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71182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5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5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5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5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0 诗 词 五 首,1.通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2.指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体会意境、分析修辞手法等。 3.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

2、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在中国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俶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曹植九咏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

3、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这句诗用了“盈盈” “脉脉”这些叠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情景相生。这美好的情和景与“不得语”的残酷现实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从而使诗意更加哀婉动人。,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象表现出来的。比如,织

4、女整日忙碌在织布机上却织不出布匹,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排遣苦闷。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称“诗仙”。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

5、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25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诵的。,1.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

6、是远景。,2.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诗人坐在船上,举目所见地面上的景色变化。这两句所写,容量很大。有阔大的空间的立体感和漫长时间的行进感。它写诗人从四川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穿过蜿蜒起伏、千姿百态、高耸入云的三峡。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高山峻岭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奔腾而来的长江,也渐渐平静下来,

7、在广阔的原野上,缓缓东流。它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字子美,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 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

8、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蕴含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1.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2.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3.颈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

9、幅画面?,1.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2.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3.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

10、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约715770), 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其诗早年以风格绮丽见长,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大变,诗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

11、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字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这两句写边塞的风狂雪早。,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像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地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

12、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感知雪天的奇寒。,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一图景与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

13、出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地的特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动了诗人的乡土之思。,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酒宴散后,送客出辕门。一个“暮”字,点明时 间是在傍晚,“纷纷”极言雪之大,“冻不翻”极言天之寒。,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担忧。,山回路转

14、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景,“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1.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各写了什么内容? 2.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里哪些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 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10句为第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2.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情景交融,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

15、的景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3.“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这句话是咏雪的千古名句。用“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紧接下来,又渲染出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情境。这句体现了作者的豪放风格。,4.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

16、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描画了一幅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白 雪 歌,送 武 判 官 归 京,漫天大雪图(前10句),大雪纷飞遍地银妆,雪天奇寒难以忍受,沙漠冰封愁云惨淡,雪中送别图(后8句),设宴饯别寄寓感慨,依依惜别无限惆怅,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无限惆怅之情,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他的词多写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慷慨纵横,雄浑豪放,与苏轼并称“苏辛”。,这首词有另一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道中。他很喜爱这里的景色,于是写下不少描写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