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68808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王成光 教授,第一讲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philosophy) 1、哲学的定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况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摘于网络) 西方哲学家对哲学的理解: (1)从哲学的词源意义看,哲学是“爱智之学” (2)从哲学与宗教和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介乎宗教和科学之间的东西 (3)从哲学的问题来看,哲学是永恒无解而万古常新的难题之学。 2、哲学的产生 从思想方面看:哲学

2、产生于惊讶 从时间方面看:产生于奴隶社会(有阶级的产生,有体力脑力劳动的划分) 从过程看哲学有阶级性而从结果看哲学没有阶级性。,第一讲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3、哲学的价值 (1)哲学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2)哲学乃无用之为大用 第一、哲学能使人们从自私狭隘的小圈子中提升出来,达到与无限宇宙合一的伟大境界。(“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虽然它是一种唯心主义,但另一种解释是或认为是它主张人们与宇宙的合一境界。) 第二、哲学能给我们提供观察人生社会的新视角 4、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的定义 哲学它不是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而是以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特别是科学方式所形成的关于世界的思想为对象去反思思

3、想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形成关于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世界概念。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研究具体科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的科学;哲学研究的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具体科学研究的要么是思维要么是存在。,第一讲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通常解释:6个方面:是什么;内容;唯物和唯心;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三个历史阶段;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2、哲学基本问题需要深刻反省的理论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哲学是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不是研究思维也不是研究存在。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的始终,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

4、古代是以灵魂和肉体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在中世纪,世界是神创的还是从来就有的。 西方哲学的转变:本体论认识论,从古代到现代,因此可以说古代的哲学就是形而上学,近代哲学主要在认识论,分为唯理论和经验论),第一讲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2)不能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直接简单地归结为或等同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在时间先后问题上,精神和物质的对立是不变的,先后顺序是不能颠倒的,所以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更多的是时间先后关系,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不仅仅是时间先后的关系更多的是逻辑性的关系,这种关系只有在认识逻辑中成立,在客观事实当中现象和本质是没有时间先后顺序的,但说本质的先在性则是说它的逻辑性的关系,所以思维和存

5、在的关系包括了精神和物质的关系,但不能归结为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和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相比较其重要特征不仅具有时间在先的问题而且具有逻辑在先的关系。 荣格 原始意识是“集体意识” 不是没有意识,是没有自我意识。 (3)不能把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割裂开来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思维和存在的统一问题是有区别的,即怎样统一。后者认为这种统一是发展中的统一,矛盾中的统一和动态中的统一。旧唯物主义认为这种统一是不变的统一,静态的统一,直观的统一。 辩证法不是一种事实而是一种理论,一种科学的理论,它是反映事物发张的客观规律的一种科学理论。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是不能分离的。,第一讲 哲学

6、和哲学基本问题,(4)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不是人类全部活动的基本问题 除哲学以外的各门科学,以及人们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都是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当作不自觉地或无条件地前提,而哲学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心当做问题加以反思。这就是说人类的科学活动和其它的全部活动都涉及到思维和存在关系,但他们不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加以研究。 3、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本体论问题)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方法论问题,同时也是世界观和认识论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条认识路线,唯物主义坚持从物到感觉、思想,唯心主义坚持从感觉、思想到物。 (2)思维和存在是否统一性

7、,怎样统一问题(认识论问题) 二者的关系:(1)是(2)的前提;(1)的认识也不能离开(2)的回答;如果离开(2)去谈(1),那么(1)就没什么意义了。,第一讲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三、哲学的派别之争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名称的使用 从康德开始使用唯心主义 2、如何正确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如何理解“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不能仅仅理解为唯一,而是指物质和精神谁是谁的本源,而是必取其一。 唯物主义不是指唯物质存在,也不能把唯心主义理解唯精神存在,而是指二者都存在,只是唯物主义认为精神的存在依赖于物质,而唯心主义认为物质的存在依赖于精神。不能把唯物主义理解为

8、贪物,同样不能理解唯心主义为追求理想,不能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简单地理解为正确和错误。列宁说过唯心主义正确的多,错误的少。 在世界观的基本原则和认识路线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就是正确与错误的对立。,第一讲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唯心主义能够正确地发现问题,只是做出了错误的反映,唯心主义有反面教育的作用。 唯心主义的错误不是因为它从主体去把握世界,而是因为它只从主体去把握世界。 唯心主义的认识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旧唯物主义的不足,即发现了旧唯物主义的错误和片面性,即只从客体去把握。 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时间在先:指对经验事实包括科学事实的陈述,即表述经验对象之间在时间序列中的先后顺序。

9、 逻辑在先:指事物之间在逻辑上的优先地位,它这种先后关系只存在于认识过程之中,唯心主义就错在把认识过程中的先后夸大到客观事物中去。自在意义的逻辑在先指事物的本质对于事物的现象的先在性。自为意义的逻辑在先指人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先在性。 客体不等于客观世界,而是与主体发生关系、成为主体认识和实践对象的客观世界的那部分。,第一讲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辩证法 辩证法最早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使用。通过揭露对方的矛盾以获得真理,达到改变知识的一种方法或技巧即为辩证法。 2、形而上学 在哲学史上有两种意义: 第一、作为一种哲学意义上使用的形而上学。 第二、作为与辩证法相对立的

10、方法意义上使用的形而上学。在黑格尔之前,形而上学就是本体论。,第一讲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四、哲学的本体论追求 1、本体、本体论 本体的概念总是具有寻求最根本的东西的意义,所以本体简单的说就是最根本的东西。 本体论通常指关于世界万物中最普遍最一般的根据、本质或基础的理论。 2、本体与存在 本体就是关于一般存在的理论 3、本体论的产生 哲学上本体论的产生是与人类独特的生存方式(简单说就是实践)联系在一起的。人类实践活动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理想性,不仅具有有限性而且具有无限的指向性。 人是一种从不满足于现有存在、总是在追求未来理想存在的存在。基于人类实践本性的理论思维,总是希望在最彻底最深刻的程

11、度上把握世界,这就是一种终极性关怀。,第一讲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4、传统本体论和现代本体论 传统本体论:从古代哲学到近代哲学,就是在人之外或不考虑人的存在因素的前提下彻底的构建世界存在的知识或者说探讨世界存在的最一般的根据。 现代本体论:主要是围绕人的生存方式、生存境遇、文化模式而形成的关于人的理论探索。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否定传统本体论的思维方式但不拒绝或否定哲学的本体论的追求。 从具体的存在当中揭示最一般、最终的原因,即一般存在,从现象当中寻找本质,然后说万事万物都由一般的东西决定,有人说它是绝对精神,柏拉图说它是理念,最终说来都是主观的东西,这就是传统

12、本体论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的“物质”它不是本体,不是万事万物的产生根源,不能把“物质”看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同时也不能如此说“实践”,所以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某种具体的本体论,否则就会认为万事万物的产生都以此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追求,追求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第二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转向、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及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的转向 作为新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传统哲学原有主题的延伸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而是实现了哲学主题的转向或对象的变革。 首先明确何谓传统哲学:即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哲学,包括古代和近代哲学,它们都是在寻求世界万物最

13、一般、最普遍的根据,即本体论、形而上学(一种哲学)。 但古代哲学和近代哲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古代哲学研究的是本体论。近代哲学观注重点是认识论,其中涉及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但它同样没有离开本体论的研究。从培根开始“知识就是力量”高扬人性,贬低神性,关注人,强调人,开始了反形而上学的倾向,但最后又回到了本体论,第二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转向、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及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从宇宙本体向人类世界的转向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标志传统哲学转向现代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与以往哲学相比) 与以往的哲学相比较而得到不同,即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比

14、较。旧唯物主义包括自然唯物主义和人本唯物主义两种形态,即纯粹和直观唯物主义。 自然唯物主义从古代哲学开始经过霍布斯的系统化并一直延续到法国唯物主义的机械唯物主义派。 人本唯物主义起源法国唯物主义的人道主义,在费尔巴哈时达到典型状态。 唯心主义只是从主体理解而没有从客体理解。 从本质上讲,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形而上学(一种认识论),第二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转向、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及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旧唯物主义的错误不在于从客体去把握世界,而是在于只从客体去把握世界。唯心主义的错误不在于从主体去把握世界,而是在于只

15、从主体去把握世界。 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主要缺点惊人的一致,促使马克思深入分析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并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基本观点,实践是马克思建构的基本原则。 1、实践以缩影的形式映现着人类世界,是理解人类世界的基础。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本质活动。 动物以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获得与自然界的统一、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动物只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而人以自身对坏境的改造,创造而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人自成一类,成为一个与自然界不同的一类。可以说人类发展的历史是延续与创新的统一。 3、实践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为我而存在”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否定性的关系

16、。,第二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转向、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及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基本特征 1、实践是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 2、实践是构成社会生活基本领域的基础,即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都是实践形成的。 3、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两个基本原则 (一)哲学必须反对形而上学的思考方式 (二)哲学必须从实践出发 唯物主义的三个阶段可分为三种形态: 纯粹的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 直观的唯物主义(人本唯物主义) 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强调实践)。 这种划分是根据关注实践,依据的是对实践的把握。,第二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转向、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及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所实现的哲学革命 (一)对世界的理解由客体研究进入到主体研究,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 旧唯物主义坚持的是唯客体论,唯心主义坚持的是唯主体论,形而上学就是“本体论”寻找世间最一般的关系。 (二)哲学本身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由思维、存在的二级结构进入到思维、实践、存在的三级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