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记叙文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1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55577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中考记叙文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1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2年中考记叙文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1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2年中考记叙文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1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2年中考记叙文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1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2年中考记叙文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1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中考记叙文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中考记叙文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复习,学习目标,1.了解考点,2.掌握记叙文的线索, 顺序,表达方式. 3.学会分析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中考要求(20分左右),阅读一般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弄清记叙的人称;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能对运用的表达方式进行辨析,并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能够从文章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记叙文知识要点,1.线索,2.顺序和人称,3主旨与材料,4.表达方式辨析,5.词语的含义,6.句子的赏析,一.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小说、散文、新闻、通讯、童话、寓言等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

2、叙文范围。,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 是文章的纲。 1.物线 2.人线 3.事线. 4.见闻线 5.情 线 6.时线,地线,方法: 1.看标题 2.与主旨相关的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3.开头结尾议论抒情性句子,二. 记叙的顺序和人称,顺叙: 倒叙: 插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 铺垫。,背影,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 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 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 “我”耳闻目睹的范围。,第三人称

3、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灵活地反映 客观内容.但不利于表达作者 个人感受.,三、概括中心主旨的方法:,1)提取法: 2)连缀法: 3)撰写法:,提取文章的中心句,关键句,连缀关键性语句或词语组成答案,自己概括,格式:通过(内容) ,表现了(主题).赞扬(批判了)精神(现象),四.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记叙,议论,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描写,

4、抒情,1.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 写,自然环境,(1、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 (2、交代背景 (3、突出人物精神品质 (4.预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 发展作铺垫,交待时代背景,揭示人物思想产生和 导致事件结局的社会根源,“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 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地靠着火, 也须穿上棉袄了”,作用:,渲染悲凉气氛,预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 (间接描写) 细节描写,外貌,动作,心理,语言,作用: 能生动形象地 刻画人物,突 出其心理性格品质。凸显中心。,作用: 生动细致得刻画人物, 表现人物性格特征,2.人物描写,神态,阅读一生的戒指,2第(3)段的细节描

5、写,对刻画母亲 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了母亲忠厚隐忍、吃苦耐劳、坚忍顽强的品质,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丰满、更感人。,1.线索是什么?什么顺序?第几人称?,3.,学习目标,1.学会分析关键词语,2.学会鉴赏句子 3.掌握开放性试题的 答题思路,题型一.词语句子的理解,(1.本义(表层意思) (2联系上下文,弄清深层次含义 (3感情,五.词语句子的理解,2.读完,请你说说作者为什 么把顶针称作“一生的戒指”。,深层:是因为顶针凝聚了母亲一生的艰辛,,表层:一直戴着,是对母亲一生辛勤劳动、默默付出的 赞美,是对母亲的深深感激。,感情:,题型二.词语能否删掉或替换,(1判断. (2释义

6、. (3替换,如果把第(4)段中的“刚毅” 换成“坚硬”,好不好?为什么?,1不好, “刚毅”既写出了顶针坚硬的质地, 也突出了母亲生活中坚持不懈(或坚强、 坚毅等)的品质。 替换后,“坚硬”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削弱了表现力,返回目录,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题型三.语词顺序能否调换?,六、理解文中关键词句子的作用,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点明题旨的句子; 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总结全文的句子; 引用的句子; 起承转合的句子。,开篇点题; 总领全

7、文; 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a、一般文章开头句子的作用:,b、文章中间句子的作用:,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 下文或设置悬念 ),c、文章结尾句子(段)的作用:,篇末点题;揭示主旨;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 的余地(回味无穷)。,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2、 从表达的情感,启示 3.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画龙点睛),6.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8、;,5、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及作用(听、视、 嗅、味、触觉)。,(1)怎样写的; (2)写出了什么 (3)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等。,从修辞角度赏析:三步分析法,形式,内容,情感,赏析示例: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赏析1: (1)“偷偷”和“钻”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 (3)表现了作者惊喜的感觉。,阅读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1.赏析第三段“杨木桩不慌不忙. 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句,3.赏析第六段”这声音隐约而清晰一 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路”,2赏析第四段”多数情况下没一

9、点精神”,4.如何理解第三段”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1.(形式)运用拟人手法, (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木桩在风中挺立的样子, (感情)表达作者对它的赞美之情。,2.(形式)运用比喻手法, (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在风中顽强挺立 的样子, (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敬佩(赞美、赞颂) 之情。,3(形式)运用对比的手法 (内容)突出了杨木桩执著顽强、积极 向上的形象 . (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杨木桩的敬佩,4.(表面)风代表着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它 折磨和摧残着杨木桩,似乎是杨木桩的“仇敌”; (深层次)但也正是风磨砺着杨木桩, 使它更加坚毅和顽强,所以说,它们是朋友 而不是仇敌,(感情)表现了

10、作者对其坚韧顽强精神的赞美,七.开放性试题应注意:,1.感想类: (就文章的主旨或某句子谈感想) 引:引出或解释要发表感想的内容 感:写自己的感受 联:联系社会或个人实际,例题: 请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谈谈你对“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这句话的理解。,解答示例 (引述内容) 我觉得书是有灵魂的生命,书中的人物常常使我们得到灵魂的升华,教育我们成长。 (联系读书实践,谈感想) 我曾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保尔.柯察金面对一次次挫折,仍执著地追求理想的精神,让我震动。 每当我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保尔.柯察金的形象便浮现在眼前,使我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读了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你有什么感悟呢?,

11、引: 感 联,这篇散文讲述了在风霜雪雨中经受 着挑战,最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 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只有在困境的 磨砺中才能更好地显现出来 。 我们青少年也要学习这种精神,不断 地与坏习惯,与困难做斗争,相信 自己“历经风雨,便能见到彩虹”。,2.补充对话,心理活动,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 这一句轻声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请原谅,能更换一首曲目吗?,(1).注意人物身份,性格,(2.)联系上下文,注意语境,选文第节中这样写道:“无喜无忧的杨木桩, 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如果你是文中的杨木桩,会想些什么? 请你结合

12、上文,揣摩它此时的心理。(不少于50 字),1.身份:杨木桩,2.语境:历经磨难的杨树桩终于枝繁叶 茂了(无忧无虑,指向星星),3.题目要求 不少于50字,表现手法: 拟人、比喻,夸张、(修辞) 衬托、渲染、烘托、 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 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等,3.记叙文的写作特色:,语言风格: 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 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4.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 拟人:生动 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 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 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现代文的阅读步骤:,1、速读语段、勾画标注,2、浏览习题、留下印象,3、回扣原文、逐一解题,友情提醒: 注重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要具备三种意识:,整体意识(词不离句,句不段,段不离篇),审题意识,原文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