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75914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孟子孟子二章二章 备课 教师 使用教 师 授课时间课时2 课时 课题孟子二章课型精讲 教学 目标 1、辨析疑难字词,疏通疑难句意 2、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探究,理解作者关于大丈夫的精髓。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文意 难点理解作者关于大丈夫的精髓。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说 明二次备课 复习 新课 导入 导语: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 、 “大丈夫行不更名,坐 不改姓” ,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这节课 就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我们已经学过孟子的哪 些文章?先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孟子。 课 程 讲 授 一、 走进作者 孟子(约公

2、元前 372 年-公元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 邹国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 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 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 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 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 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二、读诵本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 下熄。”主 孟子曰:“是焉

3、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 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 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 三、解释本文。 【注释】 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 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 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熄:指 战火熄灭,天下太平。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 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6)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 为:

4、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 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 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 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 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 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 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 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 操,威武不能

5、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四、讲解本文。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 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 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 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 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 不义,臣就应该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

6、夫,但是,夫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简言之,应该是“和而不 同”。只有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 实际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 可见,“妾妇之道”还不能一 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 孟子 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 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 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 不穷。时至今日, 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 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怎么办呢? 孟子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提出 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他那流传千古的名言

7、:“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怎样做到?那就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 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就还是回到儒学所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 上去了。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 语述而)或孟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 3 天下。”(尽心上)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 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 右铭。 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 声玉振的声音。 五、深入

8、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并举例说明。 学生分小组讨论。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小结“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是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作业 布置 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小短文,谈谈自己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 设计 富贵不能淫 大丈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 课后 反思 肥乡区常耳寨中学 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 八 年级 语文 备课组 备课 教师 闫静静 使用教 师 授课时间2017 年 12 月 日课时2 课时 课题孟子二章课型精讲 教学 目标 1.通过各种阅读方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9、2.熟读成诵,增强文言语感;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懂得要正确面对逆境。 重点 1、通过各种阅读方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熟读成诵,增强文言语感; 4 难点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懂得要正确面对逆境。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说 明二次备课 复习 新课 导入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 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这句名句的作者是谁?(孟子)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散 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用两分钟时间抢记和作者有关的文体常识。 (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10、,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 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名轲,字子舆。文章是一篇议 论性散文。课文选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 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与大学、中庸、论语合 称四书。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板书课题、作者、体裁) 课 程 讲 授 一、自读课文,检测生字词等预习情况。 1、给生字注音并解词。(将全班分为两大组,请每小组的最后一 位同学上台来各写一个,分别计入两大组的比赛成绩。) 畎(quan)亩:田间水沟付说(yue) 曾(zeng)益:增加胶鬲(ge) 拂(bi)士:同“弼”,辅佐君主的贤士拂(fu)乱:违反、阻挠 2、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

11、。 曾:同“增”,增加衡:同“横”,梗塞,不顺 拂:同“弼”,辅佐,辅弼 3、词类活用。 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饿(使 6 饥饿) 空乏(使穷困缺乏)所以动(使惊动)心 忍(使.坚韧)性行拂乱(使受到阻挠)其所为 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入则、出则(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4、古今异义词。 举于版筑之间(今义:建筑、修路古义:捣土用的杵) 举于士(今义:士兵古义:狱官) 、多义词。 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而:而后作(承接连词)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 征于色(在) 生于忧患(由于,在) 发:发于畎亩(举,被任用)是:于是人也

12、(这样的) 发于声(表现)今义,判断动词 拂: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 拂士(同“弼”,辅佐,辅弼) 5、特殊句式。 A、状语后置 B、被动句 a、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b、付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用) c、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选用)d、举于士(被录用) e、孙叔敖举于海(被起用)f、百里奚举于士(被起用) 6、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提到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A、举市故所以征作 B、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学习课文内容,思考: 1、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 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 2、作者举例

13、想说明什么?(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 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 3、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1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 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 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 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 4、这篇散文也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的第二、三节分别 从哪两方面(正、反)道理,论述了什么道理(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 5、齐读写个人成才的主观条件的句子(征于色,发于声),写 成才的客观条件的句子(思想、生活、行为)。从国家存亡的反面来 论述受磨

14、砺的好处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因此而亡国的例子 (商纣王、隋炀帝等事例) 6、得出的结论句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位置在(标题,也是结论) 8、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道理论证法) 9、小结:这篇议论文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成才必先 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小结 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 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培养不怕 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提示:其实同学们 不畏严寒,不怕酷暑,每天坚持来上学,这种恒心与毅力让人佩服, 你们在老师眼里就是最优秀的。 作业 布置 背诵课文。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