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经济生活》高三专业班第一轮复习(第二课)1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75531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经济生活》高三专业班第一轮复习(第二课)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0《经济生活》高三专业班第一轮复习(第二课)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0《经济生活》高三专业班第一轮复习(第二课)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0《经济生活》高三专业班第一轮复习(第二课)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0《经济生活》高三专业班第一轮复习(第二课)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经济生活》高三专业班第一轮复习(第二课)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经济生活》高三专业班第一轮复习(第二课)1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与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4.供给与需求 5.影响价格的因素,考纲要求:,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P13 (一)供求影响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气候、时间、地域 、生产、文化风俗、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 (间接因素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给或需求实现的)。,(2)直接因素: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1)间接因素:,供求关系,2、供给与需求 (1)供给影响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商品的供给量少,商品的价格高; 商品的供给量多,则商品的价格会下降. (2)需求

2、影响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商品的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 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供求变化与价格变动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物价上涨 获利增加 生产扩大 供过于求 供不应求 生产缩小 获利减少 价格下跌,卖方市场,买方市场,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往往伴随着投资规模过大,经济发展过热。(容易导致 ),通货膨胀,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市场类型为 ),买方市场,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即所谓“ ” ),货多不值钱,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

3、于下降,往往伴随着生产规模减少,市场不景气,经济发展疲软。(容易导致 ),通货紧缩,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市场类型为),卖方市场,A、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即所谓“ ” ),物以稀为贵,(3)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出现的经济现象,1探亲访友送鲜花已成为一种时尚,广东省某花市,平时一枚玫瑰花的价格是1元,情人节期间上升到每枚10元。这里,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是( ) A季节 B地域 C生产 D文化 析:在这里是由于节日文化导致了商品供不应求,价格才上涨。故D正确。 2、(多)买方市场呈现哪些特征( ) A供过于求 B商品过剩 C价格便宜,消费者竞相购买 D购买力不旺,D,ABD,3

4、.(09北京卷29)北京市下调公交车车票价格,乘坐公交车的人次增加,能够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图形是,【解析】根据题意我们知道是随着车票价格的下降,乘车的人次增加,二者是反比关系,那四个图形中只有A恰当地表达了二者的关系。,A,4(09福建卷27)周末,小陈同学陪妈妈逛商场,看到图8的情景,向妈妈解释了产生这一情景的下列几种原因,其中合理的是 A不正当竞争引起洗衣机市场的混乱 B洗衣机供过于求致使商家争抢客源 C洗衣机质量优劣决定其销售量大小 D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了洗衣机价格,B,5. (09全国卷27)某鸭梨产区建立恒温库储存鸭梨,为反季节销售提供了条件,也为梨弄增收提供了保障,据测算,每储存1

5、千克鸭梨可增加收入0.5元,这一做法表明 A.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B.延长农产品储存时间可提高农民收入 C.商品销售环节可创造更大的价值 D.商品的储存成本提高了商品价值,A,3、价值决定价格,(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注:价值决定价格与市场形成价格是不矛盾的。 价值决定价格:是从价格的决定因素讲的, 市场形成价格:是相对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决定价格”而言的,指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发挥充分,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影响而成的。,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注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由

6、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这样形成的价格,既反映商品价值,又反映商品的供求状况,对消费者生活和企业的生产都具有灵敏的引导作用,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是 的作用),价值规律,(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的含义,商品价值量通常指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也叫使用价值量),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P15,B、个别劳动时间含义: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

7、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大 于,小 于,亏本,盈利,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出路,个别劳动时间对生产者的意义。,A、个别劳动时间越低,生产者处于有利地位。 B、个别劳动时间越高,生产者处于不利地位。,决定生产者:必须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能给生产者带来什么结果),(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及分类,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 表示) 分为两类:一类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即个别企业或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另一类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即某个行业或部门

8、的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会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它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以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是什么关系?,价值量、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数量,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正比,反比,反比,正比,无关,无关,无关,无关,反比,反比,6、(2005年广东综合)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9、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 ) A、30元 B、60元 C、90元 D、120元 析: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那么4小时内,他能生产出两双皮鞋,一双皮鞋售价60元,那么他的收入是260120(元)。,D,7. (09安徽卷3)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 364元 B. 400元

10、 C. 520元 D. 776元,【解析】该题考查计算题,某商品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要发生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设为X,则1 260= (1+30%)X,得X=200元。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那么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2 200=400元。故选B,B,8(09全国卷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A

11、.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解析】(1)某小企业08年生产的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 10万6元60万元, (2)该企业09年生产的商品数量 10万件(1+10%)11万件, (3)该企业09年的销售收入 11万件6元66万元, (4)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 66万元 60万元 6万元。,B,9.下面是某地鞋厂出现的三种情况:该鞋厂劳动生产率率先提高,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制鞋行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该鞋厂劳动生产率未变;该鞋厂与本行业劳动生产率同等程度地提高。在上述三种情况下,该鞋厂每双鞋的价值量依次产生的变化是( ) A.提高 不变 降低 B.降低 提高 不变 C.

12、不变 不变 提高 D.不变 降低 降低,D,10(08海南)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B,解析:(1)甲乙两企业08年生产M商品的数量和:10(120%)8=20万件。 (2)2008年两企业生产所有商品所耗费的总时间 6(1+20%)10万(1+20%) 108万=140万小时。 (3)2008年每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

13、0万20万=7小时。,11.(08北京)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 B.0.80 C.0.85元 D.1.25元,B,解析:把1元看成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商品数量为1+25%,价值总量依然为1元,则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元(1+25%)=0.80元。正确答案应为B。,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作用: 即价格变动

14、对生产的影响。(总之,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 C、实行等价交换,注意:对“等价交换原则”的理解,第一、等价交换的含义: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指交换双方的商品价值量相等的交换。,第二、等价交换的原因: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劳动的交换,只有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才能公平合理,互利互惠,商品交换才能长期进行下去,否则商品交换就要中断。,第三、等价交换在货币产生前表现为价值量相等的两种商品的直接交换,在货币产生后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第四,等价交换作为长

15、期趋势而存在,是从商品交换的总体趋势和本质上说的,主要是存在于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而不是指每一次交换都是等价的。这说明,等价交换原则是在多次的交换中动态地实现的。,判断: (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 (更正提示: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更正提示:物物交换时也是等价交换。) (3)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 (更正提示: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12、(多)价值规律要求的等价交换是指( ) A.每一次具体的交换过程都是等价交换 B.等价交换的实现有赖于价格依据供求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等价交换应当理解为商品交换过程的总趋势 D.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绝大多数是符合等价交换,只有少数是不等价交换 13、“一分钱一分货”与“物以稀为贵”的说法( ) A前者符合价值规律,后者违背价值规律 B前者是对商品生产者的要求,后者是对商品消费者的要求 C前者反映价值规律的内容,后者反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D前者的“货”指价格,后者的“贵”指价值。,BC,C,5.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1)根本原因: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2)直接因素:供求关系(相互影响决定),(3)货币本身的价值与价格成反比。,(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