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护理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71702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冠心病护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老年冠心病护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老年冠心病护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老年冠心病护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老年冠心病护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冠心病护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冠心病护理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冠心病病人的护理,心血管疾病死亡:2000 WHO,1700万/年死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占全球死亡总数的1/3,排名第一位 80%分布在低中等收入国家 2020年预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死亡增加50%,达2500万/年, 1900万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定义,由于冠状动脉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引起冠状动脉狭窄和/或闭塞,造成心肌缺血和/或梗死的临床综合征,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冠脉炎症、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等情况均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老年人病因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常见,危险因素,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

2、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高脂血症: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1%,则患 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 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危险因素,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唯一最可避免危险因素 糖尿病: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肥胖症 久坐生活方式 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冠心病分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导致

3、冠状动脉血流减少, 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ACS 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其猝死率占心血管疾病的首位,急性心肌梗死的示意图,正常冠状动脉与病变的冠脉,老年冠心病病人临床特点,1.症状呈多样化和不典型 2.病情进展快、变化大 3.并发症及并存病多 4.易误诊、漏诊,症状呈多样化和不典型 原因: 各脏器功能减退,反应低下,感受性能减退,发病后自觉症状轻微; 老年冠心病患者内源性镇痛物质(内啡肽类)升高; 其它疾病掩盖胸痛症状,病情进展快、变化大 原因: 由于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抵抗力下降,对环境适应能力

4、减退,应激能力较弱,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发症及并存病多 原因: 并存疾病多,如高血压、慢性肺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并发症多,包括室壁瘤形成、心脏破裂、水电解质失衡、院内感染等,易误诊、漏诊 原因: 症状往往不典型,胸痛有时不在心前区或胸骨后,可能出现在剑突下、腰肋、肩背部,甚至以牙痛为首发表现;部分无症状老人在检查时发现患病;部分病人由于精神意识障碍,采集病史及查体困难,可掩盖症状与体征,老年冠心病病人相关检查的特点,心电图可仅有ST-T改变,而不出现病理性Q波 心肌酶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峰值延迟出现,CK和AST峰值持续时间长,C

5、K峰值低,老年冠心病冠脉病变特点,老年人病变冠脉管壁僵硬,脆性大,弯曲病变和弯曲血管多,病变成分复杂,钙化和狭窄程度重,采用较大球囊扩张容易引起血管壁夹层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事件发生率高,冠脉病变多较广泛、严重,伴发并发症与多系统功能储备能力较低 不易耐受心脏事件,常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病死率高,护理目标,控制心绞痛发作,提高运动耐量,延缓冠脉病变进展,改善生活质量 降低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防止梗死范围扩大,最大限度保护和维持心功能,护理计划与实施,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用药的指导与监测 介入治疗前后的护理,饮食及生活习惯护理,1.戒烟限酒 2.控制体重、减少总热

6、量摄入 3.控制脂肪摄入 4.适量摄取蛋白质 5.重视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 6.预防便秘 7.适度活动,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心理分析,焦虑心理 恐惧心理 敏感心理 固执心理,心理护理,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理解尊重 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稳定病人的情绪 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冠心病知识宣教 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环境,用药过程的指导与监测,常用药物:ACEI/ARB、受体阻滞剂、抗血栓药(肝素、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酯类、他汀类 溶栓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抗凝药物使用后出血指标的监测 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监督,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是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最有价值的

7、方法,结合病人的年龄及危险因素,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定位和确定血管腔狭窄程度 冠心病介入治疗通过导管技术将器械送入血管腔内施行治疗,临床上常采用的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Stenting),统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支架,支架术示意图,术前护理,健康教育介绍手术目的、效果、安全性,讲解手术过程,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配合;训练床上排便。 积极治疗合并症纠正各种异常生化指标,改善各脏器功能,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前行为指导,卧位变化体位练习:健侧下肢屈膝,以足掌及双肘部、背部为着力点,用力按床抬起臀部和术侧肢体做水平移动;以上

8、述方法抬起臀部和一侧肢体后先向一侧平移,然后变为侧卧双手抓住床头,健侧足掌蹬床向上移动。 卧位解大小便练习:以上述方法练习抬起臀部动作,对并发前列腺肥大和有习惯便秘者更应加强训练。 卧位做深吸气-屏气-咳嗽动作练习:要领是用胸腔用力咳嗽,而非用咽部,以便术中必要时做咳嗽动作,促进造影剂迅速从冠脉排泄,另一方面有助于维持血压。,术中护理,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急救药品 监护心电及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造影剂反应 术中配合使用肝素、硝酸甘油、多巴胺、阿托品及抗心律失常药物 做好胸外按压、电除颤及临时起搏准备,术后护理,1.监护心电、血压、心率、心律等生命体征 2.观察出血征象:牙龈、口腔、穿刺部位 3.

9、术侧肢体制动,观察末梢动脉搏动情况 4.鼓励患者饮水,以利造影剂排出 5.协助拔除动脉鞘管,观察是否出现迷走反射,PCI术后特殊情况的处理,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临床表现同急性心肌梗死,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多发生在术后6小时 严密观察心电监护,认真倾听患者的不适主诉,复查全导心电图 再次手术,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拔管反应),表现:头晕、面色苍白、打呵欠,心率迅速减慢、血压快速下降 原因:疼痛刺激、情绪紧张、禁食时间偏长、有效血容量不足等 处理: 充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必要时予抗焦虑药物,消除疼痛刺激 拔除鞘管前建立静脉通道充分扩容 拔管时严密监测血压、心电图变化 心率缓慢者可静推阿托品;血压降低可先予多巴胺静推或持续静滴,并快速补液增加血容量,出院后的指导与评估,冠脉功能评估冠状动脉造影 心功能评估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室壁运动情况) 心电情况评估动态心电图 危险因素评估五达标(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生活方式改善),健康教育及新型护理模式,强调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正规治疗(药物、介入、搭桥),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死亡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