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4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72202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4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4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4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4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4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4(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消息)的要素:五个W一个H W(when)何时 W(where)何地 W(who) 何人 W(what) 何事 W(why) 何因 H(how) 何果 新闻的特征:真实性、时效性 新闻写作原则:零度写作 新闻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美)罗森塔尔,1、读了课文后,你们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印象?,可怕、惨绝人寰、恐怖,2、作者没有直接描写集中营如何残害“犯人” ,你是怎么体会到它的可怕的?,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感受引起共鸣。,3、人们访问了哪些地方?,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4、 默读7段到15段,勾画出表现人们参观时表情以及心理

2、变化的句子,思考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 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他们就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浑 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 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 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 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人们表情和心理变化从侧面说明 了集中营的恐怖,纳粹的暴行惨绝人 寰、令人发指。,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毒 气 室,一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等待死亡,焚尸炉,焚烧尸体,遇难者的鞋子,遇难者的遗物,“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拥挤的

3、囚犯宿舍,“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被用来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部分死难者的照片,“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绞刑架,合作研讨 1 : 读了这样的文字,看了这样的图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表达你的这种感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这座曾经的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合作研讨 2 : 如果思考的仅是生命的消亡,人性的丧失,读出的除了沉重还是沉重。文中除了这些沉重与压抑

4、,作者还让我们看到了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并阐明自己的理解。,两种事物对比鲜明。是控诉,美好的生命被活生生的毁灭;是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毁的,正义终会战胜邪恶。,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温暖的希望,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温暖的希望,这句话从侧面揭露了法西斯魔掌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摧残和践踏着这里一切美好的东西的罪恶。,小结:,菊花和微笑,让我们看到希望。在寒冷中寻找温暖,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研讨3:,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幅美好、和平的景象。作者这样写有什

5、么作用?,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1)内容上,乐景衬哀情。表达了作者对遇难者的怀念。如果他们能活到今天,就能享受到这一切,现今物非人非,悲上加悲。 (2)结构上,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61年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讨论结尾段的表达作用,-照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首尾写平静的景物,暗示作者内心汹涌澎湃。 表明希望:这种罪行不能再发生,应以史为鉴,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结构: 内容:,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自由分组讨论:,1.“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

6、 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2.为什么又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美国普利策优秀新闻奖,是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颁奖词,奥斯威辛作为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杀 人工厂”而为人们熟悉,各国记者纷纷报道它 的残酷、血腥。罗森塔尔本着记者的良知,独 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道”的框框,着眼细 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威 辛集中营博物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 平、历史与现

7、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对于 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 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名新闻记者的 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人类是高级动物,为什么还会出现奥斯维辛这样有计划地大批屠杀自己同类的行为?为什么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没有战火的日子寥寥可数?为什么还有人去跪拜凶手的灵位?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 ,反思,德国二战后深刻反省错误,德国国内永远禁止任何纳粹物品的出现,对中小学生进行反纳粹教育,在教科书了写进这段历史,并且在每年的圣诞节向所有受到德军迫害的犹太人或他们的亲属提供各种礼品。,二战德国的忏悔和日本的忏悔比较,拓展思考,1970年12

8、月7日,时东德总统勃兰特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献上花圈。,日本政府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日本教育部门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不愿承认也不愿反思当年侵略东亚各国的史实;日本法院一再判决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和赔偿的东亚各国受害者败诉;日本首相不断参拜靖国神社,并为远东国际法庭判处死刑的七个甲级战犯树立“七士之碑”。(南京大屠杀),日本方面,写作特点,1、文字简练、朴实。 2、视角独特,从“平静”中找到新闻。 在平淡的事实中,作者感受到平静之下的风暴,那就是每一个参观者心中的感情波澜。他们都受到了震撼,从而更加热爱和平自由。这是善与恶的对立。 因此,作者没有直接描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景象,而是转而关注人

9、的感受。这一类新闻有别于纯客观报道人和事的新闻,被称为“印象式报道”。 3、用否定句,使文章具有统一的风格。 标题就是一个否定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次出现在结尾,呼应前文,突出主题。,2007山东高考,请以“记忆永远不会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 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 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维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 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坚忍的犹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没有!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苦难,德国人民也没有忘记。每当犹太纪念日

10、那天,德国总理总是跪在营前,默默悔过。男儿跪地惊天动地,何况总理,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忘记。,素材运用,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时间长河滚滚不息,他们没有忘记。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耻而后勇,于是在诺贝尔奖面前,他们经常是胜利者。德国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把昨日的罪过,当作今日的教训,防止明日的错误。全世界人民都没有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谁都不想让奥斯维辛的哥特式建筑真正打破世界的宁静,但这也不会影响到我们忘记中的伤痕,它只会作为我们的一个和平的标志,以示警钟常鸣。现在的犹太民族早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但他们也未曾将自己的历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