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桥园—— “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导向的城市废弃地修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71633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桥园——  “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导向的城市废弃地修复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天津桥园——  “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导向的城市废弃地修复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天津桥园——  “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导向的城市废弃地修复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天津桥园——  “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导向的城市废弃地修复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天津桥园——  “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导向的城市废弃地修复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桥园—— “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导向的城市废弃地修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桥园—— “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导向的城市废弃地修复(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桥园, “城市-自然”, 生态系统服务导向的城市废弃地修复。,项目位置,本项目建于天津市河东区卫国道附近,项目周边有“万新村居住区”(包括松风里小区、倚虹里小区、康健里小区)、“丽苑居住区”及“太阳城”和两条快速路昆仑路、卫国道。河东区位于天津市东部,海河东岸。东以沙柳北路、月牙河、双东路为界,与东丽区为邻。西、南以海河为界,分别与和平区、河西区隔河相望。北以京山铁路、真理道、排污河为界,与河北区接壤。东西向跨度大于南北向,略呈长方形,占地40平方公里。河东区是天津的发源地之一,是市区连接滨海新区的前沿,是实现天津市经济中心战略东移的要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因为是卫国道立交桥边的一

2、 个大型绿地,故名桥园。,原为武警部队靶场,地势较高,上有亭子,作为公园制高点利用,植被良好,原生大树 保留,现有商业 人流主要道路,鱼塘 可利用,城市林带,西、北边缘隔离带,天津-地理特色,天津位于北纬38344015,东经1164311804 之间,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 冲”之称。天津是海退成陆,地形开阔,河道纵横,洼淀棋布, 海拔仅为35m,地下水位浅,矿化度高,土壤盐碱度高。气 候为大陆性温带季风性气候,年降水量平均600mm左右,冬 季干冷,夏季受干热风影响,因而给植物材料选择、品种驯化 带来了局限性。,天津-天气、水文,天气:河东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

3、季风型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春季多风沙,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寒暖适中,气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少雪,7月为最热月,1月为最冷月,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1度以上。 年平均降水量558697mm,降水日数为6472天。降水随季节的变化显著,冬、春季降水少,夏季雨量集中。 季风盛行。风随季节变化显著。夏季平均风速2.6米/秒,主导风向为南东;冬季平均风速3.1米/秒,主导风向为西北。累年平均风速为3.0米/秒,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该地区位于大地构造体系的新华夏海滨平原沉降带,土壤属华北平原范围内的潮土类型,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 水文:海河水系是天津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

4、水源河道。河东区正处在海河东岸,因其地理位置而得名。,天津-历史沿革,自我国元代天津出现“直沽寨”至今,河东区大直沽地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大直沽历史上伴随漕运、南北贸易而出现发展。大直沽是南粮北运的终点,历史上曾给天津带来了经济繁荣和产业的发展。它是天津的发祥地之一,故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元代初年在此兴建的天妃宫,不仅是天津最早的寺庙建筑,也是中国北方历史悠久的天妃庙宇,它是元朝规格最高、影响最大、受祭次数最多的天妃宫,被誉为“元代第一庙”与“开沽(直沽、天津)妈祖”,成为天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河东区历来十分重视大直沽古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尤其是近年随着城市

5、建设步伐的加快,河东区以“恢复古文化建筑带动公建,以公建促危改和以路带拆,以扩带路”为思路对大直沽地区进行了全面的开发和改造,使大直沽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在党中央和天津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东区各方面的建设正大跨步向前发展。,项目背景.,建造年代: 设计时间:2005年10月2008年5月, 建成时间:2008年。 设计单位: 项目委托:天津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首席设计师:俞孔坚 设计团队:石春、林里、贾军、王浩、王云峰、王俊、祈胜、胡含宇、张波、苏兴兰、封显俊、臧学年,项目背景.历史发展,桥园坐落于天津市河东 区万新村小区,背面毗

6、邻卫国道,原是军队训 练用的靶场,后改造为 公园。快速的城市化进 程导致原打靶场垃圾遍 地、污水横流、土壤盐 碱化,在项目被委托之 前,场地上还存在着破 败临建。其南部和东部 为人口稠密地带,西侧和北侧则紧邻公路和立交桥。,项目背景.历史发展,由于雨季和地下水位浅的原因,这些坑洞或成为了水塘,或成为了湿地,或成为了季节性水池,或保持原状成为一些无水的坑穴。经过雨水的冲刷过滤,那些无水坑穴内的土壤由此得到改善,在汇集雨水径流的深坑中营养逐步沉积。 2006年初,为实现市民期 望提高该场地环境质量的 要求,天津市政府与景观 设计师达成一致:抢救这 块退化土地的艰巨工作势 在必行。设计的总体目标 是

7、为整座城市和周边市民 创造一个有多种自然服务 机能的公园绿地,包括: 雨水收集利用、净化;在 自然过程中改善盐碱土质; 重塑乡土植被风貌,实现 低成本管理;发挥乡土植物、 自然系统、雨洪系统、土壤 改良及景观可持续性的科普教育功能;为游人提供美的享受。,功能分区,入口,主入口,博物馆,入口,入口,服务区 (餐饮、酒吧等),林带,湿地、湖泊等,露天 剧场,林 带,疏林草地 高台带,湿地、湖泊带,高台-沉床园带,群落取样区,西、北边缘隔离带,西、北 边缘隔离带,高台-沉床园带,主要特色.设计概论、形式,规划概念“城市-自然”谱系 。 公园整体结构上以东南角的扇心为原点,以东、南两侧临街界面为两舷,

8、分别平行向西、北分层推进,功能和形式上呈现由城市向自然的层层递变,形成一个“城市-自然”递变的谱系,与人对公园的使用强度相对应。,取样天津:在景观元素构成和材料上,设计采用了取样的方式 来放映天津的地域自然和文化景观特色。取样对象包括从植物 群落和植物材料,到工业材料,并使公园提供完整而丰富的景 观体验。,主要特色.风格,斑块式的景观 该地区一度有着湿地、盐沼景观, 但因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而 消失殆尽。虽然这种盐碱土壤不 适宜树木生长,但地被和湿生植 物却在这片水位与ph值变化不定 的水域里繁茂丛生。适应性植物 群落灵巧地装点着这块区域的景 观,这种简单淳朴的、名为“适 应的调色板”的设计

9、方案旨在利 用自然、利用开挖的21个大小深 浅不一的坑洞直径幅度从10 40米,凿挖深度从0.52米 解决场地垃圾问题。,主要特色.功能,高台-沉床园带 城市林带之内有规律地交错分布着高台和下沉庭院。台地高达五米,其上为一条横跨廊道相串联;台地给平原上的城市和绿地一种新的体验,每个台地上都密植一种乡土树种的有幼苗,形成浓密的绿块,也即取样天津乡土树种 。在每两个台地之间是一个20X10米见方的下沉式小花园,依地势布置台阶可以席坐,是大尺度的环境中的一个个亲人空间。 湿地-湖泊带 外围为临湖亲水带,由顺地势跌落的栈桥构成,丰富的水际植物掩映着穿越其中的栈桥,使人与水和生物近距离接触;在内侧(湖的

10、西、北侧)为大片的湿地,恢复和再现天津地域性景观,由芦苇和其他湿地植物构成。一条蜿蜒的步道栈桥穿越其中,并穿连多个木平台和荫棚。 疏林草地-高台带 外围为临湖亲水带,由顺地势跌落的栈桥构成,丰富的水际植物掩映着穿越其中的栈桥,使人与水和生物近距离接触;在内侧(湖的西、北侧)为大片的湿地,恢复和再现天津地域性景观,由芦苇和其他湿地植物构成。一条蜿蜒的步道栈桥穿越其中,并穿连多个木平台和荫棚。,高台,沉床,主要特色.功能,群落取样区 林网围合成一个个泡状空间(可称为样泡),每个空间都有不同的标高,海拔高差变化以10cm为单位,因而会有不同的水分和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适宜于不同植物群落的生长。每个

11、样泡内都有一个平台,伸入群落内部,使人有贴近群落观赏的机会。林网由当地最为强势的柳树作为基调树种,在交叉部位种以其他乡土树种。林网内是自然的游步道,粗沙铺地。 西、北边缘隔离带 西-北侧濒临立交桥,噪音和视觉干扰都比较大,而且远离社区居民,故结合地形设计绿化隔离带,并于原有的靶场地形相结合,为公园做了一个弧状绿屏。 服务设施 在公园的西南角,是一组服务性建筑,它们以水为明堂,半围合布局,互相桥园公园之间以廊道、栈桥相联系。建筑两层为主,轻盈而亲切,飘浮于水面和湿地之上,主要提供餐饮、茶吧、酒吧、书吧等服务。,样泡,疏林草地-高台带,湿地-湖泊带,主要特色.风格,多样化的生态群落创造并开启了植物

12、适应性与群落进化的自然过程。混合植物种类的种子最初用来培育出新的植被,其他乡土植物则宜地栽种。随着季节更替,每一块植物种植区将大大小小、有水无水、pH值不一的坑洞串联在了一起。 这一在生态系统服务中扮演着生态基础设施角色的公园以持续进化过程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景观美学没有规整的形式,没有刻意的种植,洋溢着自然凌乱的野趣,使植物在景观中能够充分体现其自身特有的美丽。 在天津桥园公园项目中,土人景观通过改 造地形使城市雨水融入植被适应与 群落更替的自然过程中,将一块废弃 的打靶场变为了一座低人工养护的城 市公园,使其具有雨洪调蓄、净化等 多种自然服务功能,改善了公园的盐碱 土质,为环境科普教

13、育提供了条件,为 游人带来了赏心悦目的景色。,生态系统变化分析,(1)土地利用变化 桥园占地207480.4m2,此地原为一片长有杂草的荒地,95%以上的地面为可渗透覆盖层。公园建成后,下垫面变化较大,组成也发生变化,原来的荒地被建筑、水面及人工绿地所取代,土地利用类型趋于多样化。系统将转变为城市景观生态系统。公园建成后,原始绿地面积将基本消失,因此原绿地系统将转变为人工绿地系统。同时,公园建成后,增加了对地表的覆盖,现有可渗透的荒地一部分变成了不可渗透的人工地面,这将会增加降雨的地表径流量,减少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补给量。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地面的处理,比如停车场可建成生态停车场,即地面采用带

14、孔隙的砌块来铺设,在孔隙中可种植草,下雨时雨水可以通过这些孔隙渗入地下,增加地表入渗量。 (2)景观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可作为生态体系阻抗稳定性的度量,生态体系阻抗稳定性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保证生态体系内部的功能得以正常运作,景观等级以上的自然体系需要有高的异质性。对于景观异质性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景观多样性来描述,通常情况下,多样性高的景观体系,异质性较强。比较工程前后景观格局的特征可以预见,公园建成后,荒地将被人工绿地景观所替代。以杂草为主要特征的荒地,经改造成人工建筑用地、绿地、水面后,其景观多样性将提高,异质性较强。 (3)廊道的延伸和分化 公园建设之前,区域内主要是杂草丛

15、生,通过建设,将产生由建筑、道路、绿化带和水面构成的廊道系统,不仅在平面上形成了网状和树枝状的格局,而且在空间上形成了绿化带的立体层次,在功能上兼顾了人及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交流,丰富了生境的多样性并强化了边界效应,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提供了条件。,社会效益,(1)该公园为开放式、公益型公园。该项目的建设将彻底改变河东区缺少绿地、公园及休闲、运动的现状,提升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2)桥园重点反映天津历史与现代文化,特别是展现天津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城市建设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多重形式适当增加国内外名桥的展示,通过桥的魅力吸引各地游客,桥园将成为青少年科普基地和市民休闲场所

16、及旅游胜地。 (3)该公园的建设作为“天津市2006年改善城乡人民生活20件实事”之一,能更好的贯彻天津市政府的决定。同时进一步确保天津“绿色家园”规划数字化目标的实现。,(1)建成后景观有明显改观,建有成片的绿地,使该地区的环境和景观得以改善,同时起到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湿度、温度的作用。 (2)公园结合地形设计了一个弧状绿化隔离带,隔离带中密植了适宜于本地生长的树种,这样既遮挡了过往车辆,又将道路上的噪 音隔离吸收,营造了一个城市中的世外桃源。 (3)公园建成后,其景观多样性将提高。土地利用类型趋于多样化。系统将转变为城市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形成绿化带的立体层次,在功能上兼顾人及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交流,丰富生境的多 样性并强化边界效应,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提供了条件。,环境效益,总结,考察感受: 桥园在设计上,以桥文化为主线,兼顾以人为本,提升周边环境景观的质量,特别强调其对美化城市的积极作用,通过合理功能布局,植被造景等手段,突出公园的开敞性、功能性和景观性。在整体上与周边的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