由于老年组被试的受教育程度不及年轻被试引起的呢?,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

8、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纵向研究,纵向研究的特点是,通过长期的追踪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资料,从而系统、详尽地了解量变与质变的规律。 纵向研究还有助于探明早期发展与未来心理发展的联系,对了解发展的原因与机制十分有益。 同一群被试,纵向研究,纵向研究体现出周期长、费用大的不足,故被试的数量往往受到局限。 研究期间样本的恒定非常困难,会因死亡、搬迁、厌烦而流失被试,从而有可能影响取样的代表性。 纵向研究需要被试反复做一些测验,不可避免地会使被试产生“练习效应”。,交叉设计,交叉设计是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以更好地探查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三、发展心理学的

9、研究方法的新趋势,跨文化比较研究 跨学科、跨领域综合性研究 研究方法的整合 训练研究 和教育实验越来越重视,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一、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高尔顿 优生学、家谱调查 二、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华生 行为主义创始人 三、共同决定论 相加或折中观点,非此即彼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代表人物: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代表,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榜样示范 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强调儿童的主动有选择性,儿童自身的主观性和自我调节能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研究领域,探索认知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强调行为与认知结合; 突出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0、强调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五、社会文化决定心理发展 维果茨基 文化-历史理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补短内化的结果。 (一)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 低级心理机能:生物成熟因素制约的 高级心理机能:文化历史因素制约的 四个指标:随意化、概括抽象化、整体化、个性化,五、社会文化决定心理发展,(二 )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1、社会而年华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 外部-内在:内化 2、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 (三)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略前性原则);学

11、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前提和条件:个体的成熟、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六 、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相互作用论 本质是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化(决定性因素),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连续论 阶段论 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理解: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心理发展中的量变、质变关系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同一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认知结构:感

12、知和运动 前运算阶段(2-7岁) 表象思维: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缺乏守恒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运算图式,需要具体内容作支持:守恒性、去中心化和可逆性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及以上) 抽象推理水平: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进行假设演绎推理,(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 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而导致乃至失调所致; 人在克服心理和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 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 获得积极的解决。,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将社会要求在个体心

13、理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婴儿前期(0-2岁):信任感对怀疑感,希望 婴儿后期(2-4岁):自主感对羞耻感,意志 幼儿期(4-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目标 童年期(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能力 青少年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诚实 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爱 成年中期(25-50岁):繁衍感对停滞感,关心 成年后期(50岁以后):完善感对失望或厌恶感,智慧、贤明,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人的心理发展是从出生到衰亡人生历程的划分 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 动态过程,在人格唯独上成功与不成功两级之间具有变化的空间 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前面阶段发

14、展不好会影响后面的发展阶段,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内动力:人类所具有的自生成和自发展的心理动力 外动力:家庭和社会文化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良性互动的结果形成具有新质的发展动力,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劳伦兹“印刻” (窄窗口) 儿童在某个时间最容易习得某种只是和机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而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 敏感期:在特定时间,儿童学习某种只是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宽窗口),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1.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儿童心理学

15、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中世纪:“小大人”的观念 文艺复兴以后:了解、尊重儿童的新教育观念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创始人:普莱尔 1882年儿童心理 2. 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研究 “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 从儿童心理学向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霍尔青少年心理学,衰老:人的后半生 毕生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时间:0-3岁 第一单元 新生儿的发展(0-1岁) 产前期:胚种期(0-2周)、胚胎期(3-8周)胎儿期(9-38周)约280天 一、新生儿的发射行为 最初的适应能力来自:无条件发射 第一类生存反射:具

16、有明显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发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等) 第二类: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发射(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和巴宾斯基反射),一般4-6个月会消失 无条件发射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睡眠-觉醒时活动-啼哭 睡眠是他一天最重要的部分 觉醒是每天有两三个小时的觉醒 啼哭是生理需求引起的。也是社会交往需求的性质,三、新生儿的心理发展,一、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 二、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 三、以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和可修复性 二、婴儿动作发展 (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动作是婴儿发展水平的指标;动作的发展使儿童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群;动作的发展促进儿童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二)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手的抓握技能和独立行走 手的抓握技能: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独立行走:婴儿发展的里程碑(由被动变主动;扩大认知范围,增加了与人交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