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78163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骨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骨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骨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骨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骨科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2,二、糖尿病的分类(Classification),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3,LOREM IPSUM DOLOR,临床表现 (一)代谢紊乱症候群 1. 典型症状:“三多一少”,视力模糊; 皮肤瘙痒:由于高血糖和末梢神经病变导致。 女性外阴搔痒 其他:四肢酸痛、麻木、腰痛、阳痿等 2. 多数病人起病隐袭,无明显症状,以并发症或伴发病就诊 3

2、. 反应性低血糖 4. 围手术期发现血糖高 5. 健康体检发现血糖高,4,多尿,5,(二)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感染,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急性并发症,6,实验室检查 1.尿糖测定: 肾糖阈当血糖达到810mmol/L,尿糖阳性。 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线索,但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2.血糖测定: 正常空腹血糖范围为3.96.0 mmol/L。 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并可用于判断病情和控制情况。,7,3、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诊断标准或疑为糖尿病时,需进行口服

3、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准 备:试验前 3 天每日进食碳水化合物200 g 禁食10 小时以上 无水葡萄糖:成人 75 g ,儿童 1. 75 g / Kg 方 法: 将75 g 葡萄糖溶于250300ml中,5 分钟内饮完,分别于服糖前和服第一口糖后 2 小时取静脉血测定血糖水平 其它: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8,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性化,目的: 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纠正代谢紊乱 消除糖尿病症状 防止或延缓并发症 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五架马车,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9,磺酰脲类 格列奈类 双胍类 噻唑烷二酮类

4、-糖苷酶抑制剂,口服降糖药分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增敏剂,10,肥胖患者:可选用双胍类及-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非肥胖患者:可首选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果使用一种药物血糖控制不满意,可以联合使用另一类药物,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使用半衰期长的口服降糖药时,应注意低血糖的发生,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合理剂量,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原则,11,注意预防低血糖,及时发现和处理低血糖,注意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告知病人口服降糖药是非根治性的,需要与饮食、运动等相配,口服降糖药不能使血糖达标时,应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告知病人要相信科学,不能相信广告和江湖游医的偏

5、方,一定要依照医务专业人士的指导或处方而服用药物,服用口服降糖药的注意事项,12,遵从医生处方,按时服药,定时进食,不可任意增减药量或变换药物,发生下列情况时应注意监测血糖: 调整药物剂量时 更换药物种类时 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 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如有可能,每半年检查一次肝功能,如何预防口服降糖药的副作用,13,口服降糖药物护理,1、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观察病人血糖、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评价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 3、指导患者按时进餐,14,胰岛素治疗的护理,1、准确执行医嘱 2、注射部位和方法 3、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 4、治疗中检测血糖和尿糖的变化 5、教会病人自我注射胰岛素的

6、方法,了解胰岛素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的主要作用,1)促进血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2)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或代谢供能,3)抑制糖原分解和糖的异生,4)抑制脂肪的分解,16,适应症: 1 型糖尿病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合并严重的感染、消耗性疾病、慢性并发症、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 外科围手术期 妊娠与分娩 经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治疗仍控制不良者 继发性糖尿病 制剂:,17,治疗措施,18,胰岛素的储存,避免日晒 2-8冷藏 不要冰冻,19,胰岛素注射部位-皮下,腹部- 吸收最快 大腿 上臂 臀部- 吸收最慢 * 注意经常更换注射部位,20,注射部位的轮换,间距2.5cm, (约两

7、个手指的宽度) 不要在距脐部 5 cm的范围内注射胰岛素,21,同一部位多次注射的弊端,皮下脂肪硬结 影响美观 引起对注射的恐惧或抵抗 容易导致不正确的注射方法 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可引起局部皮疹、硬结,影响美观,引起不适症状。,22,正确的注射方法,正确选取注射器材 清洁双手 正确选取注射部位,并给予消毒(从内向外) 轻捏皮肤,以4590角刺入 注射完毕后等待10秒钟拔针 目前主张的注射方法为针与皮肤呈90角刺入,较瘦患者或儿童患者可适量减少注射角度。 刺入皮肤与拔针宜快,可减少疼痛,23,注射角度,儿童和消瘦成年人,正常体重成年人,肥胖成年人,45 角 腹部或大腿 捏起皮摺,90 角 腹部或

8、大腿 捏起皮摺,90 角 大腿: 捏起皮摺 腹部: 不需捏皮摺,24,捏起皮肤注射:使用短细针头,尽可能保证正确皮下注射的有效方法,注射应保证在皮下注射,避免误入肌肉层,否则,胰岛素的吸收曲线将不能与血糖吸收峰值相吻合,血糖波动大,25,注射至肌肉层的危害 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导致体内血糖控制不稳定 增加疼痛感 注射至表皮层的危害 导致胰岛素渗出、疼痛或免疫反应,26,注意!,注射前一定要洗手 75%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周围 510厘米待干 胰岛素笔的针头一次一换,27,胰岛素的保存时间,28,抽取瓶装胰岛素方法,1.洗干净手,2.将空气注入瓶中,将注射器及药瓶翻转过来,拉动针栓,3.用手指轻弹

9、注射器,推动针栓,排除气泡,29,注意要点!,要点:先抽短效胰岛素,再抽中、长效胰岛素,原因在于中、长效胰岛素中含有鱼精蛋白锌,若先抽会污染瓶内的短效胰岛素,30,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副作用 1. 低血糖反应与剂量过大、运动过度、饮食失调有关 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心悸、大汗、颤抖、饥饿、乏力等。 脑功能受损表现:行为异常、神志障碍,直至昏迷,甚至死亡 处理:口服15g左右的葡萄糖或糖果;或静脉推注50%GS40 100ml,必要时可重复;或胰高血糖素1mg肌注用于难以静脉输液的院外急救。 2. 局部过敏反应:注射部位瘙痒,荨麻疹样皮疹,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3. 注射局部脂肪

10、营养不良 其它:少数患者用药初期可出现轻度浮肿,视物模糊等,31,注意事项: 胰岛素不宜冰冻,使用期间宜放在室温20以下 使用时注意剂量换算及有效期 剂量必须准确,采用1ml注射器抽药 注射部位应经常更换,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局部消毒应严密以防感染 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应先抽正规胰岛素,后抽长效制剂,以免影响正规胰岛素的速效特性 注意低血糖的发生并告知防治方法,32,低血糖的反应及处理,病人教育 主要内容有教育病人知道发生低血糖的常见诱因,其一是胰岛素应用不当,主要见于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其中胰岛素用量过大是最常见的原因。 低血糖多发生在胰岛素最大作用时间内,如短效胰岛素所致低血糖常

11、发生在餐后3小时左右;晚餐前应用中、长效胰岛素者易发生夜间低血糖。此外还见于注射胰岛素同时合用口服降糖药,或因运动使血循环加速致注射部位胰岛素吸收加快,或胰岛素种类调换如从动物胰岛素转为人胰岛素时,或胰岛素注射方法不当,如中、长效胰岛素注射前未充分混匀,剂量错误等。其二是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剂量过大。其三是饮食不当,包括忘记或延迟进餐、进食量不足或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过低,运动量增大的同时未相应增加食物量、减少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以及空腹时饮酒过量等。按时按剂量服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生活规律化,定时定量进餐,延迟进餐时,餐前应少量进食饼干或水果。运动保持恒定,运动前适量进食或适当减少降糖药

12、物的用量。经常测试血糖,尤其注射胰岛素者及常发生夜间低血糖者。教会病人识别低血糖反应的表现,掌握自救的方法。,33,低血糖的症状,交感神经症状 心慌不适,烦躁不安,手心出汗等等。是因为低血糖时体内出现了许多升高血糖的激素,也就是拮抗胰岛素的激素的升高导致了前述的症状。,中枢神经症状 反应迟钝,行为异常,思维障碍,昏迷等等,这些症状是因为低血糖时大脑能量供应障碍所致。,34,低血糖的临床分级,轻度 饥饿感、手抖、出汗(多冒冷汗)、心慌、面色苍白,中度 虚弱、头痛、混乱感、嗜睡、视物模糊、行为改变,重度 烦躁不安、癫痫或痉挛昏迷,35,低血糖的危害,1型糖尿病患者至少4%是死于低血糖,心血管系统功

13、能,神经系统,社会活动(学习、就业等),其它:眼睛、肾脏,36,低血糖的紧急处理,进食含糖食物:大多数低血糖病人通过进食含糖食物后15分钟内可很快缓解,含糖食物可为24块糖果或方糖,56块饼干,一匙蜂蜜,半杯果汁或含糖饮料等。补充葡萄糖: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紧急处理低血糖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胰高血糖素及1mg肌注,适用于一时难以建立静脉通道的。,37,向糖尿病病人普及健康教育,饮食规律合理,避免过度控制主食,三餐定时定量,根据胰岛素和降糖药的作用时间按时进餐,必要时可加餐,限制酒精的摄入,杜绝空腹饮酒,运动要规律合理,避免空腹运动,餐后1-2小时运动为宜,加强血糖的监测,外出活动

14、应结伴而行,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低血糖的预防,38,饮食护理原则,合理控制总热能,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 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 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39,制定合理的总热量,以个人饮食习惯为基础,结合病情、年龄、身高、实际体重、活动强度、季节、生长发育等情况制定总热量 成人: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 儿童:营养平衡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40,三大营养素的热能分配比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41,脂肪的选择:每日脂肪的摄入占总能量2025。目前提倡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1:1:1。动物食品中,瘦肉即含10%左右的动物脂肪,即饱和脂肪,因此不要特意去吃肥

15、肉,瘦肉中的饱和脂肪已经足够人体需要了。烹调油一般每日限制在2025 g以内,因此提倡多吃氽、煮、拌、蒸、卤的菜,炒菜少放油。禁止或少吃油炸食品及含脂肪高的零食如瓜子、花生、核桃等,42,术前准备及治疗,作为常规术前准备,空腹血糖增高以及既往糖尿病史常可作出诊断,也可以测量餐后2小时血糖,若11.2mmol/L可诊断,必要时可重复检测,有怀疑时再做二次口服糖耐量实验,目前诊断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正常值3.896.40mmol/L,表示糖尿病治疗控制在稳定状态。在饮食控制基础上,对2型糖尿病轻症患者可采用磺脲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类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可以单味用药,也可根据病情联合用药。口服效

16、果不佳者及一型糖尿病患者则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根据血糖值决定胰岛素的用量。术前血糖宜控制在7.28.9mmol/L,尿糖(+),较为安全。,43,术中处理,术中补液是关键,由于测血糖设备简捷方便,所以术中可以重复测血糖以控制血糖的平稳,老年患者不宜过量使用生理盐水,GIK的优点是符合生理,简单易行。术中血糖保持在5.614mmol/L为宜,否则有低血糖的危险。,44,术后处理,手术后在条件允许下应尽快争取进食,如仍不能进食,应静脉补充10%葡萄糖液,每6小时500700ml,视病情每46小时查血糖、尿酮,必要时查电解质、血气分析,以便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术后保留导尿23天,有利于观察尿量的变化,加强护理工作,保持环境整洁舒适,有利于患者术后休息,术后57天可根据病情逐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恢复口服降糖药,逐渐过渡到患者术前糖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