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儿童的康复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71767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性儿童的康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脑性儿童的康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脑性儿童的康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脑性儿童的康复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脑性儿童的康复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性儿童的康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性儿童的康复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 性 瘫 痪 宜宾县中医医院 康复科胡诚诚,什么是脑瘫?,在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一月内,小儿脑组织在发育未成熟阶段受到损害,造成一种非进行性、不可逆性的病变,从而形成以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病因 出生前因素: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胎儿期的外因导致脑形成异常、脑损伤。 围生期因素:胎龄42周、出生体重4000g、异常产、产程过长或急产、臀位分娩、双胎或多胎、窒息、胎位异常、脐带过短、产伤等。 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期惊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败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婴幼儿期的脑部感染等。,返回,病理特点 先天畸形:神经管闭合不全(多种畸形)、脑泡演化发育障碍(脑分

2、化障碍)、神经元移行及脑回形成障碍(皮层及脑回)、中线结构异常(胼胝体、透明隔)。 先天感染:先天弓形虫病,大脑损伤皮质和基底神经节坏死,脑室及中脑水管阻塞(脑积水);先天性疱疹病毒,脑发育不良、脑积水、坏死性脑炎等;其他感染。,返回,颅脑损伤:颅脑产伤,(主要引起脑瘫的因素为硬膜下血肿及脑缺血性坏死);颅脑外伤,(各种类型包括脑出血)。 核黄疸:高胆红素血症所致胆红素脑病,部分可变为手足徐动型脑瘫。 缺血缺氧性脑病:脑缺氧缺血是构成围产期胎儿或婴儿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基本病变为,脑水肿、脑组织坏死、颅内出血等。,返回,一、脑瘫的分类 二、脑瘫的临床表现 三、脑瘫的并发障碍 四、脑瘫的诊断,返回

3、,一、脑瘫的分类,1. 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 痉挛型; 不随意运动型(手足徐动型); 共济失调型; 强直型; 肌张力低下型; 混合型。,返回,一、脑瘫的分类,2.根据肢体障碍部位分为: 四肢瘫 双瘫 截瘫 偏瘫 重复偏瘫 三肢瘫 单瘫,返回,二、脑瘫的临床表现,1.痉挛型 此型在脑瘫患儿中最常见,占50%60%。是大脑皮层损害的结果,呈锥体束受损的体征。,返回,2.手足徐动型 此型脑瘫患儿占2025%。主要损伤部位为锥体外系或基底神经节。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性不自主运动,颜面肌肉、发音及构音器官均受累,因此常伴有流涎、咀嚼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病因主要为窒息、缺氧及新生儿黄疸。,二、

4、脑瘫的临床表现,返回,3.共济失调型 主要损伤部位为小脑,表现以平衡功能障碍为主的小脑症状。,二、脑瘫的临床表现,返回,4.强直型 症状类似痉挛型,但程度更重。全身肌张力增加,呈强直状,肢体僵直,运动严重障碍,常伴有角弓反张状态。检查时可见铅管样或齿轮样抵抗。患儿可出现扭转痉挛或强直。肢体无随意运动。常伴有智力低下。,二、脑瘫的临床表现,返回,5.肌张力低下型 临床以肌张力低下为显著特征,患儿肢体肌张力低下,关节活动度比正常儿大,抬头无力,坐或站立困难。,二、脑瘫的临床表现,返回,6.混合型 同时兼有上述两型以上的特点。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同时存在时,可能以一种类型表现为主,也可以大致相同。,二

5、、脑瘫的临床表现,返回,脑瘫的主要特征是: 四肢和躯干的非对称; 某种固定的运动模式; 抗重力运动困难; 分离运动困难; 发育不均衡; 肌张力不平衡; 原始反射残存; 存在异常的感觉运动; 联合反应和代偿运动。,二、脑瘫的临床表现,返回,三、脑瘫的并发障碍,生长发育障碍 智能、情绪问题 癫痫 语言障碍 视、听觉障碍 行为障碍,返回,四、脑瘫的诊断,高危因素 运动发育落后 姿势异常 肌张力异常 反射异常 辅助检查,返回,小儿脑瘫的评定,评定的目的 评定的原则 评定的内容,返回,一、评定的目的,明确患儿的发育水平、障碍的程度、异常姿势与反射的状态、异常肌紧张的范围与分布、正常的自律反应出现与否、有

6、否变形与挛缩等,为设计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返回,二、评定的原则,强调整体评定的重要性,重视脑瘫患儿异常发育特点即脑的未成熟性和异常性,注意原发损伤和继发障碍。以正常儿童整体发育对照,进行身心全面的评定。,返回,三、评定的内容,运动发育的评定 姿势的评价 反射发育评定 肌张力的评价 作业疗法的评价 语言的评价 功能独立性评定 感知认知评定 其他方面的评价,返回,三、评定的内容,1.运动发育的评定,返回,三、评定的内容,2.姿势的评价 (1)仰卧位 (2)俯卧位 (3)坐位 (4)四爬位 (5)膝立位 (6)单膝立位 (7)立位与步行,返回,三、评定的内容,3.反射发育评定 (1)原始反

7、射 1)觅食反射和吸吮反射 2) 握持反射 3)拥抱反射 4) 放置反射 5) 踏步反射 6) 侧弯反射 7)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8)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9) 紧张性迷路反射,返回,三、评定的内容,(2)生理反射,返回,三、评定的内容,(3)病理反射 锥体系受到损害时可以存在Babinski征及Babinski等位征。但此类反射在婴幼儿是可以正常存在的,在两岁以后依然存在有病理意义,说明存在脑损伤。,返回,三、评定的内容,4.肌张力的评价 静止性肌张力:观察肌肉形态、肌肉硬度、肢体活动度等。 姿势性肌张力:利用姿势转换,观察四肢肌张力的变化。 运动性肌张力:锥体系损伤时,被动运动各关节,

8、开始抵抗增强然后突然减弱,称为折刀现象。锥体外系损伤时,被动运动时的抵抗始终增强且均一,称为铅管样现象。,返回,异常肌张力的几种主要表现: 肌张力低下时易出现蛙位姿势、W字姿势、对折姿势、倒U字姿势、外翻或内翻扁平足,站立时腰椎前弯,骨盆稳定性差而导致走路左右摇摆似鸭步,翼状肩,膝反张等; 肌张力增高时的异常姿势 头背屈,角弓反张,下肢交叉,尖足,特殊的坐位姿势,非对称性姿势等。,三、评定的内容,返回,三、评定的内容,5.作业疗法评价 评估内容包括: (1)运动方面: 上肢运动年龄评定;手粗大抓握功能评顶定 ;手精细动作评定:轻移物品功能评定;双手协调性的评定;手眼协调性的评定。 (2)感知方

9、面:视觉评定;听觉评定。 (3)认知方面:认知发育;智能评定,返回,三、评定的内容,(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包括9个部分: 个人卫生动作;进食动作;更衣动作;排便动作; 器具使用; 认识交流动作; 床上动作; 移动动作; 步行动作(包括辅助器具)。,返回,三、评定的内容,6.语言的评价 (1)了解婴儿语言发育的规律 (2)脑瘫患儿常见的语言问题: 1)痉挛型 2)手足徐动型 3)共济失调型 4)其他型,返回,三、评定的内容,7.功能独立性评定 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FIM的内容有两大类,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分为26项,

10、总共18项。两大类是指躯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其中躯体运动功能包括自我照料、括约肌控制、转移、行走四个方面13个项目;认知功能包括交流和社会认知两个方面5个项目。,返回,三、评定的内容,8.感知认知评定 9.其他方面的评定 语言障碍 听力障碍 视觉障碍,返回,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返回,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1)运动疗法 ; (9)小儿脑瘫的心理康复 ; (2)作业疗法; (10)小儿脑瘫的教育康复 ; (3)言语治疗; (11)小儿脑瘫的社区康复; (4)物理因子疗法; (12)小儿脑瘫的社会康复。 (5)药物治疗; (6)传统医学康复疗法; (7)手术治疗; (8)辅助器具及矫形器 ;,返回

11、,一、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根据运动学、神经发育学的理论,借助器具或徒手的方法,对脑瘫患儿实施运动疗法治疗。其目的是改善运动功能,尽可能使其正常化,提高生活活动能力。,返回,原则: 由头向尾、由近位端向远位端;抑制异常运动模式,诱导正常运动模式;使患儿获得保持正常姿势的能力;促进左右对称的姿势和运动;诱发和强化所希望的固定运动模式,;康复训练的方法要因人而异。,一、运动疗法,返回,目标:促进运动功能发育;抑制异常姿势;改善和缓解肌紧张;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儿的精神心理状态,促进情绪、社会性的发育。,一、运动疗法,返回,种类: Bobath疗法、Vojta疗法、Temple Fay法、上田

12、法、引导式教育、感觉整合治疗等。,一、运动疗法,返回,Bobath疗法:是神经发育学疗法之一(neurodevelopmental treatment, NDT),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共同创建的治疗脑性瘫痪的理论与方法,是当代治疗小儿脑瘫康复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一、运动疗法,返回,Vojta疗法是德国学者Vojta博士创建的,是小儿脑瘫运动疗法之一。此方法是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诱发带)的压迫刺激,诱导产生全身性、协调化的反射性移动运动,促进和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因此又称为诱导疗法。,Vojta疗法,一、运动疗法,返回,

13、引导式教育,返回,引导式教育(Pet疗法) 引导式教育的概念体系是通过教育的方式,使功能障碍者的异常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正常。通过一定的手段,诱导和实现预先所设定的目标,达到学习、掌握、主动完成机能动作的目的。,一、运动疗法,引导式教育,返回,1.引导式教育的原则: 以儿童需要为中心;疗育促通,创建有效功能;诱发学习动力,激发主动意识;整体意识,全面发展;循序渐进,融会贯通;极端负责,团队精神。,一、运动疗法,引导式教育,返回,引导式教育的适应证: 脑性瘫痪 不同年龄的脑性瘫痪; 某些神经遗传和心理障碍性疾病; 其他 。,一、运动疗法,引导式教育,返回,集体训练即达到功能训练目的,又有助于性格的

14、发展。此方法非常重视机能障碍者人格的形成、认知能力、日常生活动作、人际交往等能力的提高。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并发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等的康复治疗。,一、运动疗法,引导式教育,返回,二、作业疗法,目的 评估内容,返回,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 OT)是应用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患儿日常生活、学习、劳动、认知等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对患儿进行训练,以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的一种方法。,二、作业疗法,返回,作业疗法的重点为: 保持正常姿势; 促进上肢功能的发育 ; 促进感觉、知觉运动功能的发育 ; 促进日常生活动作及运动发育; 促进情绪的稳定和

15、社会适应性 。,二、作业疗法,返回,(一)目的,1.增大患儿关节活动范围,掌握实用性动作,促进运动功能发育(主要是促进上肢功能发育)。 2.改善及促进感知觉及认知功能的发育。 3.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4.改善患儿的精神心理状态,促进情绪、社会性的发育 。,二、作业疗法,返回,(二)评估,1.运动方面; 2.感知方面; 3.认知方面;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二、作业疗法,返回,三、言语障碍的矫治,原则 主要内容 训练方法,返回,1.语言障碍矫治的原则,最大程度降低导致障碍的原因; 确定目标,制定系统训练方案; 采用多种训练方法; 强调正确发音,使用规范语言; 语言训练结合实际,具有实用性;

16、 采用简捷方法进行训练; 个别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 早期治疗; 家庭成员参与; 辅助或替代语言交流工具的使用。,三、言语障碍的矫治,返回,2、语言障碍矫治的主要内容,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的训练; 进食训练; 构音障碍训练,包括抑制异常姿势反射训练,构音器官运动训练,构音训练; 语言发育迟缓训练; 利用语言交流辅助器具进行交流的能力训练等。,三、言语障碍的矫治,返回,3.训练方法,发音训练,教会患儿下颌控制法与呼吸控制法,学会用嘴和鼻子呼吸。 训练患儿的听力、视力、感觉等器官,使之接受来自各方的刺激。,三、言语障碍的矫治,返回,四、物理因子疗法,1.水疗 2.传导热疗 3.电疗法、超声波疗法等,返回,五、药物治疗,1.常用的药物有 脑神经营养药; 痉挛性脑瘫采用肌肉松驰剂; 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