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76158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闭卷 满分50分 与道德与法治合用90分钟部编中国历史2018版七年级上册110课一、 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答题卷相应的表格。每小题1分,共15分)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A山顶洞人 B.半坡居民 C.元谋人 D.北京人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不包括A.聚落的发展 B.农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的出现C.磨制工具的发展 D.打制石器的出现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考古发现属于哪个遗址骨耜 出土的稻谷 猪纹陶钵A.半坡遗址B.吊桶环遗址C.北京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4、阅读历史书籍

2、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请根据下图中的内容,为其选择一个最适当的标题A.秦汉:中华帝国的初建B.夏商周: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C.帝国的衰落与分裂D.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的时代5、商朝前期,因战乱,环境变化多次迁都,直到迁到“殷”以后,才相对稳定下来,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殷”位于今天的A.河南开封 B.河南安阳 C.河南郑州 D.河南洛阳6、青铜器不仅有各种生产、生活器物,还蕴含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下列代表商朝时期青铜工艺水平的器物是 司母戊鼎 青铜立人 青铜树 四羊方尊A. B. C. D.7、春秋时期,贵族努力开辟私田,扩大耕地,出现这一现象的条件有青铜器开始使用 铁器的出现 牛耕

3、的使用 个体农民的大量出现A. B. C. D.8、以下成语典故反映我国战国时期历史的是A.唇亡齿寒B.卧薪尝胆C.退避三舍D.朝秦暮楚9、威名赫赫的秦朝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中灭亡了。它发生在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10、下列不符合都江堰工程修建的史实的是A.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 B.是商鞅变法时期修建的C.是在当时的蜀郡修建的 D.是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11、有思想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有思想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下列名言反映我国古代道家思想的是A.兼爱非攻,互爱互利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

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启继承了禹的位置,是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C.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御史大夫和士D.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以兼并为主13、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14、下列与秦末农民大起义不相符的是A.项羽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B.大泽乡起义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起义爆发的根

5、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D.“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的“沛公”指的是刘邦。15、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国民汉字书写能力下降。针对汉字的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该节目主持人曾解读“赭衣塞路,( )( )成市”,其中,“赭衣”指的是犯人穿的衣服,空格表示“监狱”,此句反映了秦朝法律严酷。这两个空格的内容应该是A.囚犯 B.断足 C.囹圄 D.腰斩 二、判断题。(每个小题1分,共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殷革夏命”突出了人民反抗暴政的进步意义。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社会便分裂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此时,二者的对立体现在,经济特权阶级,

6、特别是代表统治阶级的君王强迫被统治阶级为满足他们的私欲而无偿地提供各种服务,而这种超经济的政治剥削往往超出被统治阶级所能忍受的限度。据史书记载“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这种情况到了夏的末代君主桀时更是变本加厉当此生死存亡之际,商汤高扬起禁残止暴的义旗,以解放者的姿态取夏而代之,就找到了政治学意义上充分的根据。 李元革命与尊神商代文化研究之一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对应的横线上填“A”;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卷对应的横线上填“B”;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卷对应的横线上填“C”.(1)夏朝和商朝都属于阶级社会。 (2)比起政治

7、剥削,被统治阶级更难忍受的是统治者的经济剥削。(3)夏朝的末代君王比启更加残暴。 (4)我国有文学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5)汤讨伐夏桀时打出了反抗暴政的旗号。 三、填图题。(共5分)17.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图片所示的文字是一种什么文字?(1分)(2)这种文字有哪些造字法?(1分)18. 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 图中AB分别指哪两个诸侯国?(2分)(2)秦灭六国的过程有什么特点?(1分)四、材料分析题。(19小题6分,20小题7分,共13分) 19.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礼记礼运篇(1) 谁开

8、启了“天下为家”的局面?(1分)(2) 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叫什么?(1分)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什么社会的发展阶段?(1分)这种社会制度包含了哪些朝代?(3分)20.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凡是经过改革的国家,就其国内情况而论,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但是就全中国来说,却出现了七个割据称雄的国家。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税,七个强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进行得更剧烈了,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了。杨宽中国断代史系列战国史请回答:(1) 根据材料指出,战国时期,经过改革的诸侯国国内政权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和春秋时期相比,就全中国来说,政治格局出现了什么变化?(2分)

9、(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战争属于什么性质?(2分)(3) 列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任意三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3分)五、简答题。(21、22小题分别6分,共12分)21.商鞅变法因为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被五马分尸,车裂而死。(1)商鞅变法开始于什么时候?(1分)变法内容中最能提高战斗力的是什么?(1分)(2)商鞅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2分)我们应该学习商鞅的什么品质?(2分)2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1)“秦王”是谁?(1分)“六合”指什么?(1分)(2)为捍卫“扫六合”的胜利果实采取了哪些措施?(

10、4分)马灌教育联盟2018年秋七年级上册中期历史测试题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表格。每小题1分,共15分)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DDBBACDDBBCDAC二、判断题。(每个小题1分,共5分)(1)A (2)B (3)A (4)C (5)A 三、填图题。(共5分)17.(1)答:甲骨文 (2)答: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和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答对三个及以上得1分)18.(1)A 秦国 B 齐国 (答对一个得1分,顺序不能错。)(2)答:特点:自西向东、由近及远。(答对其中一个即得1分)四、材料分析题。(19小题6分,20小题7分,共13分

11、)19.(1)答:启 (1分) (2)答:夏朝;(1分)奴隶社会;(1分)夏、商、西周、春秋(四个朝代必须都答对得3分,否则不得分)。20.答:(1)政权变化: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1分)政治格局变化:从春秋时期有十几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出现了七个割据称雄的国家。(1分)(2)战争目的: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税(1分)性质:兼并战争。(1分)(3)墨家,墨子;儒家,孟子和荀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有无“学派”二字均可,答对任意三个均得3分)五、简答题(21、22小题分别6分,共12分)21.(1)公元前356年;(1分)奖励军功。(1分)(2)答:商鞅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2分)品质:(2分)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敢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22、(1)秦王嬴政;(1分)“六合”指天下;(1分)(2)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文化上,统一文字;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交通上,车同轨等,开凿灵渠;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也可按照各位老师授课时的标准评分)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