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幻灯片-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1295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二--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幻灯片-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主题二--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幻灯片-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主题二--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幻灯片-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主题二--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幻灯片-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主题二--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幻灯片-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二--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幻灯片-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二--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幻灯片-华东师大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 主题二:统一国家的建立,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 点 聚 焦,考点3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事实,探讨统一国家 建立的意义;知道秦朝灭亡的原因。(P41页),一、秦灭六国: 1、顺序:韩(前230)赵魏楚燕齐(前221) 2、重要战役:长平之战 3、秦国灭六国,完成统一,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秦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二、意义: (一)秦朝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二)统

2、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1)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3)有利于民族之间交往,促进民族融合,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秦统一后,统一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成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长平之战的旧址在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境内。此场战争,发生 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赵军参战人数就有45万人, 双方大军加起来近百万人。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 中国的进程。因此秦统一中国的战争只剩下时间问题。但从国 家战略到具体战术

3、,军事家直到现在都在探讨它的得失。长平 之战,对中国历史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催生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封建集权的大帝国。(桂陵之战、马陵之战),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1、政治: (1)首创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确立“皇帝”称号,裁决 军国大事。 (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政事、 军事和监察。 (3)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2、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轨。 3、文化: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日常 文书用隶书。 4、思想: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5、军事与交通:北击匈奴,筑长城,修驰 道和直道。,秦朝封建专制主义的中

4、央集权制度示意图,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四、知道秦朝灭亡的原因,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1)刑法苛严。 (2)徭役、兵役繁重。 (3)赋税沉重。 2直接原因农民起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众在大泽乡起义,陈胜自立为王, 国号“张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秦的灭亡: 公元前207年,项羽大败秦军主力。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咸 阳,秦朝灭亡。,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点4、列举汉武帝大一统主要事实:P5360页,一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初实行“休养生 息”的政策。 二、汉武帝大一统: (

5、一)、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设“使者校尉”管理西域。 2、经济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废半两钱,铸造五铢钱,是我国货币制度 史上的重要改革;重视兴修水利,开凿六辅渠和白渠。 3、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 统思想。 4、文化教育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立太学,是当时最高学府。 5、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屯田驻守,巩固了西北边郡。 6、民族关系: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三)、意义: (四)、年号:我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

6、从汉武帝开始的。 (五)、东汉: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他统治时期,社会呈现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光 武中兴”。,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点5 简述张骞通西域等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68-70页,二、张骞通西域最初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三、张骞通西域经过: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四、意义:开拓了西北边疆;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五、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六、丝绸之路: 1、路线: 2、主要地点 3物种和技术上的交流 4、历史名城 5、作用

7、 6、丝绸之路开通的现实意义,一、西域的概念: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点6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 解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79-88页),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挟汉献帝到许,政治上取得主动权。唯才是举,吸纳人才。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 2、曹操统一北方的战役:官渡之战。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赤壁之战。 4、三国鼎立的形成:,主题三 政权分离与民族融合,5、地区经济发展措施: 曹操屯田,作用:解决军粮问题,流民有安居之所。 诸葛亮屯田,盐铁官营,作用:使蜀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七擒孟获”,

8、促进民族融合。 孙权开发江南,汉人与山越人融合,卫温首达夷洲(台湾),中国历史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三、人口南迁 1、原因:逃避战乱。 2、方向:西线巴蜀地区,中线两湖、江西地区,东线江浙地区。 东汉末年形成人口流动高峰。 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北方多战乱,南方较安定,人口大量南迁,统治者重视。,四、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1)、(2)、(3) 2、南方经济发展表现 (1)农业:形成了巴蜀、江汉、江浙地区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岭南得到初步开发;农业技术进步明显(水利、犁耕、稻麦两熟)。 (2)手工业:

9、从六朝开始,丝织业重心南移。 (3)海上贸易:六朝时期形成海上丝绸之路。 (4)商业城市:建康、京口(镇江)、吴郡、余杭;港口城市:广州、鄮县(Mo,宁波)。 3、意义:,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点7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初步了解民 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89-94),一、南北朝时期社会发展特点:南方经济发展, 北方民族大融合。 二、统一过北方的政权:氐族建立的前秦;鲜卑 建立的北魏。 三、北方大融合背景:北方政权分立、战乱频繁。 政权多数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 四、孝文帝改革 1、目的: 2、内容:迁都洛阳;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

10、姓氏。 3、性质: 4、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快了北方民族大 融合的进程,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认识及意义: 1、民族融合:汉与少数民族杂居相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汉族改变席地而坐习俗,南北互使,南北互市。 2、认识: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学习借鉴,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和谐的民族关系及统一的政治局面是盛世形成的关键因素。 3、意义:为隋朝重新统一准备了条件,“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奠定了隋朝统一和唐朝繁盛的基础。,应 用 示 例,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

11、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材料三 以下是某学校九年级学生小明对秦始皇作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

12、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 (3)材料一、材料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1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定都于建康(南京), 史称“六朝”。,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

13、应用示例,针 对 演 练,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扶一把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 ) A修筑灵渠 B在长安设立太学 C加强中央集权 D统一文字,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送一程 1.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 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首创的是( )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2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是( ) 开创三省六部制 实行“推恩令”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设立军机处

14、A B C D,B,B,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3北魏一朝自孝文帝以后,皇帝逝世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和“孝明帝”。这与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 ( ) A迁都洛阳 B改用汉姓,学习汉语 C该穿汉服,与汉人通婚 D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B,重 难 解 读,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1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谁的功劳大? (1)他们都在国家统一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秦始皇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到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各个领域。汉武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他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

15、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开创了汉朝的鼎盛局面,因此他们的功劳难分大小。 (2)秦始皇统治时期,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酷,这是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而此时天下刚统一,基础不牢,最后秦朝的统治仅15年就灭亡了。汉武帝虽穷兵黩武,生活奢靡,但是武帝晚年下了一个“罪己诏”,调整了政策,减轻人民负担,西汉王朝从此转危为安,故有人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2张骞通西域的条件有哪些?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影响? 当时西汉国力已经强盛起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汉武帝有强烈的加强与西域联系的愿望;当时社会蓬勃向上,人们进取精神旺盛,敢于开拓,勇于向外拓展;西域人民向往汉朝,愿与汉朝交往;解决匈奴问题成为通西域的最初动力和政治条件。 历史影响:丝绸之路一直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是我国与欧亚各国人民加强联系、发展友谊的桥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现实意义:丝绸之路至今仍然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点4、列举汉武帝大一统主要事实:P5360页,1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 “西汉”。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2背景 (1)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社会贫困。 (2)汉初统治者注意吸取秦亡教训,以确保汉朝长治久安。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