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77193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选择对其中人物称谓解说不恰当的一项(一)3月14曰下午两

2、点三刻,当我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二)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A第一段文字中“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许马克思的崇高地位,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无限钦佩和崇敬,也说明了恩格斯的

3、谦虚美德。两处用“他”同是指代马克思,这里主要是客观陈述事实,所以用第三人称“他”;同时也含有演讲者理智、冷静的叙述中的惋惜之情。B“这个人”起强调作用,后面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纲,从现实和历史两个层面强调了马克思独一无二的崇髙地位。“这位巨人”从未来层面评价马克思的崇髙地位和影响。C第二段文字中“君”在古代一般是对对方的尊称,这里第一个“君”是女主大公对自己丈夫的尊称,第二个是对自己婆婆的尊称。D第二段文字中“妾”的本义是“女奴”,后来专指旧社会一夫多妻制下除正房妻子以外的小老婆,这里是诗中女主人公对自己的谦称;文中“妇”指“媳妇”,女主人公在这里主要是表明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身份,所以不用“妾”

4、;文中“公姥”指公公婆婆。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芳菲菲其弥章B箱帘六七十C匪来贸丝D屈心而抑志兮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现代文阅读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说法并不新鲜,早在201年,美国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就系统地提出,以前,一旦完成了收集数据的目的之后,数据就会被认为已经没有用处了。比如,在飞机降落之后,票价数据就没有了;一个网络检索命令完成之后,这项指令也已进入过去时。但如今,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资本,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数据能够成为一种资本,与移动互联网有密切关系。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码产品的

5、“白菜化”,WIFI信号覆盖的无孔不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有“在线时间”和“不在线时间”之分,只要他们愿意,便可几乎24小时一刻不停地挂在线上;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在线注册等网络服务的普及固然方便了用户,却也让人们更加依赖网络,依赖五花八门的网上平台。大数据时代的科技进步,让人们身上更多看似平常的东西成为“移动数据库”,如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带有芯片读取功能的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等等。在一些发达国家,官方为了信息录入方便,还不断将多种“移动数据库”的功能组合成一体。数字化时代使得信息搜集、归纳和分析变得越来越方便,传统的随机抽样被“所有数据的汇拢”所取代,基于随机抽样

6、而变得重要的一些属性,如抽样的精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就变得不那么重要,尽可能汇集所有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得出趋势和结论才至为关键。简单说,以往的思维决断模式是基于“为什么”,而在“大数据时代”,则已可直接根据“是什么”来下结论,由于这样的结论剔除了个人情绪、心里动机、抽样精确性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将更精确,更有预见性。不过,一些学者指出,由于“大数据”理论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那么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在“只问有什么,不问为什么”的模式下,就很可能出现“灾难性大数据”,即因为数据本身的问题,而做出错误的预测和决策。斯坦福大学专家来沃尔哈斯蒂也指出,“大数据”的理论是“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

7、,而面临的问题是“所有稻草看上去都挺像那根针”。而乔治梅森大学专家瑞贝克高尔丁则提出“数据提供者造假”的危险,在“大数据时代”变得更有害,因为“大数据”理论建立在“海量数据都是事实”的基础上,但人们无法控制数据提供者和搜集者本人的偏见和筛选。由于“大数据”炙手可热,数据的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也成为噩梦,全球各地不时发生的个人信息被盗,可被看做“大数据时代”对个人生活的伤害,而“维基泄密事件”则提醒强力部门和各国政府,“大数据”的魔力同样会对强者构成威胁。(国际先导报2013年7月5日,有删节)(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危险大数据”的内容的一项是A“所有数据的汇拢”使随机抽样中的精确性、逻辑思辨

8、和推理判断能力变得不重要。B如果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就会可能导致“灾难性大数据”出现。C“大数据”理论需要海量数据都是以事实作基础,但人们无法控制数据都是真实的。D“大数据”一旦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不但对个人生活,甚至对各国政府都会带来伤害。(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数据时代”的阐述,不符合愿意的一项是A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等固然给你带来方便,但数据的流失、泄露和被人私下买卖,也可能成为你的噩梦。B“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数据传输的网络服务,赋予了“大数据”的商业资本价值。C“灾难性大数据”的出现,是因为收集者不负责任地

9、“只问有什么,不问为什么”。D“大数据时代”根据“是什么”来下的结论剔除了个人情绪、心里动机等因素的干扰,因此,与传统的随机抽样相比更精确,更有预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数字化时代,人们需要的是更精确、更有预见性的结论,数据的搜集、归纳和分析也变得方便起来,因此,传统的数据抽样的准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等要素的地位有所降低。B“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就是说在“大数据”中找自己需要的小数据,这就需要使用者耐心、细致地去寻找,需要顽强的毅力。C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有时不够全面,搜集者有个人的偏见和筛选角度,往往导致“所有稻草看上去都挺像那根针”,以至得出的结

10、论似是而非,好像都是正确的。D适应时代发展,提醒人们小心应对“大数据”时代,在数据的运用上趋利避害,这是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是对人们的告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体系是思想完美者的自然形式曹文轩当限制在一定结构中所进行的有条理、有层次、有主次等各种关系的理论建设完成后,我们可以说:“这,便是一个体系。”“限制在一定的结构中”这几个字很重要,它意味着理论的完整性和观念之间的互涉性。不管有多少观念,它们都是在一个共同体内。结构可能是显性的,从理论展开的格式上就可以看出;也可能是隐性的,即表面上看来,这些理论是松散的,随便慨叹的,但在这些理论的深处沉着一种将它们勾结在一起的结构,使它们中间

11、的任何一个观念也不能脱离和游弋于它的引力之外。当我们说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为完美的事物时,这个事物必定是在一定的结构之中的,或者说它是暗含着一种结构的。这个事物只要一失去联系,逸出结构之外,这个结构对它无约束能力,这个事物便不再是完美的。体系者只有一个出发点(同时只有一个中心点,或一个终点)。由于庞大的理论是建设在一个点上的,那么在众多的观念中,则必然存在着母子关系(即若干观念是由于一个根本观念生殖出来的)。而非体系者没有用心去寻找一个点,而是分别在若干个点上进行理论阐述,结果是:观念众多,但观念之间多为并列关系。体系者与非体系者,在知识的占有、领会、掌握和生发上,处于两个等级。前者的知识已形成

12、了一条线,而后者的知识只有无数个不接壤的点,虽然这些点也有许多是闪光的。当点未转化成线时,就意味着那个人在知识方面还很稚弱和生疏。有一两个闪光点,这并不难,难的是有一条线一条结实而又飘逸灵活的线。但许多人发昏,常去贬低线者,而颂扬点者:“哦,思想家!”殊不知点与线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人们被星星点点的格言迷乱了。那些只有星星点点思想的思想家们甚至在短期内被人认为是超出创造着体系的思想家们之上的。把若干观点放在逻辑关系的制约下,体系者的理论有着可贵的、令人肃然起敬的严密性。而非体系者由于观点之间缺乏派生、推演、呼应等关系,往往矛盾百出,到处可见漏洞。黑格尔等的体系一丝不苟、密不透风,自然无懈可击。他

13、们的体系也许是反动的,但就体系本身而言,我们不可指望能以用它的矛戳它的盾的路数将其击毁。数学般的演绎,杜绝了这种可能性。体系的粉碎,不可能来自内部,而只能来自另一个体系。非体系者则必然常常陷于以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的尴尬处境之中,他们被粉碎,只需自己的力量就足矣。体系的创造,并非都是自觉的。但一个思想完美者在进行学说的创造时,总会自然生发出体系,甚至连那些反体系的人都生发出了体系,如尼采。没有创造体系的人,是不可能在人们心目中占有位置的。他们曾经因为创造过一些颇有智慧的格言,一些大胆得让人心惊肉跳的口号,一些切中时弊的观点,一些很让人过瘾的俏皮话,也在短暂的时间中被人们注意过,但终因他们只是只言

14、片语的玩闹,使人们对他们失去了耐心,或因人们终于觉察到他们在学识上与体系者不可匹敌,而被遗忘了。而那些创造了体系的思想家们、美学家们,却因为他们完整庄严的学说,被人们记住了。体系有助于人类思维的严格训练。人类的一般思维有着种种毛病:浮光掠影、混乱、含糊、自相矛盾因此,一般思维少有成效。创造了伟大思想和有伟大发现的人们,是在经过严格的思维训练之后出现的。体系正是这种严格训练的结果。(节选自曹文轩思维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5月版,有改动。)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体系意味着理论的完整性和观念之间的互涉性,不管其中有多少观念,任何一个观念也不能脱离和游弋于体系的引力之

15、外。B体系和非体系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理论建设存在着并列关系,后者的理论存在着母子关系。C非体系者他们的思想中也有许多闪光点,但因为他们的知识只是无数个不接壤的点,也就意味着那个人的知识方面很稚弱和生疏,没有形成体系。D非体系者的观点之间由于缺乏派生、推演、呼应等关系,所以他们必然常常陷于矛盾尴尬的境地。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如果你在进行知识的占有、领会、掌握和生发上无法让所拥有的知识形成一条线,那么你的理论无法形成体系。B体系者的理论可贵之处在于他们能把若干观点放在逻辑关系的制约之下,具有非同一般的严密性,比如黑格尔的理论体系。C思想完美者创造学说时都会自觉生成体系,他们比那些只创造一些格言的人更有影响。D人的思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憾,经过严格的思维训练之后,可以产生出创造伟大思想和有伟大发现的人。6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分别在很多知识点上进行阐述,观念很多,观念之间互相并列,之间没有内在逻辑关系,则说明知识未形成体系。B“一条结实而又飘逸灵活的线”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