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名校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74454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40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考语文名校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7年中考语文名校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7年中考语文名校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7年中考语文名校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7年中考语文名校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中考语文名校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考语文名校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古诗鉴赏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示长安君示长安君 宋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王安石的大妹,名文淑,工部侍郎张奎之妻,被封为长安县君。这首诗大约是作者出 使辽国临行时写的。 期:约定重逢的日期。 1这首诗用词凝练,颈联用“ ”和“ ”二词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使离别悲情更为 浓烈。 2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曾云“当时只道是寻常” ,王安石在此诗中通过日常生活表现情感恰好印证了这句 话。请结合颔联赏析。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2017 届九年级

2、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 1三年、万里 2通过描写兄妹俩用不着世俗的客套,随意准备些酒菜边吃边聊,能够相会已是最大的满足,两人把 别后所见所思,互相倾吐,灯油已快干,灯火已昏暗,仍顾不上休息,表达了兄妹间久别重逢的快乐亲切之 情。 古诗词阅读 题乌江亭题乌江亭 乌江乌江 【唐】杜牧 【宋】李清照 胜败兵家事不期, 生当作人杰, 包羞忍耻是男儿。 死亦为鬼雄。 江东子弟多才俊, 至今思项羽, 卷土重来未可知。 不肯过江东。 【注释】期:期望,预料。 3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 ;第二首: 。 4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杜牧:

3、 李清照: 2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阳光中学 2017 届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九 【答案】 3遗憾,惋惜 赞扬,肯定 4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 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 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5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 【来源】 【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 2017 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一定要登上泰山山顶,去领略一下众山小(居高临下)的气势。 结尾想象,以虚写(衬)实,用憧憬登临泰山,来显现泰山巍峨

4、高耸的气势,用泰山的雄伟衬托作者高 远的政治理想和俯视一切的人生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白鹿洞二首白鹿洞二首其一其一 唐代 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叙事, “读书不觉已春深” ,言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 B. 次句写诗人的感悟。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时间宝贵,应 珍惜. C. 三句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 ,是因为“道人来引笑” 。 “道人”走在路上的人。 “引笑”指逗笑, 开玩笑。 D. “周情孔思” ,当指古代读书

5、人所读的儒家典籍。 。 7下列对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过完了 B. 次句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 3 C. 三、四句叙事道人到来之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 D. 道人来“引笑”的字里行间,表现诗人也慵懒散漫的生活一面。 【来源】江西省广丰区 2017 届中考模拟(一)语文试题 【答案】 6C 7D 古代诗歌阅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节选节选) ) 岑参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

6、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下列对本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题中的“歌”是古诗的常见体裁。 B. 一二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 C. 从“中军”到“辕门”再到“轮台东门” ,清楚表明地点转移,脉络分明。 D. 最后两句直接抒情,作者独自看着身后雪地上的的马蹄印,感慨万千。 9请简析作者反复描写雪景的原因。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 2017 年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答案】 8D 9示例:渲染惜别氛围,抒发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示例

7、:反复点题,与诗题形成呼应。 送李副使赴碛西送李副使赴碛西 官军 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 送军万里西击胡。 4 功名祗向马上取, 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碛(q)西:安西都护府。火山:火焰山。赤亭:地名。在今新疆哈密西南。祁连城: 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 ,李 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酒家垆(l):酒家。祗:同“只” 。 10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11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 。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

8、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 明理由。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阳光中学 2017 届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七 【答案】 10 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11示例一:同意。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而这首诗 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 。 示例二:不同意。送别诗中并不缺少这类乐观豪迈的作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证明,所 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 。 古诗词赏析,完成后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9、。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诗歌首联“ ”和“ ”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 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13对全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闻笛赋” ,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 。这篇赋是向秀为悼念被司马昭杀害 的朋友嵇康等而写的。诗人用这个典故也有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之意,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比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着别人纷纷 志得意满。这两句诗也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C.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

10、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D. 本诗既表现了诗人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 观的胸襟。 14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来源】贵州省都匀市 2017 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5 【答案】 12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 13A 14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表 现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山寺夜起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5这

11、首诗表达了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16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 ,对该诗进行赏析。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 2017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答案】 15诗中描绘了一个被月夜景色打动,举头望天,心中泛滥起自己背井离乡、羁旅漂泊的遭遇,勾起无 边的孤独和思乡怀亲之愁的形象。 16构思:构思一:思路严谨。总体由所见到所思。具体看,由眼前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 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从而引发孤独和思乡怀亲这情,运用反问,直抒胸臆,感情强烈。 脉络贯通,水到渠成。 构思二:以乐写哀,构思新颖。颔联写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 依的生活。

12、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写法: 写法一: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眼前美景,让 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怜惜起来。这一份怜惜,暗含着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诗人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气 寒,心中难免凄凉孤独。 “霜天”二字,紧扣心情,间接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谓传神之笔。 写法二: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诗中写眼前缥缈的烟气美景,反衬自己的孤独思乡之情。 语言一:语言生动形象。第三句“烟色如云白”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是因为 水气自身的颜色,还因为水气是在月光

13、普照衬托之下,更显出洁白。这不仅体现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 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语言二:直抒胸臆,感情强烈。用反问的形式写到: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 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 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6 17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不题。 浣溪沙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山行山行 宋叶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1)根据晏殊浣溪沙的语境

14、,仿照下面的示例,赏析“小园香径独徘徊” 。 示例:“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运用拟人手法,从“山”与“我”的关系着笔, 叙述诗人一人独行于从未到过的山中的经历,写出了诗人左顾右盼中的孤凄感受。 (2) 对浣溪沙和山行赏析不正确的是 A浣溪沙在伤春的表层意象中,蕴涵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 艺术享受。 B .“无可奈何花落” ,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 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C.山行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又一幅的山中绚丽景色,抒发了自己到一座从未到过的山时所产生的特有 感受。一人独行山中,左顾右盼中似觉

15、孤凄;而空寥中突然传来几声鸟鸣,于是顿有“似曾相识”之感。 D. 浣溪沙语言婉丽,画面生动;山行用语质朴,似无意“着色” ,但青山、白鸟的如实绘出, 显得素净、淡雅。 (3)晏殊和叶茵的作品,都写见到了鸟儿(燕子、飞鸟)的“似曾相识”之感,但包含其中的情感相同 吗?请作简析。 【来源】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 2017 届九年级中考二模(网上阅卷)语文试题 【答案】 (1) “小园香径独徘徊” , 融情于景(或情融景中,或寓情于景,或景中含情) ,诗人独自一人 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不能平静。写出了诗人伤春、惜春的感情。 (2) C (作者并没有给我们展示山中一幅幅绚丽景色,而是只谈了自己的一点感受,是到一座从未 到过的山时所产生的特有感受:一人独行山中,左顾右盼中似觉孤凄;而空寥中突然传来几声鸟鸣,于是顿 有“似曾相识”之感。 ) (3)不同。 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包含了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 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 (只有判断,而无简析,不给分;判断对,简 析错,给一分;两者都对,给 2 分) 7 18阅读何景明的雨夜 ,完成后面小题。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注】笳:一种乐器。万井:古制八家为井,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