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2139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报告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脑病科 主任医师 毛丽军,解表剂,解表剂是以麻黄、桂枝、荆芥、防风、桑叶、 菊花、柴胡、薄荷、豆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中成药 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临床以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脉浮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见上述症状者。,解表剂,辛温解表剂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而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感冒清热颗粒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

2、清涕,咳嗽咽干。一次1袋,一日2次。(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感冒软胶囊 散风解热。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恶寒无汗,骨节酸痛,咽喉肿痛。一次2-4粒,一日2次。,解表剂,正柴胡颗粒 祛风散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及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症候者。 一次5克(1袋),一日3次 。(柴胡、陈皮、防风、赤芍、甘草、生姜) 都梁软胶囊 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用于头痛属风寒瘀血阻滞脉络证者,症见头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反复发作,遇风寒诱发或加重。一次3粒,一日3次

3、。(白芷、川芎) 葛根汤颗粒 发汗解表,升津舒经。用于风寒感冒,证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咽痒,咯痰稀白,汗出,头痛身疼,项背强急不舒,苔薄白或薄白润,脉浮或浮紧。一次4g(1袋),一日3次。(葛根、麻黄、白芍、桂枝、甘草、生姜、大枣),解表剂,辛凉解表剂 适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等。 柴胡注射液 清热解表。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疟疾等的发热。疏解退热。用于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证。一次2-4ml,一日1-2次。(柴胡) 银翘解毒颗粒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一次5克

4、,一日3次。(薄荷、淡豆豉、淡竹叶、甘草、金银花、荆芥、桔梗、连翘、牛蒡子),解表剂,桑菊感冒片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一次4-8片,一日2-3次。(薄荷、甘草、桔梗、菊花、苦杏仁、连翘、芦根、桑叶) 重感灵片 解表清热,疏风止痛。用于表邪未解、郁里化热引起的重症感冒,症见恶寒、高热、头痛、四肢酸痛、咽痛、鼻塞、咳嗽等。一次6-8片,一日3-4次。(毛冬青、羌活、葛根、石膏、马鞭草、板蓝根、青蒿、马来酸氯苯那敏、安乃近) 双黄连颗粒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一次2袋,一日3次。(金银花、黄芩、连翘),解表剂,金

5、莲花胶囊 抗菌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一次4粒,一日2-3次。(金莲花) 芎菊上清丸 清热解毒,疏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头痛、鼻流清涕、牙疼喉痛。一次6克,一日2次。(川芎、菊花、黄芩、栀子、蔓荆子、黄连、薄荷、连翘、荆芥穗、羌活、藁本、桔梗、防风、甘草、白芷),解表剂,扶正解表剂 适用于正气虚弱复感外邪而致的表证。可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有所区别。气虚感冒者症见反复感冒、低热汗出、倦怠、舌质淡有齿痕、苔薄、脉弱等。 参苏颗粒(丸、片、胶囊) 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用于体弱感冒,气短乏力,怕冷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恶心。 一次1包,一日2次。(党参、紫苏

6、叶、葛根、前胡、茯苓、制半夏、陈皮、炒枳壳、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 玉屏风颗粒 用于体虚易外感。反复感冒,体虚,解表剂,注意事项: (1)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 (2)解表取汗,以遍身持续微汗为最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 汗出太多,则耗伤气津,重则导致亡阴亡阳之变; (3)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 (4)服用解表剂时忌生冷、油腻之品,多饮水,注意休息; (5)若外邪已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清热剂,清热剂是以银花、连翘、板兰根、大青叶、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丹皮、桑白皮、紫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

7、毒及滋阴透热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中成药。 清热剂分为清气分热(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清脏腑热、清虚热等六类。临床以发热、舌红苔黄、脉数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与非感染炎症性疾病如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牙龈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各类肺炎、肝炎、胃肠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见上述症状者。,清热剂,清气分热(清热泻火)剂 适用于热在气分、热盛津伤之证。症见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大汗、口渴饮冷、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牛黄上清丸(胶囊、片) 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

8、痛、大便燥结。一次1丸,一日2次。(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当归、地黄、桔梗、甘草、石膏、冰片) 黄连上清丸(颗粒、片、胶囊) 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上焦风热所致的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大便干燥,小便黄赤。一次1-2丸,一日2次。,清热剂,新清宁片 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内结实热所致的喉肿、牙痛、目赤、便秘、发热。一次3-5片,一日3次。(熟大黄) 一清胶囊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化瘀止血。用于火毒血热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一次2粒,一日3次。(

9、大黄、黄芩、黄连、淀粉、滑石粉) 三黄片 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口渴、尿黄便秘。一次4片,一日2次。( 大黄、盐酸小檗碱、黄芩浸膏),清热剂,清营凉血剂 适用于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症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发斑、出血、昏狂、舌绛、脉数等。 石龙清血颗粒 滋阴潜阳,平肝熄风,化瘀止血。用于肝阳化风,脑脉瘀阻所致中风,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清,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口苦;轻、中度脑血管病见上述表现者。一次1袋,一日3次 。( 石决明、莪术、赭石、仙鹤草、龙骨、泽泻、牡蛎、地黄、天麻、牛膝、钩藤、山茱萸

10、、槐花、夏枯草。),清热剂,五福化毒丸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血热毒盛,小儿疮疖,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出血。一次2克,一日23次。(水牛角浓缩粉、连翘、青黛、黄连、炒牛蒡子、玄参、地黄、桔梗、芒硝、赤芍、甘草) 新雪丸(颗粒、胶囊、片) 清热解毒。用于各种热性病之发热,如扁桃腺炎、上呼吸道炎、气管炎、感冒所引起的高热以及温热病之烦热不解。一次1丸,一日2次。(人工牛黄、穿心莲、磁石、竹叶卷心、广升麻、沉香、寒水石、栀子、石膏、硝石、芒硝、珍珠层粉等),清热剂,清热解毒剂 适用于火热毒邪引起的各类病证。症见口舌生疮、咽喉肿痛、便秘溲赤或大热渴饮、谵语神昏、吐衄发斑、舌绛唇焦;或头面红肿焮痛

11、、痈疡疔疮、舌苔黄燥及外科的热毒痈疡等 西黄丸(胶囊) 清热解毒,和营消肿。用于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等。一次3g,一日2次。(体外培育牛黄,麝香,醋制乳香,醋制没药 ) 双黄连合剂(颗粒、胶囊、片)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一次20毫升,一日3次。(金银花、黄芩、连翘) 银黄颗粒(片) 清热疏风,利咽解毒。用于外感风热、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干、咽痛、喉核肿大、口渴、发热;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一次12袋,一日2次。(金银花、黄芩),清热剂,板蓝根颗粒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

12、候者。一次36克,一日34次。( 板蓝根) 连翘败毒丸(膏、片) 清热解毒,散风消肿。用于脏腑积热,风热湿毒引起的疮疡初起,红肿疼痛,憎寒发热,风湿疙瘩,遍身刺痒,大便秘结。一次6克 ,一日2次。,清热剂,清脏腑热剂 适用于火热邪毒引起的脏腑火热证。心经热盛症见心烦、口舌生疮或小便涩痛、舌红脉数;肝胆火旺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肺热症见咳嗽气喘、发热、舌红苔黄、脉细数;热蕴脾胃症见牙龈肿痛、溃烂、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湿热蕴结肠腑可见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弦数。 牛黄清心丸 清心化痰,镇惊祛风。用于神志混乱,言语不清,痰涎壅盛,头晕目眩,癫痫

13、惊风,痰迷心窍,痰火痰厥。一次1丸,一日1次。,清热剂,龙胆泻肝丸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一次12丸,一日2次。(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 护肝片(颗粒、胶囊) 疏肝理气,健脾消食。具有降低转氨酶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等。一次4片,一日3次。 (柴胡、茵陈、板蓝根、五味子、猪胆粉、绿豆) 茵栀黄颗粒(口服液)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有退黄疸和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用于湿热毒邪内蕴所的急性、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I)型。也可用于其他重症肝炎的综合治疗。一次1/3袋,一日3次。(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

14、物、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清热剂,清虚热剂 适用于阴虚内热之证。症见夜热早凉、舌红少苔,或骨蒸潮热,或久热不退之虚热证。 知柏地黄丸 滋阴清热。用于潮热盗汗,耳鸣遗精,口干咽燥。一次8丸,一日3次。(知母、黄柏、熟地黄、制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 ) 更年胺胶囊 滋阴潜阳 除烦安神 用于更年期潮热汗出,眩晕耳鸣,烦躁失眠,清热剂,气血两清剂 适用于疫毒或热毒所致的气血两燔证。症见大热烦渴、吐衄、发斑、神昏谵语等。 清瘟败毒散 清热解毒、泻火凉血 。用于流行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病毒性脑炎、猩红热症见大热烦渴、吐衄、发斑、神昏谵语(黄连、青黛、荆芥、防风、羌活等),清热剂,注意事项:

15、(1)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2)注意辨别热证的部位; (3)辨别热证真假、虚实; (4)对于平素阳气不足,脾胃虚弱之体,可配伍醒 脾和胃之品; (5)如服药呕吐者,可采用凉药热服法。,祛痰剂,祛痰剂是以半夏、贝母、南星、瓜蒌、竹茹、前胡、桔梗、海藻、昆布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作用,用以治疗各种痰病的中成药。 祛痰剂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和化痰熄风等五类。临床以咳嗽、喘促、头疼、眩晕、呕吐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呕吐、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更年期综合征、癫痫、中风、冠心病、肺炎、高血压病、眩晕等见上述症状者。,祛痰剂,燥

16、湿化痰剂 适用于湿痰证。症见咳吐多量稠痰、痰滑易咳、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眩晕、肢体困重、食少口腻、舌苔白腻或白滑、脉缓或滑等。 二陈丸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一次915克,一日2次。 (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 内消瘰疬丸 软坚散结。用于瘰疬痰核或肿或痛。一次8丸,一日3次。 (夏枯草、玄参、海藻、浙贝母、天花粉、连翘、熟大黄、白蔹、枳壳、玄明粉等17味) 祛痰止咳颗粒 健脾燥湿,祛痰止咳。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心病所引起的痰多咳嗽喘息等症一次2袋 一日2次。,祛痰剂,清热化痰剂 适用于痰热证。症见咳吐黄痰、咯吐不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祛痰灵口服液 清肺化痰。用于痰热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喘促;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一次30毫升,一日3次 。(鲜竹沥、鱼腥草) 止咳橘红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