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常见问题及辅导对策-初中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1231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常见问题及辅导对策-初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常见问题及辅导对策-初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常见问题及辅导对策-初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常见问题及辅导对策-初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常见问题及辅导对策-初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常见问题及辅导对策-初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常见问题及辅导对策-初中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常见问题及辅导对策,幸芦音,发展阶段划分,婴儿期(03岁) 幼儿期(36岁) 儿童期(611、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 青年期(14、1517、18岁) 成年期(18岁以后),初中生面临的心理问题,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生理急速发展(处于第二生长高峰),性意识开始加强。(成人感的困惑,对异性的渴望与压抑) 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 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易出现心理及行为偏差 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关注自己的长相、身材,在意别人尤其是同伴的评价。 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思维增

2、强 情绪、情感更复杂、多变 对老师持选择性、怀疑的态度,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与学习有关的 1、厌学 2、学习压力过大 3、学习障碍 4、考试焦虑 (二)与情绪、情感有关的 1、早恋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4、爱发脾气 5、网络成隐,洞悉人性,要理解“事出有因” -动态心理机制的规律,需要引发动机 动机驱使行为 行为导致结果 结果反馈动机,一、自我意识:学生正处于智力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加强,表现为独立感、自由感、自信心、自尊心、有远大理想等。 独立感表现为要摆脱原有的束缚,要独立生活;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反对依赖他人。自由感即是不愿受集体或群体的限制。自信心即是对

3、自我能力和精力的一种肯定。自尊心即是要求别人尊重自我以维护一定的荣誉和社会地位的自我倾向。,值得重视学生的 心理两大特点特点,二、情绪情感反应:现时期的学生,容易动感情,情绪情感反应比较强烈,遇事容易激动,同时存在多种情绪状态,往往同时存在情绪的闭锁性与开放性;对事可以表现为不在意,无动于衷或冷漠,也可以表现为积极关注、情绪振奋;学生的自尊心比一般人更突出,住住可以由于过度的自尊又容易滑向过度的自卑。在学生身上,有时可能同时存在自尊和自卑的情感体验。,值得重视学生的 心理两大特点特点,初中学生心理辅导的重点,1、学习心理辅导(主要是考试心理辅导) 2、人际关系辅导(主要是同伴关系辅导) 3、情

4、绪调节辅导(包括情绪合理发泄与 控制) 4、青春期心理辅导(主要是自我意识和 异性关系的辅导),3、掌握辅导的技术,包括倾听的技术和影响的技术。 倾听的技术: 开放性提问 具体化技术 设身处地的同感 温暖和积极关注,开放性提问:,含义:运用包括“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能不能”等在内的词发问。 要求:()多运用于每次会谈的前半部分和收集资料时 ()注意语气语调的共情性、委婉性和关怀性,闭锁性提问:,含义:引导学生用“是”或“不是”、“有”或“没有”,“对”或“不对”的语句来回答的提问。 要求:()多在澄清问题时使用 ()注意次数不宜太多,具体化技术:,含义:找出学生问题的特殊性,了解

5、其具体细节和重要的情感体验。 要求:()借助开放性提问 ()抓住关键词句 ()及时澄清和整理思路,设身处地的同感:,含义:指对来访学生的充分理解和准确 的传达。 要求:()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 设身处地 ()善于观察,准确把握 ()正确表达,及时反馈,温暖和积极关注:,含义:指对来访学生的接纳态度和正向关怀。 要求:()正确的人性观 ()着眼点放在“人”,而不是“怎样 的人”上。 ()关注倾听与非批评言语 ()发现亮点,给予鼓励。,影响的技术,影响的技术包括: 启发与领悟 合理解释 具体指导 信息和建议 恰当的自我暴露,启发与领悟:,含义: 通过某件具体事情,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与分析,从

6、而悟出其中的问题之关键。 要求: (1)不讲大道理,从具体事情出发。 (2)不包办分析,启发学生自己思考。 (3)善用暗示。,合理解释:,含义:对学生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其原因提供另外一个参照系统。 要求:()解释可以是经验性的,也可以是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解释应在充分了解学生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解释要注意深入浅出。,具体指导:,含义:给予学生行为和认知改变的具体指导。 要求: (1)指导限于有关认知改变和行为调 整的具体技术的指导。 (2)不对学生的选择和抉择给予确定。,提供信息与建议:,含义:向学生提供有关信息与建议。 要求: ()提供的信息与建议要完全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 (2) 提供

7、忠告时,要注意语言的措辞; (3)忠告和建议不宜太多。,恰当的自我暴露:,含义:指辅导老师在必要时,适当地将自己的经验、感觉和行为与学生分享,以增进学生对自己问题的了解和获得自我改变的有益信息。 要求: (1)辅导老师必须在认定自我暴露有助于学生改变的情况下进行;()自我暴露的时间和次数要适可而止。,一、考试心理辅导,(一)考试成功的关键因素 1.实力:智力、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 2.技术:学习方法和考试的技巧 3.心理:考前心态的调整、考场的发挥,辅导方式,1、取得其信任,深入其内心,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2、激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 3、教授其学习方法,帮助其培养

8、良好的学习习惯 4、利用期望效应,多给其鼓励和表扬(正强化),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5、多点爱心和耐心,作他的良师益友,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 辅导的要点和技术,1、了解和觉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进行 原因的分析 心理状态过度紧张 紧张不足 适度紧张,原因分析,目标是否恰当和合理 动机是否恰当和适度 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计划 成绩的反馈是否理想 性格是否具有坚持性和毅力 自信心如何 父母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等,2、有针对性地给予辅导和指导,辅导内容包括: 目标的确立 学习方法的指导 知识点的讲解 考试技巧的归纳 心理支持与鼓励 与家长的沟通与协调等,充分发挥团体动力作用 搞好班风,1、定期组织主题班会。比如

9、: 压力应对 时间安排 走出阴影 磨炼意志 了解父母 展望未来等。,2、树立激励性班风,群体目标 口号 统一动作 程序化仪式,调整教师心态以坚定不移 的信心和决心影响学生,1、衣着 2、精神面貌 (良好睡眠、积极的认知、善于瞬时放松、表情调节法) 3、激励性语言 4、和学生们一起口号,二、人际关系辅导,1、 青少年同伴关系特点 亲密性 排斥性 不稳定性 2、辅导的重点 分辨朋友和不良朋友的影响 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与冲突 学会沟通,人际关系紧张,在人际关系方面,调查提示,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3

10、8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等。,这类问题,我们应当意识到,主要和我们父母、老师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有关。 为此,要帮助初中生解决这类问题, 首先,父母和老师要有正确的态度, 其次,是从调整认知、建立新的人际交往习惯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采取措施帮助这些学生。 在心理辅导中,要强调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要明白到底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同时,要从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入手,注意到改变中的细微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老师和家长应当保持一致,说到做到。,3

11、、辅导方法,团体辅导(主题班会、小组训练) 个别辅导: 鼓励换位思考 启发自我检讨 正确交往态度 恰当交往技巧 合作但不失自我,三、情绪调节辅导,1、青少年情绪特点 纯洁性 不稳定性 幼稚和复杂的组合 2、情绪辅导的重点 认识情绪调控的重要性 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包括认知和行为 的调节) 做情绪的主人,心情不良,这也是当前初中生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心理卫生问题。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于我们的初中生来说,物质上已经没有什么不能满足了,然而,这却更显得心理的空虚。有的学生表现出对人生倾向于悲观主义的态度,心情低落;有孤独感;易伤感;倾向于看到人生、社会的阴暗面,常常感叹社会不公,对生活中积极的一面估计

12、不足;有的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抑郁心境,严重的会产生自杀的念头和行为。,心情不良,对待这类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家长、老师应当注意结合平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疏导教育,帮助他们学会从生活的不同方面看待面对的问题。这其中不能忽视的是,应当开展必要的自杀预防教育。有一项关于三所学校962名学生的心理状况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307名(29)因各种原因产生过自杀的念头,42名(4)曾在生活的不同阶段有过自杀的企图。,3、辅导方法,团体辅导(主题班会、小组训练) 个别辅导: 倾听与宣泄 同感与心理支持 分析情绪表达的方式 了解他人感受 启发正向思维 鼓励做情绪的主人,五、青春期心理辅导,1、青春

13、期自我意识的特点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分化 自我统一性的完成 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2、辅导的重点 解决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矛盾 树立恰当目标与理想 树立正确异性交往和恋爱观,3、辅导方法,团体辅导(主题班会、小组训练) 个别辅导 了解理想自我对现实自我的鞭策作用 调整目标,减小矛盾冲突 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 有步骤的完善自我 接纳自我对异性的向往和幻想 了解生涯发展,把握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及时处理恋爱中的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六种: 一,学校适应不良型的心理问题; 二,强迫型的心理问题; 三,抑郁型的心理问题; 四,焦虑型的心理问题; 五,恐怖型的心理问题 六、品行问

14、题,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学校适应不良型的心理问题,一,学习适应不良型 学习适应不良型是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型障碍。中学生往往由于学校适应不良严重影响学习,更不上班级,甚至造成中途休学或辍学。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学校适应不良型的心理问题,1:情绪方面。 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2:行为方面。 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5、 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第二,社会性退缩。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 第三,品行絮乱。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袭扰他人。 第四,行为倒退。行为像儿童

16、,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儿童游戏,不合群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2:行为方面,学校适应不良型的心理问题,3:生理功能方面 表现在上课头昏、脑胀,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体检查则没有特定的躯体问题。,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强迫症 基本特征 以意识中的强迫与意识中的反强迫同时并存的情况, 患者对这种矛盾的情况认识清楚, 并感到非常痛苦, 但无法摆脱。,二,强迫型的心理问题,强迫意向、强迫行为,具体表现为:,(1)强迫观念。 如脑内反复回旋某歌曲的旋律、别人对自己说的话;作业或考试后总觉得写错了字或做错了题,上学路上总疑惑忘带书或文具;总是担心考试失败、挨老师批评,担心自己会发胖;看到小刀就会想到会割破手;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