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泄泻课件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8285014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课件-泄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泄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泄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泄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泄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课件-泄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课件-泄泻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泄 泻,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泄泻的定义;相关的西医疾病 调 摄护理。 2熟悉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泄泻的治疗原则以及各证型的辨证论治。,一、概 述,(一)定义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病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为多见。 “骛溏”、“飧泄”、“濡泄”、“洞泄”、“注下”、“后泄”、“下利”、“溏糜”皆为本病的别名。,一、概 述,(二)源流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 飧泄”。“湿盛则濡泄”。 素问 举痛论:“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 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一、概 述,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 飧泄。” 素

2、问 风论:“食寒则泄” 医宗必读 泄泻总结前人治泄经验基础上, 提出了著名的治泄九法,即淡渗、升提、清 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其论述系统而全面,是泄泻治疗学上的一大 发展,其应用价值亦当临床所证实。,一、概 述,(三)范围 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 乱、慢性结肠炎、过敏性肠炎、肠道激 惹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症等引起的泄 泻,均可参照本篇进行辨证论治。,二、证候特征,(一)以大便清稀为主要表现 (二)表现各异,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便次不 多,但粪质清稀,甚至如水样;大便稀薄,完 谷不化。 (三)伴随症状,可见脘腹不适,食少纳呆,小便不 利等,三、病因病机,外感湿邪

3、(寒、暑、热) 饮食不当 (不节不洁),情志失调 (忧思郁怒) 体弱久病,湿滞,脾虚,清 浊 不 分 运 化 失 常,湿 邪 困 脾 邪 阻 脾 胃,火 衰 木 郁 脾 失 健 运,寒湿 湿热 伤食,脾虚 肾虚 肝郁,久泄(虚),暴泄(实),四、诊断要点,(一)主要依据:大便粪质清稀或如水样。大便次数 增多、粪质清稀或便次不多,但粪质清稀,甚 至如水样或完谷不化。 (二)伴随症:腹痛腹胀等 (三)起病方式: 1起病暴泻,起病突然,病程较短,可伴恶寒发 热等症。 2慢性久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时轻时重。,四、诊断要点,(四)饮食不节:受寒热或情绪影响可诱发。 (五)实验室:大便常规

4、、大便细菌培养、结肠 X线或电子结肠镜检查。 (六)需除外:某些生理习惯性的便次增多,以 及其他病症中出现的泄泻症状。,五、鉴别诊断,1痢疾:两者均有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 薄的病证。痢疾的特点以腹痛、里急后 重、下痢赤白脓血便为主症。 2霍乱:是一种上吐下泻同时并作的病证, 其特点是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多凶 险。,六、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1辨轻重缓急 轻:饮食如常 重:不欲饮食,形体消瘦, 暴泻无度,或久泻滑脱 不禁。 急:病程短 缓:病程较长,六、辨证论治,2辩寒热虚实 寒证:粪质清稀如水,腹痛喜温,完谷不化。 热证:粪质黄褐,味臭较重,泻下急迫,肛门灼热。 实证:病势急骤,脘腹胀痛拒按

5、,泻后痛减,小便不 利者。 虚证:病程较长,腹痛不甚者喜按,小便利,口不渴。,六、辨证论治,3辩泻下之物 寒湿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气味腥秽。 湿热证:大便稀溏,色黄褐,气味臭秽。 伤食证:大便溏垢,臭如败卵,完谷不化。,六、辨证论治,4辩久泻的特点 脾虚:迁延不愈,倦怠乏力,多因饮食不 当或劳倦过度而复发。 肝郁克脾:反复不愈,每因情志不遂而复发。 肾阳虚:五更飧泄,完谷不化,腰酸肢冷。,六、辨证论治,治疗原则:运脾化湿,六、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暴泄 1寒湿泄泻 症状: (1)泄泻清稀,甚如水样; (2)腹痛肠鸣,脘闷食少; (3)苔白腻,脉濡缓。 (4)兼外感风寒见:恶寒发热头痛, 肢体

6、 酸痛,苔薄白,脉浮。,六、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暴泄 1寒湿泄泻 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 藿香辛温散寒,芳香化湿; 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健脾除湿; 厚朴、大腹皮理气除满; 紫苏、白芷解表散寒。,六、辨证论治,临床应用: 表邪偏重:加荆芥、防风或用荆防败毒散; 湿邪偏重:胃苓汤; 寒重于湿:理中丸加味。,分证论治 暴泄 2. 湿热泄泻 症状: (1)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 而臭; (2)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3)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六、辨证论治,六、分证论治,分证论治 暴泄 2. 湿热泄泻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 葛根解肌清热,

7、煨用能升清止泻; 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 甘草甘缓和中。,六、辨证论治,临床应用: 湿偏重者:加薏苡仁、厚朴; 夹食滞者:加神曲、山楂、麦芽; 风热表证者:加金银花、连翘、薄荷; 暑湿入侵者:用新加香薷饮和六一散。,六、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暴泄 3.伤食泄泻 症状: (1)腹痛畅鸣,泻下 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 (2)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 (3)苔垢浊或厚腻,脉滑。,六、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暴泄 3.伤食泄泻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 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和胃; 半夏、陈皮和胃降逆; 茯苓健脾祛湿; 连翘清热散结。,六、辨证论治,临床应用: 食滞重者:可用枳实导滞丸。,六

8、、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久泄 1脾虚泄泻 症状: (1)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 化,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 多; (2)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 倦怠; (3)舌淡苔白,脉细弱。,六、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久泄 1脾虚泄泻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 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 砂仁、陈皮、桔梗、 扁豆、山药、 莲子肉、薏苡仁,理气健脾化湿,六、辨证论治,临床应用: 脾阳虚衰,阴寒内盛者附子理中丸; 久泻不愈,中气下陷者补中益气汤;,六、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久泄 2肾虚泄泻 症状: (1)黎明前脐腹作痛,畅鸣即泻,泻下完谷, 泻后则安; (2)形寒肢冷,腰膝

9、酸软。 (3)舌淡苔白,脉沉细。,六、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久泄 2肾虚泄泻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方药:四神丸 补骨脂温阳补肾; 吴萸温中散寒; 肉豆蔻、五味子收涩止泻。,六、辨证论治,临床应用: 可用附子、炮姜加强温补脾肾; 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加黄芪、党参、白术; 久泻不止,可合用桃花汤; 辨证选用右归丸、肾气丸。,六、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久泄 3肝郁泄泻 症状: (1)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腹泻; (2)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畅鸣矢气; (3)舌淡红,脉弦。,六、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久泄 3肝郁泄泻 治法:抑肝扶脾 方药:痛泻要方 临床应用: 肝郁甚者,加柴胡、枳壳

10、、香附; 脾虚甚者,加黄芪、党参、扁豆; 久泻不止者,加乌梅、诃子等,七、 转归预后,泄泻的转归、暴泻、久泻有别 (一)暴泻转归有三 1治愈 2暴泻无度,伤阴耗气,亡阴亡阳 3失治、误治,由实转虚,变为久泻。,七、 转归预后,(二)久泻转归有三 1治愈 2中气下陷 3脾肾俱衰,八、预防调摄,(一)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不食生冷瓜果及冷饮。 (二)居处冷暖适宜 (三)结合食疗健脾益胃 (四)急性患者当注意肛门要擦拭轻柔,温水清洗。 (五)重度患者,及时补液 (六)病愈后注意饮食、精神调养及体育锻炼。,(一)泄泻有暴泻久泻之分。暴泻属实,有寒湿、湿 热、伤食之类;久泻属虚,有脾虚、肾虚之别; 肝旺乘僻

11、,多数属虚实夹杂。 (二)治疗以运脾祛湿为主。暴泻祛邪为主:风寒束 表重疏解,暑热侵袭重清化;饮食积滞重消导; 水湿内盛重分利。久泻扶正为主;脾虚重健脾 益气;肾虚重温肾固涩;肝旺脾弱重抑肝扶脾; 虚实相兼以补脾祛邪兼施。,九、结语,九、结语,(三)暴泻切忌骤用补涩,清热不可过用苦寒;久 泻不宜分利太过,补虚不可用甘温。,十、近年研究进展,(一)病因:与饮食不节关系最大 (二)男性多于女性,中青年患者最多 (三)中医药在维持肠道正常菌群平衡方面 有 重要作用 (四)脾虚泄泻证患者血清必需脂肪酸代谢失 常,用药物治疗可以调整,十一、复习思考题,(一)泄泻的定义。 (二)泄泻的病因病机如何? (三)暴泻三个证型的治法、代表方药是什么? (四)久泻三个证型的治法、代表方药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