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治疗介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70334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3.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胰岛素泵治疗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胰岛素泵治疗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胰岛素泵治疗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胰岛素泵治疗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胰岛素泵治疗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胰岛素泵治疗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胰岛素泵治疗介课件(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胰岛素泵治疗 Insulin Pump Therapy,演讲人:,2005 Medtronic Diabetes China basic Pump Therapy Training program,演讲内容,强化治疗概念 胰岛素泵发展历史 胰岛素泵基本理论 胰岛素泵治疗优势 胰岛素泵治疗适应症 装泵前的准备和教育,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是造成病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其中分为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其病变的发生与发展与高血糖状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所以严格控制血糖显得尤其重要,而胰岛素强化治疗是达到严格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胰岛素泵的应用背景,

2、八十年代 “强化治疗”的概念开始被应用: 是指每天不同时间段应有不同的胰岛素用量相对应,饮食及运动等应与胰岛素用量保持平衡,同时经常监测血糖,以使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范围内。,胰岛素泵的应用背景,九十年代 一些大型临床试验结果证实强化治疗的优势: 美国DCCT 日本Kumamoto 英国UKPDS,强化治疗对糖尿病并发症的 相关风险性,1DCCT Research Group. N Engl J Med. 1993;329:977986. 2DCCT Research Group. Diabetes. 1995;44:968983. 3Ohkubo Y, et al. Diabetes Res

3、Clin Pract. 1995;28:103117. 4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 (UKPDS) 33: Lancet. 1998;352:837853.,*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intervention analysis.,*Based on DCCT data Skyler J. 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 1996;25:243-254.,Relative Risk of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 as a Fu

4、nction of Mean A1C*,血糖控制接近正常的益处,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揭示 严格的血糖控制,显著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延迟并发症的发生 15.3 年 为病人赢得 5.1 年 的寿命 DCCT研究:胰岛素泵组比每日多次注射组的HbA1C低0.20.4% 当HbA1c = 7.2% ,微血管并发症风险显著减少: 减少76% 的视网膜病变 减少60% 的神经病变 减少56% 的肾病,MI Microvascular endpoints,80 ,Adapted from Stratton IM et al. BMJ. 2000;321:405-412.,UKPDS:Cardiovascul

5、ar Risk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Glycemia,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最终目标,持续保持血糖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 A1C 6.5% (ADA 7%) PG2h140mg/dl 避免急性并发症 低血糖 高血糖 DKA 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出现 伴随慢性疾病的最佳生活质量,胰岛素泵的发展历史及应用背景,糖尿病治疗的历史,1921 Discovery of Insulin,1922 Insulin injection in Leonard Thompson,1923 First commercially insulin,1925 Benedict soluti

6、on for glucose testing,1946 NPH was developed,1950s Lente Insulins,1972 First Ames glucose meter introduced,1983 First 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 offered (Humulin),1983 MiniMed 502 introduced to the market,1985 First insulin pen is introduced,1995 Launch of human insulin analog,1999 CGMS approved,常规治

7、疗( ICT ) 小于3次的固定胰岛素剂量注射 每日多次注射(MDI) 每日3次以上的胰岛素注射 高血糖时额外注射胰岛素来校正 用注射来调整基础率/大剂量 用中长效胰岛素补充基础率如 glargine,NPH,ultralente等 用短效胰岛素来对付餐前大剂量和高血糖 用胰岛素泵来调整基础率/大剂量(CSII) 灵活的基础率设置 可调的餐前大剂量,当前胰岛素治疗方法种类,什么是胰岛素泵,人体的胰腺平均每8至13分钟就分泌一次胰岛素,这是设计胰岛素泵的生理依据。 胰岛素泵是电池驱动,大小如BB机的胰岛素输注装置,可以24小时佩戴,通过一个细细的小软管将胰岛素输注到患者腹部皮下。,胰岛素泵技术的

8、发展,80年代中期 :体积较大,操作复杂 90年代后期 :体积小,操作方便,调节剂量精确 21世纪: 智能化,和血糖探头结合,胰岛素泵(Insulin Pump),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 胰岛素泵能模拟正常胰腺的胰岛素分泌模式,持续24小时向患者体内输入微量胰岛素。 胰岛素泵两种输注方式 基础输注率 (Basal rate) 控制两餐间和夜间的血糖的基础胰岛素 餐前负荷量 ( Bolus) 控制餐后血糖和高血糖校正所需的胰岛素量,胰岛素泵的使用原理,正常胰腺,正常状态下,胰腺分泌胰岛素的量随着血糖水平的变化而增减。,血浆 胰岛素 (U/mL),小时,Polonsky KS et al

9、, N Engl J Med 1996.,中效 & 短效胰岛素注射,ICT:每日两次胰岛素注射,胰岛素的作用缺乏连贯性,导致血糖值变化很大 灵活性是艰巨的挑战,Time,4:00,8:00,12:00,16:00,20:00,24:00,4:00,8:00,Breakfast,Lunch,Dinner,每日四次注射,短效,短效,短效,中、长效,75 50 25 0,Skyler J, Kelleys Textbook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0.,血浆 胰岛素 (U/mL),时间,4:00,8:00,12:00,16:00,20:00,24:00,4:00,8:00,B

10、reakfast,Lunch,Dinner,理想的基础率/大剂量胰岛素吸收类型,75 50 25 0,Glucose Bolus Insulin Base Insulin,Skyler J, Kelleys Textbook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0.,血浆 胰岛素 (U/mL),胰岛素泵的基本原理,模拟胰岛细胞生理功能,24小时连续动态补充胰岛素,输注方式分为基础量和餐前量。 基础量:持续微量输注,模拟人体正常的胰岛素基础分泌规律,主要用于控制夜间、空腹及餐前血糖。 大剂量: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模拟人体用餐后胰岛素的快速分泌。,胰岛素泵治疗的基本原理,基础率:预设

11、的持续输注的短效胰岛素满足代谢需要,大剂量:提供进食碳水化合物所需的胰岛素,12 am,12 am,Meal Bolus,12 pm,6,5,4,3,2,1,补充大剂量,解决高血糖,运动时使用减量的基础率,增加基础率,克服黎明现象,胰岛素泵给药特点,胰岛素的输注与胰岛素的需求相配和 根据胰岛素的需求设置多段基础率 通过餐前大剂量功能随时补充胰岛素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是目前最符合生理状态的胰岛素输注方式,胰岛素泵治疗的基础率剂量,交叉观察研究发现平均基础率的分段为4.6段 76%的患者需要在黎明增加剂量预防黎明现象 90%的患者在运动中基础率的需求减少*,ADA Abstract S

12、ession 2002 Lee S, Cao M Diabetes 51 (Supplement 2) 1917 2002,胰岛素的吸收,皮下注射Glargine, NPH, Ultralente 和CSII (Lispro)的药代动力学,Data are means SE *P 150 mg/dl Duration of action = difference between onset and end of action,Lepore et al. Diabetes 2000;49:2142-8.,胰岛素泵的药代动力学优点,CSII vs. MDI 使用短效胰岛素,吸收比中效胰岛素容易预测

13、(吸收的差异3%比52%*) 一个固定的注射部位,减少因注射部位不同而造成吸收变异 消除皮下胰岛素蓄积池 个体化的胰岛素输注,更好地配合生理需要,* Lauritzen: Diabetologia 1983; 24:326-9,CSII vs. MDI的区别,常规注射,胰岛素泵,生活方式,患者依从性,低血糖,血中胰岛素浓度,胰岛素吸收稳定性,胰岛素皮下蓄积,相对固定,差,易发生,高,差(吸收差异52%),多,少,好(吸收差异2.8%),低,较少发生,灵活,好,普通的胰岛素针注射可能导致皮下蓄积,表皮,胰岛素皮下蓄积,皮下脂肪,肌肉层,注射治疗的局限性,中长效胰岛素的吸收差异最大可达52%,导致

14、两天里同一时刻的血糖差异可能高达80% 中长效胰岛素输注后,病人完全无法按照胰岛素需求量来自行调整剂量 胰岛素在皮下蓄积,人体的运动影响吸收的速度 所以常规注射方法血糖波动大,生活自由度差,胰岛素泵治疗与血糖控制,胰岛素的吸收作用稳定: 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的吸收差异小于3% 胰岛素泵的微量持续输注方式不会在皮下形成蓄积作用,不会发生不可预见的低血糖现象 胰岛素的剂量调节灵活,立即生效,效果稳定: 夜间的胰岛素输注:预先设置夜间的各段的基础剂量,对黎明现象给予良好的控制 按照实际的生活调节剂量:无论是取消进餐,有胃轻瘫、需要调整进餐时间、改变运动量、工作日程改变、跨时区旅行等都没有问题 运动期间:

15、可以减少或暂停输注 生病、生活紧张时: 增加胰岛素输注,MDI 与 CSII 比较,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的缺点: 只降低注射期间的血糖 不能完全按血糖变化曲线控制血糖 容易产生低血糖 无法克服黎明现象 不能有效控制并发症 患者痛苦大,依从性差 无法有效提高生活质量,CSII与MDI的临床应用比较,CSII治疗的优点,外源性胰岛素应用更符合生理性 剂量调控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控制血糖更快更稳定 更少的严重低血糖发生率 患者可获得更大的、在传统的多次注 射治疗中所无法获得的自由 减少住院天数 减少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整体费用,CSII-使血糖控制水平更加平稳,Behre u.a.: 36. DDG Ta

16、gung Aachen, Abstract 19-01 in Diabetes und Stoffw. 10 Suppl.1 (2001), 126,监测从MDI转成CSII过程中共72小时的血糖图,CSII 改善当前血糖控制,7,7.5,8,8.5,9,0,3months,6 months,12 months,MDI,CSII,Boland and colleagues Diabetes Care November 1999,HbA1c,Adapted from Chantelau, E et al., Diabetologia 1989, 32:421-6. Bode, BW et al., Diabetes Care 1996, 19:324-7. Boland, E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