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及常见问题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1182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心理健康及常见问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幼儿心理健康及常见问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幼儿心理健康及常见问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幼儿心理健康及常见问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幼儿心理健康及常见问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健康及常见问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健康及常见问题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心理健康及常见问题,第一节 幼儿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第二节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措施 第三节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矫治,幼儿心理健康及常见问题,什么是心理健康? 什么样的人算心理健康?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第一节 幼儿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一、心理卫生 二、幼儿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心理健康的衡量 三、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幼儿自身的发展 (二)家庭环境 (三)幼儿园环境 (四)社会环境,二、幼儿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分三个方面): 1、人具有社会性:对社会文化的适应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2、人具有发展性:能否适应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

2、的发展需要和发展任务,建立起相适应的心理功能 3、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正常或没病,更重要的是保持一个正常个人良好的成长姿态和人格不断完善的途径。,(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反应适度 3、意志品质健全 4、人格统一完整 5、自我意识正确 6、人际关系和谐 7、社会适应良好,(三)心理健康的衡量的方法,1、心理测量与统计学方法(有几个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种人格因素测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行为量表()等都是基于这种逻辑设计的)。 2、社会适应判定法(严格说这种方法是一种社会学标准,并不是心理学的方法)。 3、生活适应评定法 4、症状判定法 5、主观病痛法,三、影响幼

3、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幼儿自身的发展 家庭环境 幼儿园环境 社会环境,幼儿自身的发展:,1、生理方面: 如生理发育程度、外貌变化、体内激素的分泌和生理疾病等 2、心理功能及自我意识: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等,家庭环境:,家庭氛围 教育态度与方式 家庭与幼儿园教育上的一致,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 加强各种心理保健措施,对幼儿进行心理卫生教育 幼儿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治疗,家庭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塑造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快乐的孩子 培养孩子乐于助人 帮孩子交朋友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第二节 促进幼儿

4、心理健康的措施,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 家庭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第三节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矫治,幼儿的心理问题是指幼儿心理活动异常及行为表现偏离常态的现象。 幼儿健康问题有七个方面: 小儿多动症 社会行为问题(说谎、嫉妒、破坏等) 性格和情绪问题(任性、自私、退缩过分敏感等) 神经功能障碍(言语、睡眠障碍及强迫行为等) 不良习惯(咬指甲、咬衣服等) 意志力薄弱 学习问题,第三节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矫治,幼儿的睡眠障碍 幼儿的隐性障碍注意力缺失 情绪障碍沮丧、焦虑和恐惧 行为问题任性、自损和攻击性行为,幼儿睡眠障碍,夜 惊 睡眠时所产生的一种惊恐反应,属于睡眠障碍。 表

5、现: 在睡眠中惊醒,突然坐起、两眼瞪直、惊慌失措、或哭喊出声,表现出恐惧害怕、惊慌、焦虑等神情。 原因: 1、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如离开亲人或进入陌 生环境,或受到成人 的严厉责备等。 2、不良的睡眠习惯。如睡眠时将手压在胸口上,睡前进食太多等。 3、躯体患有疾病。如因鼻咽部位患病而引起睡眠时呼吸不畅,或患肠道寄生虫病等。 预防与矫治幼儿夜惊应注意以下几点: 消除引起幼儿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的各种因素;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如幼儿患有身体方面的疾病,应及早进行治疗;,幼儿睡眠障碍,梦 魇 指以做噩梦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睡眠障碍。 原因:1、精神紧张、焦虑不安;2、不良的睡眠或饮食习惯; 3、躯

6、体患有疾病。 遗 尿 症 四到五岁后,有经常性的出现不自主的排尿现象,则应视为患有遗尿症,在患遗尿症的幼儿中,通常男幼儿多于女幼儿。 原因:1、由于精神紧张而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如精神受到创伤、受到惊吓、对生活环境的改变不适应等。2、没有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3、白天疲劳过度,引起夜间睡眠过深。4、躯体患有疾病,如膀胱炎、糖尿病等。,幼儿的隐性障碍注意力缺失,注意力缺失的表现: 1、协调性差 2、幼儿短时记忆能力差 3、幼儿具有某些相同的人格特征 注意力缺失的矫治: 1、行为治疗(矫正) 2、感觉统合训练 3、饮食控制,情绪障碍沮丧、焦虑和恐惧,沮丧(抑郁)的表现和矫治 焦虑的表现和矫治 恐惧

7、的表现和矫治,沮丧(抑制)的表现和矫治,表现:不时地苦苦啼蹄,整个人毫无生机,易怒、敏感或多动。 矫治:1、认真对待幼儿的紧张和沮丧 2、分析引起幼儿紧张沮丧的原因 3、允许幼儿自由地表露自己的情感 4、提供安抚与支持 5、尽可能地减少可引起紧张和沮丧的情景 6、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方式来应对不良事件,焦虑的表现和矫治,表现: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心理上产生一种惶惶不安、心神不宁、手足无措的心态。 焦虑的三种表现形式: 1、分离焦虑 2、情境性焦虑 3、特质性焦虑,焦虑的表现和矫治,分离焦虑 表现:紧紧抓住父母不放,父母一离开就哭闹不停,或者在父母离开后行动迟缓,对外人感到恐惧等. 矫治:(1)事先

8、为分离做好准备,事先要告诉孩子你将离开他的时间,不要突然或偷偷离开。 (2)告诉孩子你回来后和他做些什么,这可以使幼儿产生美好的期待,可以减轻分离焦虑。 (3)每次离家和回家要有一定的程序,与孩子快乐告别、轻松嘱托。 (4)平时练习一些减少焦虑的活动,如藏猫猫是减轻分离焦虑的一个很好的游戏。,焦虑的表现和矫治,情景性焦虑 表现:身处陌生环境或面临突发事件之时会出现焦虑,如能脱离或适应环境,事件逐渐淡忘,焦虑也就消失。 特质性焦虑 表现:孩子一般比较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很强,容易紧张,多虑,多是因为家长也常有敏感、多虑的表现,而且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对。 矫治: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要当着幼儿

9、的面焦虑不安,以免使他们染上焦虑。,恐惧的表现和矫治,表现:恐惧是孩子经常产生的情绪,恐惧状态下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脸色苍白、四肢无力、发抖、心跳加速或断续、呼吸短促或停顿等。 矫治:对于恐惧的预防,关键在于教育。注意的是不要进行恐吓,鼓励幼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和游戏及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先洗热水脚,放松神经和肌肉。,行为问题任性、自损和攻击性行为,任性行为的表现和矫治 自损行为的表现和矫治 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和矫治,任性行为的表现和矫治,任性行为从心理角度来说,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表现:1、主动抗拒型,儿童常以哭闹、发脾气的形式来坚持自己的立场 2、消极对抗型,表现为

10、拖延服从的时间,生气、闷闷不乐的样子,或对将做的事情发牢骚等。 3、逆反型的儿童和父母对着干,如父母要他安静,他反而尖声怪叫。 矫治:要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加以实施,宗旨在于给孩子提供适当的约束,增加其自我控制的能力,基本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暂时回避和忽略;理解与约束并存。,自损行为的表现和矫治,自损行为是儿童中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或行为异常。幼儿偶发的自损行为随着年龄增长多数会自行消失,但如果经常出现就属于异常。 表现:拔头发;吸手指,反复舔口唇及其周围皮肤;反复无意识啃咬指(趾)甲;紧握手部使手指出现水肿、瘀斑、甲下出血;个别患儿咬伤自己的口唇、手臂,或反复碰撞头部;甚至以企图自杀来显示其

11、勇敢。 矫治:不应指责和打骂,也不宜采用强制手段加以制止,而需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鼓励孩子参加集体生活,多做有益的游戏,加强休闲娱乐技能的提升,利用唱歌、画画、摆弄玩具等转移其注意力。对已造成的皮肤伤害,应请医生治疗,并在日常营养中适当增加孩子锌、铜等微量元素的摄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和矫治,攻击性是指导致他人身体或心理上痛苦的有意伤害行为。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心理上的伤害(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 表现:当儿童遭受挫折时显得焦燥不安,采取口头伤人、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夺取别人的东西、扔东西以及其他类似的方式。 矫治:1、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地环境 2、巧用精神奖励法和惩罚 3、帮助幼儿转移情绪,提供宣泄的机会 4、对幼儿进行交往技能和自我保护的训练 5、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