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绪论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1981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测量绪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心理测量绪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心理测量绪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心理测量绪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心理测量绪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测量绪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测量绪论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与教育测量,教学目的: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是根据相关的心理学与教育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和心理属性确定出一种数量化价值的学科,是当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各个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明确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的性质,懂得编制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一般程序,学会使用各种常用的心理测量或测验的工具,从而更好地应用和服务于社会生活。,参考文献: 1、戴海崎等著,心理与教育测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郑日昌等著,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金瑜,心理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戴忠恒编著:心理与教育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年出版。 5、黄光扬主编,教育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葛树人著,心理测验学,(台)桂冠图书公司,1987年出版。 7、王汉澜主编,教育测量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8、王孝玲编著,教育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9、高觉敷主编,中国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出版。 10、彭凯平编著,心理测验原理与实践,华夏出版社,1989年出版。 11、郑日昌编著,心理测量,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 12、漆书青、戴海崎,项目反应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1992年出版。,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本章主要内容: 科学心理测验的

3、产生和发展 心理测量的概念 测量的基本性质及其要素 测量量表的四种水平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类别 心理与教育测量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意义 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与道德准则,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历史,一、心理测验在我国的悠久历史,二、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与发展 (一)心理测验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 (二)心理测验的先驱 首先倡导测验运动的是优生学创始人、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卡特尔首创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 ;比奈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三)心理测验的发展,此后,各种语言的修订版本纷纷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1916年修订的斯坦福一比奈量表,其最大的

4、改变是采用了智商的概念,从此智商一词便为全世界所熟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编制出一批操作测验 ; 编制出团体智力测验,扩大了测验的应用范围。 多重能力倾向测验逐渐受到重视。 教育测验也发展起来,第二节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一、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 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怎样理解? 首先,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 其次,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 再次,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具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经过长期的试用、修订

5、、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test)。 最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目标虽然是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分析,但这种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远不及物理测量的精确度高。,二、心理测验的特性,(一)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二)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三)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 ;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 ;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三、四种测量水平和测量量表,从广义上讲,任何可以使事物数量化的值和量的渐进系列都可称为量表。从狭义上讲,测量是在一个有参照点和单位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 四种测量水平:史蒂文斯根据对测量结果数量化描述的不同水平,将测量分成四种不同水平:类别测量、

6、等级测量、等距测量、比率测量。,1类别量表:又称名称量表。它根据事物的某一特点,对事物属性进行分类,并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它仅能区别事物不同类别,2等级量表 :又称顺序量表。它根据事物某一特点,将事物属性分成等级,用数字表示。不仅能区分不同类别,而且能排出等级或顺序,3等距量表:它对事物属性的划分是等距的,但没有绝对零点。可进行加减运算,但不能进行乘除运算,4等比量表:又称比率量表。除具有等距量表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绝对零点 。可以作加减乘除运算,除适合上述一切统计方法外,还可以使用几何平均数和相对差异量,四、心理测验三要素,1.行为样组:为了正确地、可靠地推论所要测量的东西,就得凭借一组行为,

7、这一组行为称为行为样组。,2.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测验的一致性,也即: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3.客观性:指测验不受主观支配,其测量方法是可以重复的,测验的实施、记分和解释都是客观的。,常模和标准化样组,根据概率论,在人群中选取一组适用测验规定范围的受测者作为所有测验对象的代表,这一组受测者称为标准化样组 。,标准化样组在某一测验上的平均分数可以成为常模”。,第三节 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 及其功能,一、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一)按测量对象所作的分类 1智力测验:个人的智力水平 2能力倾向测验 :个人的潜在的才能,预测个人的能力发展倾向 3成就测验:个人在接受教

8、育后的学业成就 4人格测验 :个人在诸如兴趣、态度、动机、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心理特征,(二)按测量方式所作的分类,1个别测验:同一时间内测量一个被试 2团体测验:同一时间内测量许多被试,(三)按测验内容的形式的分类 l文字(纸笔)测验: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 2非文字(操作)测验:通过图形、仪器、工具、实物、模型等形式表现,1成就测验与预测测验 2难度测验与速度测验 3描述测验与诊断测验,(五)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 1常模参照测验 2目标参照测验 3潜力参照测验,(四)按测验功能所作的分类:,二、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功能,1、了解个别差异 2、诊断、预测和评价 3、甄选、分类和安置 4、为心理辅导和

9、心理咨询服务 5、心理和教育科研的辅助手段,第四节 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 的素质要求及道德准则,一、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一)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的知识结构,基础知识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广泛的心理学基本知识。扎实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基本知识。教育学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除了精通人格心理学、智力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原理与技术等具有核心地位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根据自己的工作领域具备相应的其他专业知识。,(二)对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科学态度,一方面要认识到心理与教育测验是从事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另一方

10、面也要充分考虑到目前的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科学性还不够高,有待于在使用过程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二、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道德准则,(一)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 对测验保密是为了保证测验的价值,防止测验失效。 测验的使用者必须是经过专业训练和具有一定资格的人员。,(二)测验中个人隐私的保护 1、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测验者才能询问个人的隐私,凡是与测验目的无关的方面就不应涉及;2、对受测者保证为其保密,并在实际上为受测者严守秘密;3、凡测验中必需涉及的个人隐私应事先征得受测者本人或其他有关人员的同意。,作业与思考题: 1、为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的诞生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2、什么是心理与教育测量?人们为什么不像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 3、一个合格的心理测量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4、心理与教育测量有哪些功能? 5、一个合格的心理教育测量工作者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