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培训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74811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培训课件(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培训,许昌市第二卫生防疫站 崔亚辉 2010.08.27,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麻疹及消除麻疹 一、背景知识 二、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 第二部分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一、目的、目标与原则 二、组织与准备 三、实施 四、AEFI监测与处理 五、督导与评估 六、总结与资料报告,第一部分 麻疹及消除麻疹,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培训,疾病简介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只有一个血清型 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 传染源:麻疹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传播给其它人 易感人群: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 传染期:出疹前后4天,麻疹

2、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过程,病毒感染,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传染期,潜伏期 出疹前7-18天,前驱期 约4天,出疹 约4-8天,麻疹临床进展时间表,角膜损伤导致失明-维生素A缺乏,脑炎-大年龄儿童、成人(约1) 长期丧失劳动力,肺炎和腹泻,严重的 麻疹并发症,R= R0(1-P) R为有效传染数 R0为基本传染数 P为人群免疫力 当R1-1/R0 = 1-1/15 = 94%,麻疹: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阻断麻疹传播需要人群免疫力达到95%,麻疹疫情=传染源易感者,免疫力1:第1剂次未覆盖人群接种率也达到95%(理想情况) 免疫力2:第2剂次主要覆盖第1剂次已覆盖人群(现实情况),麻疹疫苗两剂

3、次95%常规接种率:可以实现阻断麻疹传播目标,两剂次常规接种现况与人群免疫力,免疫力1:第1剂次未覆盖人群接种率也达到95%(理想情况) 免疫力2:第2剂次主要覆盖第1剂次已覆盖人群(现实情况),实际情况可能更低!,二、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传染病控制谱:控制消除消灭 控制:降低疾病的发病率(现患率)减少死亡 消除:在某个地区范围内,将某种传染病发病幅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或不再发生。 消灭:某传染病的传播自消灭之日起永远终止 全球各种形式传染源不再存在 永不再发生该种传染病 不再进行预防接种或其他任何预防措施也不会遭受该病危害 是疾病控制的最高目标 只有天花一个病种达到该目标。,消除麻疹:WPR

4、O地区委员会决议(WPR/RC/56.R8, 2005),到2012: 消除麻疹 阶段性实现5岁以下儿童HbsAg 2%,最终实现HbsAg 1%,消除麻疹定义 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麻疹发病率1/100万(不包括输入病例) 输入病毒导致的麻疹暴发病例数100例,流行持续 时间3个月,消除麻疹的可行性,麻疹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 病毒感染后可以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人是该病毒的唯一宿主 有可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芬兰于1994年实现消除目标 韩国于2001年宣布实现消除目标 WHO美洲区2003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海南? .,技术上,操作上,中国“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

5、,消除麻疹的综合策略 (一)免疫预防 常规免疫、强化免疫、查验接种证 (二)加强监测 (三)暴发控制-应急接种 (四)医院感染控制 (五)风疹控制 (六)宣传动员,免疫 +监测 +管理,消灭 天花,消灭 脊灰,免疫策略1 -通过常规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是根本,常规免疫接种 1965年,麻疹疫苗应用 1986年,冻干疫苗8月龄、7周岁两剂次,0.2ml 1989、1991、1996年,三个85活动 2005年,7周岁复种提前至18月龄2周岁,剂量0.5ml 2006年,行动计划:两剂次95%接种率要求 2007年,扩大免疫规划 疫苗接种率 报告接种率,95(1995年以来) 按统计局人口估算接种

6、率 1995年约70,逐步上升至目前约90,做法 较大区域、短时间内,针对目标人群,无论免疫史和患病史,接种一剂次麻疹疫苗 初始强化:通常8月-14岁 后续强化:通常8月-4或6岁 目的: 覆盖常规工作遗漏的儿童 覆盖接种疫苗但未产生血清抗体的儿童 确保高水平人群免疫力,免疫策略2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免疫策略3 -入学(托)查验接种证,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 2005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 保证学龄人群具有高免疫力 阻断麻疹在学校等集体单位的传播 国际经验证明查验接种证是有效的措施 美国:高水平常规免疫接种+接种证查验措施 河南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实施方

7、案(试行),中国“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总目标 2012年,力争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分年度目标 2010年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25-30/100万以下。 2011年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5-10/100万以下。 2012年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达到消除麻疹目标。,中国“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工作指标(1) 以县(区)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2剂次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5%以上。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 15岁以下流动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

8、上。,中国“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工作指标(2) 托幼机构、学校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到100%,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补种率达到95%以上。,中国“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工作指标(3) 以省(区、市)为单位,麻疹监测病例中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0/100万以上。 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 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 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和调查处理率均达到100%。,强化免疫在消灭脊灰中曾经发挥重要作用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第二部分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培训,一、目的,遏制麻疹疫情上升势头,在短期内构

9、筑人群免疫屏障,迅速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努力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二、强化免疫对象,全市所有8月龄-14岁儿童,即凡是在1995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儿童(包括流入儿童) 无论既往麻疹免疫史及患病史如何,凡无麻疹疫苗接种禁忌症的儿童,均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 28天内接种过麻疹成份疫苗者,做为缓种对象,间隔够28天后进行补种。,三、工作指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各目标年龄组应种对象的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8%以上,为争100%。 以托幼机构、中小学校为单位,应种对象的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8%以上,力争100%。,四、时间安排,宣传发动与准备阶段: 9月5日前完成宣传动员

10、与培训 摸底调查与预约阶段 9月6日-10日完成目标儿童的调查摸底、登记与核查工作。 9月10日前完成疫苗分发、摸底情况上报等 现场接种阶段 9月11日-20日开展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评估验收阶段 9月21日-30日完成评估验收及资料汇总上报,五、组织措施,成立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 争取高质量完成强化免疫 成立技术指导小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处置小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组 技术指导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现场技术指导、现场监督评价及强化免疫工作总结等具体技术工作。 AEFI调查诊断处理小组(可在原成立的小组选择部分可随时参与本项工作的人员,也可另行组

11、建):负责强化免疫AEFI的调查处置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组:负责强化免疫接种异常反应的临床治疗,六、技术措施,(一)宣传发动与准备阶段 社会动员、宣传、风险沟通,社会动员和宣传 卫生行政部门沟通协调其他部门组织开展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进行宣传和社会动员 宣传画、手册、折页、海报等宣传材料的模版由国家提供 舆情监测与风险沟通 制定风险沟通预案、成立技术小组、建立应急反应机制 对媒体、论坛、博客等有关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报道、评论、帖子、博文等实时监测,及时应对 (国家、省、市、县、乡),(一)宣传发动与准备阶段 人员培训,要求:确保参加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所有人员都接受过培训 培训

12、内容:强化免疫的目的、意义;强化免疫对象、时间、指标;组织实施;宣传动员方法;目标儿童摸底登记方法、要求和效果评价;疫苗及相关物资的分发和储存运输;接种现场的安排、人员配置、组织管理、接种禁忌证和接种技术;免疫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各种表格的填写和上报;督导、评价与总结要求等。,(一)宣传发动与准备阶段 社会动员、宣传、风险沟通,社会动员和宣传 卫生行政部门沟通协调其他部门组织开展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进行宣传和社会动员 宣传画、手册、折页、海报等宣传材料的模版由国家提供 舆情监测与风险沟通 制定风险沟通预案、成立技术小组、建立应急反应机制 对媒体、论坛、博客等有关麻疹疫苗强化免

13、疫的报道、评论、帖子、博文等实时监测,及时应对 (国家、省、市、县、乡),33,网络宣传,占领网络信息传播阵地,第 37 页,第 38 页,(一)宣传发动与准备阶段 疫苗储运、分发,疫苗、注射器分发 遵循“保证需要、适当储备、避免浪费” 原则 实施强化免疫接种前23天逐级分发至具体实施接种的单位 做好疫苗及注射器分发登记、出入库管理。 疫苗储运 麻疹疫苗在28的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 疫苗稀释液储存在28或室温下,不得零下冻结,若室温储存,使用前应先冷却到28再使用 做好疫苗储运温度记录,(一)宣传发动与准备阶段 宣传材料、表格、其他物资,宣传材料及各种表格 国家提供宣传画及宣传材料的参考模版、

14、表格格式 市级提供有部分宣传材料模版(省市) 其他物资 消毒器械、体检器械、急救药品和器械、安全盒等由各基层接种单位在实施接种前2至3天准备齐全,并随时补充 应急用救护车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调配,其他疫苗接种,为了使目标儿童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现场接种实施期间,不会因接种了其他减毒活疫苗而无法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 目标儿童实施强化免疫接种前一个月内,暂停安排其它减毒类活疫苗的预防接种,提示!,需上报资料,宣传动员情况统计表 组织实施汇总统计表 9月10日前上报,宣传动员情况汇总表,1、只需填写“地市级及以下合计” 2、相应项目的“合计”为累加数字,组织实施情况汇总表,(二)摸底调查与预约阶段

15、 摸底登记,摸底登记工作由街道(居委会)、社区、接种单位工作人员联合完成。在调查登记的同时,要向公众面对面宣传动员,预约接种时间、点地。 属地管理,明确责任区域,明确责任人,切实摸清本辖区儿童数。 注意:对此次摸底过程中,发现属于本辖区儿童,原在其它接种单位建证、建卡、接种的,利用本次机会要内入本辖区管理。要通过此次麻疹疫苗强化摸底调查,规范市区区域划分管理,为下一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不需登记既往免疫史! 同时发放接种通知单及告知书,(二)摸底调查与预约阶段 摸底登记方法,入户调查。农村和社区散居儿童及辍学儿童(含流动儿童),由摸底登记人员挨家逐户拉网式摸底调查。将目标人群分自

16、然村(社区、小区、楼群)、分年龄组登记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填写编号、家长姓名、儿童姓名、出生日期、现住址(联系电话),居住状态等信息。同时给家长发放家长告知书(通知单),告知接种时间和地点、签名等事项。并告知家长接种时要携带此通知单和预防接种证。,(二)摸底调查与预约阶段 摸底登记方法,学校和幼儿园摸底。 在园、在校儿童由学校教师分年级、班级提供名单,由其按班级单独造册,登记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 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交所属区接种单位。同时由教师将家长告知书(通知单)统一发放给学生,请交家长签字。 告知学生接种时间和地点。 幼儿园及一年级学生要接种时携带接种证。,(二)摸底调查与预约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