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相关抗原与抗体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79003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肝相关抗原与抗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乙肝相关抗原与抗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乙肝相关抗原与抗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乙肝相关抗原与抗体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乙肝相关抗原与抗体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肝相关抗原与抗体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肝相关抗原与抗体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乙肝相关抗原与抗体,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乙肝e抗原HBeAg 乙肝表面抗体HBsAb 乙肝e抗体HBeAb 乙肝核心杭体HBcAb,乙肝病毒的生命周期,乙肝病毒(HBV)-肝细胞表面-脱掉外衣,进入肝细胞-脱掉内衣,将HBV DNA注入肝细胞核-肝细胞核内形成DNA(每个肝细胞核内含有10-20个DNA分子,也有报告每个肝细胞核内含有30-50个DNA模板),以肝细胞核内DNA为模板,生产出各种乙肝病毒蛋白合成所需要的核糖核酸(RNA),然后在肝细胞浆内生产出乙肝病毒的各种蛋白质(抗原),包括: HBsAg(表面抗原) HBcAg(核心抗原) HBeAg(e抗原),这些病毒蛋白质合成后,即

2、发挥病毒复制的各种功能: HBsAg(表面抗原)- 给病毒DNA穿上外衣,包装病毒,或释放入血,形成空的表面抗原 HBcAg(核心抗原)- 给病毒DNA穿上内衣,包装病毒DNA,等待包装外衣 HBeAg(乙肝e抗原)-经过肝细胞浆的内质网,直接分泌到肝细胞外,进入血液及全身,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sAg是1963年由Blumberg在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血清中首先发现的,故开始被称为澳大利亚抗原,即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说的“奥抗”,后又被称为肝炎相关抗原(HAA),1974年被正式定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实际上就是一项肝炎病毒的外壳部分。在血清中查到它的时候,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

3、它并不含有病毒颗粒,因此并不能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以及传染性强弱、预后等问题。,临床意义,血清HbsAg阳性HBV(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的标志。 HbsAg是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HbsAg存在于血液中以及许多体液和分泌物 中,如唾液、尿液、乳汁、精液等。 外周血中会出现HbsAg,一般含量在5ng 600g/ml。,HbsAg一般在乙肝患者转氨酶(ALT)升高前28周的血清中出现。患者进入恢复期后,HbsAg的滴度可逐步降低;当患者血中出现抗HBs时,HbsAg可消失。 HbsAg在血清中亦可持续存在,原因可能是编码HbsAg的病毒基因与患者的肝细胞DNA进行了整合。在这种情况

4、下,即使HBV已从人体内消除,肝细胞仍能不断地复制HbsAg。 大部分可持续携带HbsAg数年、数十年,甚至终生携带而无临床症状;小部分人在机体平衡被打破后,可发展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人自然感染HBV或注射了HbsAg疫苗后,机体可产生抗HBs。但如果病毒的有关基因发生了变异,机体所产生的机体对变异株便没有作用,感染者血清中可同时出现HbsAg和抗HBs。乙肝疫苗接种也不能有效地预防这类变异病毒的感染。,乙肝e抗原HBeAg,H:Hepatitis 肝炎 B:乙型 Ag:Antigen 抗原,HBeAg,是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期间,从肝细胞内释放到血液内的一种病毒蛋白质

5、。 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血清内HBV DNA量大,传染性强。,HBeAg有什么功能呢?,据推测HBeAg是乙肝病毒逃避人体免疫攻击的一种手段。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或胎儿在出生期或在子宫内接触到有病毒的血液时,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合成e抗原(HBeAg)并释放到血液内,释放出的HBeAg先“麻痹”婴儿的免疫系统,由于HBeAg与HBcAg非常相似,这样,当免疫系统碰到HBcAg时,由于已经被麻痹,于是不再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使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无法有效地消灭或清除病毒。乙肝病毒通过释放HBeAg达到逃避人体免疫攻击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乙肝病毒制造出HBeAg这么一个蛋白,只释

6、放到血液内,而对病毒的复制没有作用。,HBeAg是一个绝好的监测病毒的指标 。 如果HBeAg阳性,就表示病毒复制活跃,血中HBV DNA水平高,传染性强。,乙肝表面抗体HBsAb,抗体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产物 。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HbsAg 阳性感染恢复后期出现。 此时表面抗原(HBsAg)转阴至少已1个月以上。抗-HBs于6-12月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0年内转阴(有时转阴很快)。,临床意义,1、单项抗-HBs阳性:(1)接种乙肝疫苗成功的标志(2)单项低效价抗-HBs阳性有时为非特异性反应。 2、与抗-HBc、抗-HBe同时阳性 :机体自然感染乙肝病毒以后发生

7、免疫应答,病毒被清除,机体获得抵御 HBV再次侵袭的特异性免疫力。 3、与HBsAg同时阳性:非常少见,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感染了不同的HBV亚型;(2)感染了S基因变异的HBV; (3)免疫功能低下,抗-HBs不能清除HBsAg; (4)正处于抗原-抗体动态平衡阶段。,乙肝e抗体HBeAb,乙肝e抗体一般在乙肝e抗原消失之后出现 一些乙型肝炎病人或带毒者体内可产生HBeAg,它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对应的专一性抗体 HBeAb。,1、急性感染 乙肝e抗体在急性自限性感染的恢复期出现,最终可能呈现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和抗乙肝e抗体 同时阳性,“三抗体”阳性标志着体内的乙肝

8、病毒(HBV)已被清除,并且具有免疫力。 2、与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同时出现的慢性持续性感染 这就是所谓“小三阳”,见于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也见于慢性乙肝患者,表明体内病毒复制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传染性降低,病情可能趋于稳定。发生病毒变异者病情并不减轻或稳定。 3、有人报告极少数乙肝e抗原阳性并伴有其它抗体阳性者HBV-DNA仍阳性,具有一定传染性。,临床意义,(1)慢性乙型肝炎HBeAb阳性占48.3%,肝硬化为 68.3%,肝癌为80%。 (2)HBeAb阳性率增高,表明多数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时间可长达727年 (3)HBeAb阳性仍会有一定的传染性。在HBeAb阳性的孕妇

9、分娩婴儿中可有20%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乙肝核心杭体HBcAb,HBcAb是由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刺激肝细胞产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其中有IgG、IgM、IgA和IgE型。临床上常规检测的有IgM和IgG型。,临床意义,(1)乙肝核心抗体IgM增高可诊断急性乙型肝炎。 (2)单纯核心抗体IgG增高常表示有既往感染。 (3)HBcAb的出现表明肝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肝细胞受损较重,并且传染性较强 (4)HBcAb对乙型肝炎无保护作用,其持续阳性可长达数十年甚至保持终身。,总结,1、HBsAg(+) HBeAg(+) HBcAb(+) 俗称乙肝大三阳说明患者是慢性肝炎,有传染性。 2、 HBsAg(+)

10、 HBcAb(+) 急性乙肝感染阶段或者是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传染性弱些。 3、 HBsAg(+) HBeAb(+) HBcAb(+) 乙肝已趋向恢复,属于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弱,长时间持续此种态可转变为肝癌。 4 、HBsAb (+) HBcAb(+) 既往感染过乙肝,现在仍有免疫力,属于不典型恢复期,也可能为急性乙肝感染期。,5、 HBeAb(+) HBcAb(+) 既往有乙肝感染,属于急性感染恢复期,也少数人仍有传染性。 6、 HBcAb(+) 过去有乙肝感染或现在正处于急性感染。 7、HBsAb(+) 以前打过乙肝疫苗或以前感染过乙肝。 8、 HBsAb(+)HBeAb(+) HBcAb(+) 急性乙肝恢复期,以前感染过乙肝。,9、HBsAg(+) 急性感染早期或者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传染性弱。 10 、HBsAg(+) HBeAb(+) 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易转阴或者是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11 、HBsAg(+) HBeAg(+) 早期乙肝感染或者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2、HBsAg(+) HBeAg(+) HBeAb(+) HBcAb(+) 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或者为慢性携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